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要闻总第489期 >2024-06-06编印

扎实推动全会各项部署见行见效
——大足各级各部门围绕区委三届八次全会精神谈体会话落实
刊发日期:2024-06-0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新渝报记者犹骥何美林余佳侯小梅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6月4日,大足区委三届八次全会结束后,全区各级各部门立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面学习全面领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上来,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迅速行动、狠抓落实,扎实推动全会部署的各项任务一贯到底、见行见效。
  “作为新时代‘三农’干部,我们将牢记嘱托、砥砺奋进,以乡村振兴为己任,守住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任务,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落实‘四千行动’,扎实推进‘5513’创新举措,确保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区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区农业农村委主任袁烽说,他和同事们将以产业发展为核心,抓实标准赋能、品牌赋能、设计赋能,强化“一主两辅”特色产业发展,全力推动“一镇一品”建设,补齐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短板,走绿色、生态、健康发展之路。以改善环境为根本,突出点上示范、线上做靓、面上提升,全面推动农村“五化”打造,强化“三微园”“三洁庭院”的推广普及,加速“和美院落”创建,开创全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局面。
  区文旅委党委书记、主任陈奇林表示,区文旅委将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以及市委书记袁家军调研大足时对文旅工作的要求与本次会议一体贯通学习贯彻,抓好转化落细落实。全力擦亮文化名片,不断厚植奔赴一座城的充分理由。持续加大大足石刻的保护研究利用水平,推动“石刻守护人”计划落地落实,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让大足石刻成色更亮,唱响“精美的石刻会说话”。大力完善旅游体系,持续推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强区建设。不断完善产品体系、配套体系、创新体系、标准体系、管理服务体系等,高水平构建“日月辉映繁星闪烁”文旅发展新格局,彰显旅游的产业功能和支撑能力。努力推进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联结点。不断推进区域融合、城乡融合、产业融合,持续推进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做靓“资足常乐”“点石成金”区域品牌,加快推进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建设,以“一域”为“双圈”贡献大足文旅力量。
  通桥街道党工委书记蒋世才表示,通桥街道将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学深悟透内化转化,紧扣增强“四力”,打造“九个枢纽节点”和抓好“七个加快”的重要要求,结合街道“产业高地、旅游胜地、职教基地、民生福地”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智能光电、汽车及零部件、五金制造三大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抓紧打造市级电子信息中小企业集聚区。聚焦城乡融合,深入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助推茅店社区成功创建“五星村庄”,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17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聚焦数字重庆建设,进一步健全“141”基层智治体系,统筹抓好街道机构改革、“一表通”智能报表、“根治欠薪”和“重点群体”三级贯通等任务,赋能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实战实效。聚焦安全稳定,加强企业、高层建筑、商铺等重点场所安全生产指导,排查各类潜在风险隐患。
  龙水镇党委书记周泰候说,龙水镇将全力以赴做强特色产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加速推进项目建设,推动现代五金、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强劲发展,力争今年升规6家以上,规上产值增长23.6%,工业投资增长25%。凝心聚力统筹城乡融合,以“强镇带村”试点为抓手,促进城乡功能互补、要素互通,加快打造10000头黑山羊、10000亩蔬菜、10000亩“稻+”、2000亩“桑+”等产业集群,有序推进盐河社区农村“五合一”试点改革出成效。全面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民生服务,扎实推进“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力确保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大抓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巩固提升小五金企业综合整治成效。
  邮亭工业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谢波涛表示,中心将全面贯彻落实区委三届八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大足区“246”先进制造业集群总体布局、双桥经开区“3+5”产业发展方向,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战略机遇,聚焦再生资源及新材料、锶盐两大产业,落实“1224”招商服务理念,狠抓招商、猛抓项目、勤抓服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以绿色低碳和循环发展为导向,推动废旧拆解、再生金属、节能环保等产业链条提档升级,不断壮大再生资源及新材料产业集群;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围绕元泰科技、瑞得思达和重庆环锂等龙头企业,加大对下游和配套企业的引进力度,全力打造全国锶盐产业集聚区,用实干实绩实景呈现“两高”愿景。
  龙岗街道龙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文菊表示,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她将团结带领干部群众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整村连片高标准农田、农业产业项目建设,构建培育壮大优质粮油、大足黑山羊、“稻虾”“稻鱼”、大足冬菜四大特色产业,做优做精特色优势农副产品,加强优质种源研发与推广,建设蔬菜种植资源库和国家级蔬菜种业园区。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建设足渝和美乡村,全面提升小城镇服务“三农”功能,深入推进强村富民综合改革,深化“大丰大足·共享共富”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行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