A2:要闻总第505期 >2024-07-01编印

光影之间,让世界看见怎样的新重庆?
刊发日期:2024-07-0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你是从哪部影视剧中认识重庆、爱上重庆的?
  重庆是影视剧创作生产的热土,每年吸引超过100个影视剧组来渝。无论是院线大屏,还是移动小屏,每逢新剧上映,重庆总能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惊喜。
  前不久,《重庆市推动网络影视剧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提出努力将重庆打造成全国网络影视剧创作生产高地。近日,2024年全市电影工作会暨重点项目发布仪式举行,对今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
  从电影、电视剧,到网络剧、微短剧,光影不停变幻,一部部“出圈”的优秀影视剧背后,我们看见的不只是重庆的赛博朋克、热辣滚烫,更有一座城市拔节生长、始终向上的力量。

01

  城市与影视作品之间的关系,早已不再局限于单向度的展示。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构建出丰富多彩文化景观的同时,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更创造出无法用物质衡量的人文价值。
  重庆与影视剧“双向奔赴”的底层逻辑究竟是啥?一次次“刷屏”背后的流量密码到底是什么?
  难以替代的城市气质。一边是江河纵横、群山环绕的自然景观,一边是道路错综复杂、建筑高低起伏的现代化都市,这种强烈而鲜明的对比,赋予重庆独一无二的城市气质,让重庆自带“天然片场”的基因。
  看自然风光,有《十面埋伏》里一望无际的永川茶山竹海,有《变形金刚4》里武隆天生三桥奇绝的喀斯特地貌。看城市景观,有《火锅英雄》里纵深延绵的防空洞,有《坚如磐石》里充满赛博朋克元素的渝中半岛。
  豪爽耿直的人文底色。重庆是一座有着好风光、烟火气、人情味的城市。影视剧里虚构的人物也好,现实中生活、居住在重庆的人也罢,重情重义、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始终是重庆吸引影像镜头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峡好人》里,小人物在面对时代巨变时展现出的坚韧生命力,引人深思;《风犬少年的天空》中,少年们的意气风发、不惧风雨,让我们深深共鸣;以毛相林为主角原型的《开山人》里,“开山精神”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
  久久为功的政策加持。要撬动影视产业资源,离不开政策支持;要促进影视产业长足发展,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也需要实打实的“真金白银”。重庆曾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制定了电影扶持政策,建立了影视拍摄一站式服务机制。
  截至目前,重庆在国家电影局注册电影制片单位达380余家,连续两年增长超过10%。2023年备案立项电影项目53部,同比增长29%;电影扶垚计划累计资助项目94个、落实资金4500余万元。放映市场稳定活跃,电影票房常年稳居全国城市前列。

02

  南宋诗人陆游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如果把影视创作比作“写诗”,重庆在“诗外”的功夫还有哪些不足?
  仅仅把目光放在影视剧本身,忽略了与其他行业互动融合,将难以实现影视剧的高质量发展;片面强调政策倾斜、资金投入,忽视了艺术创作规律,“重庆造”影视剧也难以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创作理念怎么深入?符号化不可怕,可怕的是无节制地滥用。固然,重庆的一些城市元素可以成为影视作品中鲜明的视觉符号,但它们不应被滥用。透过表象,深度挖掘重庆的城市内涵、人文精神,更值得创作者们关注。
  导演娄烨说过,“城市是电影的皮肤,最好是和故事合在一起的,有唯一性”。不是所有在重庆拍摄的影视剧都要“规定动作”式地出现长江索道、洪崖洞、轨道穿楼,在重庆拍摄的影视剧也并非只有悬疑剧这一种类型。
  上下游产业链怎么聚合?从“拍重庆”到“重庆拍”,要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文化要繁荣,一定与地方经济发展、城市能级提升密不可分。落脚到影视剧产业,要把它对资金、人才等的需求,置于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大背景下通盘考量。
  比如,与北京、上海等“头部选手”相比,重庆缺乏影视剧行业的龙头企业,如何将影视产业链上高附加价值的制作流程部分留在重庆,实现从参投跟投到主控主投等全产业链协调发展,仍有不少难题亟须解决。
  影视剧之外的“大文旅”怎么打造?花足心思,进一步释放“长尾效应”。为一部剧奔赴一座城,已经成了当下不少年轻人的选择。要让线上的影视剧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带动重庆文旅消费增长的潜力,线下的“绣花活儿”也得做好、做细。
  对于传统的影视基地,要聚焦如何创新业态,借鉴诸如浙江横店影城之类的优秀经验,探寻破局之路;对于散落民间,遍布大街小巷的影视剧取景点,文旅部门也应思考如何串珠成链,赋予它们更多的文旅价值。


03

  持续推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渝字号”影视剧精品,既是重庆打造文化产业发展新增长极的现实需要,更是助力文化强市和电影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
  去年底召开的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强调,要扎实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力竞争力明显跃升,着力打造大产业,大力发展文化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
  让世界看见光影之中的新重庆,就是要看见产业发展和城市能级提升之间的深度融合,看见重庆如何加快培育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
  充分挖掘有着深厚底蕴的重庆文化。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重庆孕育出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等灿烂文化,要善于将这些最具重庆辨识度的精神财富转化为影视剧创作的不竭资源。
  一部《繁花》,在展示海派风情的同时,更折射出改革开放的风起云涌。渝派文化同样值得书写,要将新重庆的发展之路讲得可亲、可感,离不开剧本创作、电影IP开发等方面的多维发力。
  充分展示不屈不挠、不等不靠的新重庆人文精神。于创作者而言,要在紧紧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重庆直辖3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聚焦西部大开发等重要题材的前提下,深入生活,从平凡中发现精彩,在质朴中挖掘价值。
  我们当然有理由期待主旋律可以更加“声入人心”。你看,微短剧《聚是一把伞》,灵感来源于2023年国庆期间火遍全网的重庆众人聚在红伞下躲雨的视频,描绘出重庆人的热情善良;以抗击山火为题材的电影《山城骑士》,也顺利完成了备案立项。
  用新技术为来渝剧组提供更优质的全流程全链条服务。数字化转型对影视产业的影响是系统性的。当前,重庆正在深入推进数字重庆建设,推进文化领域“数字化+”走深走实,影视剧产业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比如,最近上线的“文化·光影重庆”数字应用,就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VR等技术手段,创新设计了电影创作管理、拍摄资源服务等四大场景,它将与电影项目服务工作专班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用不断完善的产业链助力影视产业整体能级的跃升。永川科技片场拥有目前国内空间最大、亮度最高、标准最优的虚拟拍摄棚,可实现工厂化生产影视剧;最近开园的重庆两江影视动漫文创园,是中国西部规模最大、配套最全、品质最高的一站式影视拍摄制作基地……
  从推动影视示范基地建设,到优化影视产业发展链条;从培育聚集头部企业,到不断完善扶持政策……要将重庆打造为影视之城,不是朝夕之间的事情。
  方向明确,步履坚实,创作出更多的渝派大戏、大片、大剧才会成为可能。光影之间,一个全新的重庆才能被更多的人看见与喜爱。

据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