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要闻总第495期 >2024-06-17编印

住有所居业有所立爱有所得
2027年重庆全市域建成青年发展型城市
刊发日期:2024-06-1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重庆日报记者杨铌紫
  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2024年10个区县建成青年发展型城市,2027年全市所有区县建成青年发展型城市。这是我市《加快建设全市域青年发展型城市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定下的目标。
  6月13日,市政府新闻办举办专题解读发布会,邀请相关部门和区县负责人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


重庆拿出十足“干货”宠青年
让青年来渝、留渝、在渝

  《实施方案》是目前全国省级层面第一个以改革思路推进建设、提请党委深改委会议审议、两厅名义印发实施的方案。
  《实施方案》提出的“1365”改革思路,即以“让重庆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重庆更有为”为总体目标,健全三项党管青年工作制度机制,优化六个方面“让重庆对青年更友好”的发展环境,完善五个方面“让青年在重庆更有为”的服务体系,围绕青年来渝、留渝、在渝“全生命周期”,聚全城之力升级全流程、全方位、全链条服务功能。总体目标是:2024年10个区县建成青年发展型城市。到2027年,所有区县全覆盖建成青年发展型城市,青年高质量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
  “重庆的城市态度是‘宠爱青年’。”团市委副书记张珂表示,市委、市政府带头宠青年,把全市域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写入市委六届五次全会《意见》、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今年5月20日市委深改委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实施方案》,是对广大青年最好的真情告白。
  其次,市级部门合力宠青年,41个市级部门围绕入学入园、就业创业、租房住房、婚恋生育、权益维护、身心健康6大方面,用48条“实打实”的惠青政策,给青年包了一个政策“大礼包”。
  各区县更是争着宠青年:江北区创新打造“青年夜校”,开启了年轻人“夜生活”的另一种打开方式;沙坪坝区出台服务青年发展“二十条措施”,“青春之城”令万千青年更加向往;九龙坡区开设全市首个“青年发展服务专窗”,为青年提供23项一件事便捷化服务……
  张珂称,重庆的惠青政策更是实实在在的“干货”。围绕住有所居,深化“青年安居工程”,实施“青年安居贷”项目,在全国首批推进灵活就业青年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缴存规模保持全国第一,帮助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青年圆“安居梦”;围绕业有所立,推出“青锋贷”“乡村振兴青年贷”等系列金融产品,实施“强树育苗”、雏鹰计划等系列帮扶项目,推进“就业启航”“创业巡诊”等系列培训计划,帮助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圆“乐业梦”;围绕爱有所得,构建“平台+活动+服务”青年婚恋工作体系,每年举办“家和计划”“青春之约”等公益活动服务青年不少于25万人次,帮助单身青年圆“幸福梦”。
  “在重庆,主播可以吃着火锅开直播,新就业形态社保解决后顾之忧;创业者可以到48个青创空间、120家创业孵化园区寻找机会,每年提供1万个免费创业工位;求职者则有319家在渝世界500强企业,以及超过7200家外商投资经营主体提供就业机会。”张珂说,重庆带着满满的诚意和十足的“干货”,向国内外广大青年朋友发出诚挚邀约:邂逅新重庆,成就好人生。

17.71万高校毕业生
留渝来渝就业创业
同比增长10.34%

  今年4月,重庆启动实施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市人力社保局二级巡视员叶盛平介绍,截至5月底,高校毕业生留渝来渝就业创业17.71万人,同比增长10.34%。
  今年以来,各部门、各高校多渠道拓宽就业岗位。举办线上线下专场招聘近6000场,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提供岗位94万个次;通过“渝职聘”公共招聘平台,精准推送岗位30余万个次,促成就业3.1万人;开展5330个公务员(选调生)岗位、1.2万个事业单位岗位招录招聘,启动752名“三支一扶”人员招募工作。
  举办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413场次,建立10个就业服务工作站,服务14.5万人次。每周五定期举办高校毕业生留渝来渝就业创业对接服务活动,针对学历专业、择业方向等不同特点,开展专场招聘,促成校企合作41对;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用工需求,组织1万余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培训,4537人参加就业见习;组织重点企业赴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7个省市16所高校开展宣讲招聘。
  叶盛平表示,下一步,市人力社保局将冲刺2024届毕业生毕业季,做好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后就业工作衔接。同时,谋划好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促进更多高校毕业生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让重庆成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在西部就业创业的首选之城。

开展减负行动打造成长“微环境”
重庆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干事创业舞台

  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青年科研人员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市青年科技人员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情况如何?市科技局二级巡视员冯光鑫介绍,重庆积极为青年科研人员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制定实施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若干措施,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教委联合开展青年科研人员减负行动,支持青年科研人员“挑大梁”、为青年科研人员增机会,在科研单位打造青年科研人员成长“微环境”,积极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干事创业大舞台。
  其中包括,支持青年科研人员在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历练成长。在减负行动中,明确青年科研人员在市级重大(重点)科技计划中作为参研人员的比例不低于60%,担任项目负责人的比例不低于20%。
  当前,市级重大(重点)科技计划参研人员为40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占比已达67%,其中27.73%由40岁(含40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担任主要负责人。在此基础上,我市40岁以下项目负责人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占比为38%。
  支持青年科研人员在基础科研领域崭露头角。市科技局优化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构,为青年人才成长“量身定制”杰青项目和博士后项目,80%以上的面上项目用于资助青年人才科研生涯起步,成为了青年科研人员的“第一桶金”,设立博士“直通车”项目,支持企业新引进博士开展应用基础研究。
  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40岁及以下青年科研人员占比为75%,累计195项博士“直通车”项目、70个市杰青项目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了支持。
  推动“一校一策”“一院一策”支持青年人才高起点参与科技攻关。鼓励接棒松绑,匹配优势科研资源,例如,重庆理工大学实施青蓝结对传帮带计划,为青年教师配备“教学”和“科研”双导师;市中药研究院实行“PI制”,成立青年博士项目PI团队,构建以科学问题阐释、标志性成果产出和人才成长为目标导向的激励机制,推动青年科研人员快速启航。落实科研单位人才培养责任,支持高校院所完善青年科技领军团队、青年高层次人才培育政策,例如,西南大学设立“含弘优青岗”和“先导计划”青年团队项目,鼓励青年科技人才产出原创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