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渝报记者张玮毛双
儿童节是孩子们的狂欢,这是一个可以收到礼物和祝福,畅快玩耍的节日。铁环、游戏机、变形金刚、Ipad……岁月流逝,时代变迁,但无论是物资匮乏的过去,还是生产力发达的当下,玩具,似乎是每个时代孩童的“共同记忆”。
如今,各式玩具可供孩子们随意挑选,然而,在材料稀缺的古代,孩子们又有哪些玩具可以把玩,他们的童年又有哪些乐趣呢?
宋朝画家李嵩的《货郎图》是一幅人物风俗画卷,画面上货郎肩挑杂货担,不堪重负地弯着腰,孩童欢呼雀跃、奔走相告。货担上物品繁多,不胜枚举,从锅碗盘碟、儿童玩具到瓜果糕点,无所不有。
“此画是宋朝城市儿童的生活写照。”大足石刻研究院研究馆员李小强介绍,大足石刻中的很多造像是同时期雕凿,当时的大足还是偏远的乡村,孩子们把玩的玩具不如城里多,但纯真、快乐却是相同的。
在石篆山石刻中,有一龛北宋年间的诃利帝母龛,主像左侧壁刻坐式小孩像2身,其中一孩童双手于身左侧持手鼓,另一孩童左手于腹前似托一桃,右手横置似持一铃;右侧壁也刻了2身坐式小孩像,其中一孩童右臂前伸作逗鸟状,另一孩童托一鸟,向外作躲闪状。
“由此可见,在当时,手鼓、铃、鸟、植物花卉都可以是孩子们把玩的‘玩具’。”李小强说,当时那个时代,孩子的玩具多来自于身边的物品。
在这些“玩具”中,动物似乎很受小朋友欢迎。除了石篆山石刻外,石门山石刻的诃利帝母龛中,也有把玩小鸟和竹马的孩童形象。此外,在北山石刻第209号龛中,还有孩童骑牛的形象,在传统铁骑牛耕的时代,牧童和牛有着天然的亲密。
除了玩玩具,还有不少孩童玩起了乐器。宝顶山石刻观无量寿佛经变相中,数名脚踩莲花的孩童,手持弓笛、鼓、拍板等乐器,沉醉在乐曲中。
古往今来,玩是孩子的天性,哪怕没有玩具,他们也能自得其乐。其中,儿童“攀爬栏杆”便是童趣的体现。
在北山石刻第136号转轮经藏窟中,转轮经藏栏间有童子像33身,童子像上身或着圆领窄袖服,或着交领窄袖服,或着对襟衫,下着裤,着鞋,或坐或立,姿态各异。
“在大足石刻中,像这样孩童攀爬玩耍的形象有好几处。”李小强说,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孩子喜欢攀爬栏杆,童真童趣一脉相承。
时代在变,玩具也一直在变,但孩童们童年的欢笑与幸福,那份纯粹的快乐亘古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