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夫
山顶俯卧着九大砣极像乌龟的巨石,形象逼真、形态各异,还以三三为团排列成阵,分别刻有神龟、宝龟、灵龟、水龟、文龟、筮龟、山龟、火龟、泽龟九个名字和大量富有研究价值的诗文。这样独特的山,颇为神奇。
它,就是有名的九龟山。漫山郁郁葱葱,树种繁多,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片片红豆树林。
漫步红豆林下,唐代诗佛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会一下子涌上心头,青春季的小伙子在红豆树下绅士地向心上人求婚;金婚夫妇仰望红豆树,回望半个世纪的耳鬓厮磨相敬如宾,何其浪漫、难忘!
红豆树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九龟山上的红豆树来历非凡,源于乾隆皇帝为嘉奖嘉庆帝师刘天成(1733—1797)心系百姓、为官清廉,特地赐给他的一株红豆树苗,已表对这位忠烈老臣的思念之情。这株树苗在九龟山的沃土上茁壮成长,早已枝繁叶茂,繁衍成林。
红豆林、金丝楠林掩映下的青山书院,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刘天成少年时期在这里读书习字,大器早成,21岁就进士及第、入朝为官,辞官后又回到这个“原点”开门授课,教化乡民。紧邻青山书院的青山禅院,当年的住持擎山和尚,据说是清廷的一个王,因看破红尘,远遁青山禅院削发为僧,隐姓埋名,与后来致仕归乡的刘天成亦师亦友。刘天成刚正不阿、清廉质朴的品格,他留在青山书院的诗文、墨宝和匾额,连同有关传说,至今仍被大足人视为珍宝……
这里也是“石刻之乡”之一,有众多精美的石刻造像群以及状元墓。
既有地貌奇特的自然景观,又有丰富多彩的人文古迹,这方古老神秘、文化底蕴厚重的土地,就是龙石镇,地处大足区西南角,亦属成渝“双圈”腹地,南大泸高速穿境而过,能10分钟上高速公路、半小时到达大足城区。
龙石是典型的传统农业镇,31.4平方公里,东、南与珠溪镇相接,西南毗邻荣昌区的古昌镇、河包镇,北连三驱镇、宝兴镇。得“龙石”之名仅40年,原名“石龙”却有上千年历史,明清时属嘉胜里,清末属珠溪镇,民国二十五年(1936)正式设置石龙乡。
龙石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美,是重庆市生态文明镇、重庆市卫生镇和国家级节约型机关。珠溪河犹如一条玉带贯穿全境,河道主支流共7条24.8公里,有豹子塘、邱家沟两座小二型水库。耕地面积比重大,传统农业发展稳。基于本地农产品特点,开发出龙虾宴、干烧鱼、鹅螺蛳、桥头油炸粑、龙石馒头等风味美食,是又一个旅游、休闲、康养的好去处。
“龙石”得名有来头青山书院藏珍闻
龙石原名“石龙”。乍看不就两字调个个吗?其实并不简单,还有故事。
光绪二十八年(1902),乡人在今石龙村及石马社区的中部开场立市。集市建成后,诚邀时任大足知县霍勤炜莅临剪彩命名。这霍知县满腹经纶,大足北山石刻《古文孝经》旁边凿刻的《题书教孝碑》的书刻,就是此君手书。他是陕西人,上任伊始人地两疏。对霍知县来说,为偏居一隅的集市取名不是件难事。但他认为,为当地取名乃春秋大事也,须十分慎重,必先深谙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人文等,然后再精推细敲。霍知县半夜启程,当年的崎岖山路并未阻挡住他前行的步伐,次日一早便赶到集市,顾不得奔波劳顿,立即进行实地考察。当看明白集市建在一串九坡相连的石岭中部,地形就像传说中的龙骨时,便胸有成竹了——“石岭如龙”呀,高声说道“这不就是石龙场吗?”石龙场从此名扬。
1984年9月,重庆市统一调整规范地名,原则上全市的乡镇不能重名,因江北县(今渝北区)有“石龙乡”,最终在核选时进行技术处理,大足的“石龙”这一行政区域名首尾易位,变为“龙石”,但石龙场、石龙公园等名字沿用至今。
九龟山上的青山院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康熙三十七年(1698)被改造成书院,咸丰二年(1852)重新修缮,尚存两层木楼。出生在三驱镇的刘天成先到季家镇的妙高寺学堂苦读五年,又到青山书院研习。乾隆十九年(1754),刘天成进士及第,与后来名满神州的《四库全书》主编、铁齿铜牙纪晓岚同榜,历任翰林院庶吉士、检讨,江南道监察御史、顺天府丞和大理寺少卿等职。他揭露大贪官和珅腐败恶行,却反遭其诬陷,愤而辞官。回乡后隐居青山书院兴办义学,教书育人、以文化人。他亲手题写“祥云广被”于大木匾之上,至今珍藏于青山禅院。现今万福村杨氏后裔还珍藏着刘天成赠送给他舅公的匾额《元鹤青松》。刘天成的《青山院即咏》“碧舞飞腾高山顶,紫霞荡漾浅池边。为来便把幽怀咏,一片文章山水前”,至今还在龙石广为传诵,诗中仙境般的画卷依旧栩栩如生。
龙石坊间传言,刘天成曾说,三驱赐予他生命、龙石赋予他灵魂。颙琰登基成为嘉庆帝后,立即为恩师平反,并御赐条幅“门生嘉庆主,恩师刘天成”。刘天成嫉恶如仇、敢于斗争又为人谦和、心系百姓、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优秀品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大足人,也铸就了艰苦奋斗、励志图新的龙石精神。作为帝师的一代先贤,刘天成的故事如今已成为重庆市级“非遗”。
龙石双宝:大樱桃、小龙虾
龙石制定了“十四五”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规划,明确了“3+N”产业发展思路,“3”是三大主导产业:年出栏生猪10万头、稻虾1万亩、黑山羊1万只;“N”是种植大樱桃、猕猴桃、柑橘、中药材和养殖鹌鹑等特色产业。
目前,龙石镇因地制宜发展年出栏7万头现代化生猪养殖场1个、稻虾8000亩、黑山羊5000只、大樱桃1000亩、蓝莓500亩、花椒300亩、柑橘300亩、中药材1000亩、鹌鹑8万只,正拓宽发展梅花鹿、猕猴桃、枇杷等特色产业,基本构建“一村一品”格局,实现“月月有花开,季季有果采”。同时,建立了镇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培育出服装缝纫厂3家、货运物流公司1家、电子加工厂1家,构建起有特色、高品质的多彩产业发展格局,向现代化农业镇稳步转型。
这一转型是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源于外部条件的成熟。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耕地撂荒、林地长草,“因祸得福”带来两个积极后果:为流转土地林地、发展规模化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乡村振兴培养储备了人才。一是吸引原籍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二是吸引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他们在城市务工开阔了眼界,具备了经营管理的能力,积攒了一定的人脉资源和营销渠道。他们的共同心愿是只要有机会,很多人都乐意回报家乡。
龙石镇党委政府主动牵好“乡情线”,打好“乡愁牌”,努力创造条件,搭建平台,鼓励和支持更多有志青年返乡创业,培养对农业“爱得深、投得起、扛得住、懂政策”的新农人,践行“我的家乡我建设”,引领群众共同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取得成效。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被誉为“初春第一果、百果第一枝”的樱桃令人心醉。1000余亩的大樱桃种植园种有早熟云雾粉樱、中熟云雾红樱、晚熟云雾壹号三个优质品种,目前是西南地区现代化程度最高、集中成片种植规模最大、首家建有防鸟避雨一体化系统的樱桃产业园。花开时节,游人如织,争相打卡;果熟桃红,挂满枝头,像无数闪烁的玛瑙,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鲜红欲滴,晶莹剔透。及至每年采摘季,诱人的大樱桃馋在眼里、摘在手中、甜在心间,尤其是品质好,果实比本地樱桃大一倍,且品相佳、口感好、保鲜时间长,加之上市早,花期和采摘期比本地樱桃早半个月,大家可以提前品尝春天的味道。
乡卡卡大樱桃种植园由返乡青年企业家杨仁龙创办。他从小由世代居住在龙石的外公带大,对外公和家乡感情很深。大学毕业后在广东从事电子产业,创办了公司,积累起最初的资本和经验。他一直有个愿望,就是把故乡建成一座“花果山”。
圆梦的日子期盼已久,恰逢幸福来敲门。2019年,他在镇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决心返乡圆梦,利用荒坡林地大规模承包大面积土地(流转承包周边撂荒土地近千亩),他对新型农业的构想得以付诸实践。灌溉用水、产业公路、机耕道、采摘人行便道、灾害防治等难题,政府都给予全方位全过程的支持、指导和VIP服务。大樱桃种植园引进一套高效节能一体化系统,实现规模化种植的滴灌、剪枝、施肥、杀虫、松土等智能化作业和园区管理智能化、高效化;防鸟避雨一体化系统提升了产业园抵御风险能力;通过完善机械冻库、烘干房等生产设施,建成“樱桃花海”网红拍照点、“林间渔场”观光休闲区,还拓宽樱桃产业链条,提升樱桃产品附加值,推进一、二、三产业立体化融合发展,打造了一个集旅游、观光、采摘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景点,坐上西南地区樱桃种植头把交椅。
龙石镇以樱桃采摘为契机,以节会为媒介,做实农文旅融合,2023年、2024年已连续成功承办两届“大丰大足·和美乡村”“多彩龙石,樱你而来”旅游文化节,吸引了川渝10多万游客来观光、体验采摘,樱桃盛宴打响了这张西南地区的樱桃新品牌。
乡卡卡大樱桃产业园确定“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招聘、雇佣、外包等方式合作,带动周边农户共同种植大樱桃,携手奔上致富路。固定用工20余名,其中脱贫户8名,年临时用工2000多人次。2024年始达丰产期,产量80万斤,产值2000余万元。樱桃园已对外免费开放,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乡卡卡公司也为有种植樱桃意愿的乡亲无偿提供技术指导。
龙石的赶场天总有一幕有趣景象:百姓悠闲地赶集市,不提鸡来不提鸭,只提一桶小龙虾。这是龙石“龙虾满舱”、年年大丰收的生动写照。目前,全镇稻虾养殖8000多亩(规模化精细养殖25户3000余亩,散户800多个5000余亩),惠及80%以上农户。参与度如此之高,主要因为门槛低、成本少、风险小、见效快、市场前景好,近年来已形成比较成熟的经验,非常适合广袤的乡村丘陵地区推广,成立了育苗、养殖、销售于一体的“稻+”产销合作社,为稻虾养殖户提供统购统销、技术指导等服务。建有常年收购的合作社1家,旺季另有收购商6个,产品错时、错峰、错域上市,销往北上广成渝等一线城市,小龙虾游进了城里,城里人为享口福来到了乡下。老百姓随时能将小龙虾变现,这种轻体力活特别适合农村的妇女、老人,龙石的稻虾产业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不断延长产业链。
稻虾养殖的确是大足乡村一条有效的致富路,已成星火燎原之势,一片欣欣向荣景象。究竟从哪个镇街发轫?笔者目前缺乏有力的判断依据。龙石是从广州打工返乡的谢盛刚开始的。2014年,在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新风中,他萌发留在家乡创业的念头,在吃烧烤时偶然间敏锐发现小龙虾市场的巨大潜力,于是开始集中收购小龙虾,销往重庆、成都和遂宁、遵义等地,同时开始尝试自包鱼塘养殖小龙虾,但是由于条件差异,养殖并未成功。他潜心学习、研究湖北小龙虾的养殖技术,在自家和邻居的几分水田里实践,但都失败了。他仍不气馁,一边继续收购、销售小龙虾,一边认真分析湖北、重庆的自然环境差异和龙石镇的水文气候特点,逐渐摸索出养殖小龙虾的方法。转眼到了2018年秋天,当地养虾的热潮渐渐消退,只有谢盛刚还在继续探寻。
这年秋收季节,村里开进多台稻谷收割机。为方便收割机作业,村民们提前排干稻田水。秋收结束后下了场大雨,谢盛刚发现稻田里许多小龙虾从洞里爬了出来,便随手抓了几只,发现它们的肚子里都抱满了幼崽。他总结几年来的摸索心得和掌握的小龙虾习性,顿时如同醍醐灌顶:或许可以创建一个稻虾共存的环境,尝试养殖小龙虾!有了新的思路,他说干就干,承包了其他养虾失败的田地,从稻虾共存着手进一步摸索、积累养虾的经验,这次终于找对了养虾之路!
2019年以后,随着稻虾养殖技术的成熟,他获得可观的收益,搭建起一座“稻虾桥”,将稻虾养殖方法无偿传授给乡里乡亲,带动大家养虾致富。虽然他在稻虾养殖上有先发优势,但并未选择大面积开发高标准农田的垄断经营方式,还主动让利给其他尝试稻虾养殖的乡亲。这位出身贫寒的养虾人,从未忘记过生他养他的故乡。
2022年,龙石镇政府加大对谢盛刚稻虾养殖的支持,鼓励他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推广稻虾养殖技术。合作社承包面积1100亩,合作社创社成员11人,带动当地农民一起养虾,给全镇每年带来上千万元收入,稻虾技术成为龙石镇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和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助手。
作为龙石的“3”大主导产业之一,龙石规划大力推广优化稻虾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加大对人才、技术的扶持力度,着力培养本土农业人才,建立产业人才库,培养全镇稻虾产业领军人2—3名,各村稻虾养殖带头人2—3名,加快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提高产业发展科技含量,提升亩均效益,增加农户收入。强化土地支持,对上积极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持续改善基础设施,2024年稻虾养殖将跃上9000亩台阶,力争2025年突破1万亩大关。
蓝莓是富有诗意的植物,粉色的花骨朵绽放出白色花朵,像春天里翩翩飞舞的白蝴蝶,500亩蓝莓把龙石乡村装扮得分外美丽。“料峭春寒花万树,苗岭芬芳,绿意诗心驻。疑惑谁家新嫁女,为何落户山深处。不怨贫来随本土,翡翠珠儿,紫袂枝头舞。待到盘中珍品顾,人人赞誉人人慕。”
五六月里,成熟的蓝莓果像一颗颗湛蓝的小宝石,采一颗放入嘴里,心田暖成一江春水。蓝莓虽然价格不菲,但因具有增强免疫力、保护视力、软化心血管和延缓衰老等功效,很是抢手,尤其受现代“青春派”青睐。
龙石的“3”大主导产业中,笔者认为生猪养殖是最大的亮点,尽管“肉贱伤农”时这是不大赚钱的脏累活。因为猪肉作为中国人民餐桌上的第一荤菜,肥嘟嘟、呆萌萌的“二师兄”乃老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必须保量保供。
龙石作为农业镇,极力抓好“米袋子”工程,确保春耕春播、秋收秋种,全面完成粮油、大豆种植任务,2023年粮食播种面积达21759亩,守住了底线。同时,采取“养殖场+规模养殖户+农户”模式发展生猪生产,现有集万头生猪养殖与生物有机肥制造于一体的企业1家、100头以上养殖大户16个和散养户1500余个,年出栏生猪10万余头,成为名副其实的“生猪大镇”。
生猪大镇+黑山羊新镇
龙石“3”大主导产业中的黑山羊被称为“流动的黑金子”,也是龙石的一张靓丽的产业名片。
龙石的老百姓素有养殖黑山羊的传统。近年来,大足区加强黑山羊种质资源保护,打造独有的地理标志,创新出台以“借羊还羊”扶贫项目为代表的系列奖扶政策,将龙石镇纳入全区黑山羊商品羊基地和良种扩繁场。镇里动员有志青年返乡创业,带动群众特别是脱贫户发展黑山羊养殖。
何为“借羊还羊”扶贫项目?就是由政府授信,公司无偿提供后备母羊,借给贫困户养殖;养殖户繁育成功后,还回相同重量的母羊或公羊,其余成果全部归农户所有。借养过程中,与政府合作的公司担当服务员,免费提供养殖指导、配种育苗、收购代销等服务,让养殖户能把黑山羊养得好、卖得好,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荣品黑山羊养殖场集繁育、养殖于一体,由返乡大学生江先虎创办。他本来在重庆主城区从事教育培训和家政服务,当时效益不错,回家过年时得知这一“利好”消息,决定回乡搞黑山羊养殖。刚开始因不懂技术没少交“学费”,克服种种困难后终于尝到创业的快乐和赚钱的欣喜,毅然放弃在主城的业务,全身心投入到新的事业中,成为“土专家”,养殖的羔羊成活率高达95%。他极力回馈家乡百姓,复制免费“借羊还羊”方式,通过政府授信、集体担保,借后备母羊供乡亲们饲养,带动乡亲们把黑山羊产业做大做强。
荣品黑山羊养殖场是龙石养羊业的一个代表。占地200余亩,建成标准化羊舍3栋2000多平米,年出栏近3000只。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名,一线务工人员10余名,其中3名脱贫户为固定聘请,每年短期雇工400余人次,同时通过收购村民的农产品原料及招聘临时务工人员,直接带动周边50余户农家增产增收。
这个养殖场依托大足“5G黑山羊智慧养殖平台”,全程高效管理,配备自动刮粪机、干湿分离机等先进设备,实现粪便自动化处理。探索种养结合模式,配套种植牧草30亩,改良柑橘品种100余亩,实现粪污资源化循环利用。产业链健全,建起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示范养殖场,配套建成餐饮服务、产品预制等产业链设施,可同时容纳800人用餐。江先虎成为龙石积极培育产业“新农人”、落实人才振兴战略的又一个成功案例。
龙石镇尝到了“甜头”,计划与农业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加快培养新型“田专家”,持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鼓励优秀青年人才返乡就业创业,保障农产业健康发展。目前,全镇黑山羊养殖户近200个,其中100只以上养殖大户5个,存栏种羊3000多只。尽管在数量上与黑山羊养殖传统大户铁山镇和后起之秀季家镇等还有一定差距,但龙石的提升空间很大,思路清晰,措施得当,正积极抢抓成渝地区“双圈”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努力拓展、深化各大产业与四川地区的合作,比如,与资阳的科研机构、企业在黑山羊的养殖、销售和扶持政策等多方面开展合作,目前30%以上的黑山羊销往四川;从四川蒲江县引进猕猴桃、柑橘的优质品种,四川的技术人员经常到龙石帮助指导,互利共赢。
九龟山上风景异 天人感应故事多
谁也难以否认,大足是方故事荟萃的神奇土地。
传说天宫瑶池里有九只小龟修行变成仙女,为了寻找降落凡间的母亲,便私自下凡至龙石的这座青山上,玉帝发现后震怒不已,命令雷公将她们统统捉拿归庭。九个仙女誓死不从,撞山撞树而亡,化作龟石,在此守候母亲,为娘尽孝。九龟山由此得名,“九龟朝阳祈福寿”成为其显著标签。
千百年来,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在龙石广为流传,成为大足石刻孝文化的组成部分,既展示了龙石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又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文化,也是龙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一个佐证。九龟寻母的感人传说、帝师刘天成的忠孝传承也滋养着这一方热土。
大足作为举世闻名的“石刻之乡”,到处呈现精美石刻的身影,龙石也不例外,同样有着珍贵的摩崖石窟造像群:镌刻于南宋绍兴三年(1133)的张家庙石刻,明永乐九年(1411)的七佛岩石刻,还有青山院石刻、保家村石刻等,特别是位于濑溪河龙石段中部的七佛岩石刻中的千手观音,数百只手形态各异,精美程度和壮观规模虽比不上宝顶山的千手观音,但亦令人赞叹。
这些石刻造像群与保存至今的状元墓,都坐落在一条可开发的旅游线上。为此,龙石正结合乡村振兴打造沿河休闲步道,统筹全镇文化场所、自然生态、特色产业基地等旅游禀赋,串珠成链打造乡村特色旅游线路,为大足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建设,贡献又一个新版面。
九龟山作为风景与文化双优的旅游区,细细品味,一步一景:九龟神石,天心窝,树包石,龙湾幽谷,相思红豆林等,都是特色景点,与青山书院、青山禅院交相辉映,连缀起来,厚重的历史使人浮想联翩,天人合一,一路风景如画让人乐以忘忧,流连忘返。
乾隆皇帝赐予刘天成的那株红豆树苗,从遥远的京城辗转运到九龟山上安家落户,也许是秉承有帝王霸气,也许九龟山是它最舒适的家园——从北国回到南方故园,繁衍子孙一发不可收,树丁兴旺,红豆树林早已成片,挺拔粗壮、枝干遒劲,与珍贵的金丝楠木一道护佑着家乡人民。大诗人王维的“此物最相思”的那首千古绝唱,让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佳地,让游客对九龟山的红豆树心生向往。无论是百花盛开的春天,还是骄阳似火的盛夏,扶老携幼慕名而来,回归自然,寄托遐思,放飞自我,涤荡灵魂……
九龟山上森林茂密,堪称古树名木博物馆,树龄150年—300年的红豆树、金丝楠、香樟树、黄葛树等挂牌保护古树摩肩接踵,成为文人墨客、丹青高手采风、创作的优先选择。
文化赋予名山大川浓厚的底气和韵致,古老的青山书院、青山禅院等文化古迹,让九龟山气度不凡,书院里悠扬的古琴声声,禅院里静心的晨钟暮鼓,无疑是天籁之音。有诗赞曰:青山翰墨千年画,道骨灵心万古禅;最是寻幽揽胜处,仙家到此醉流连。
书院,实质上是中国古代的中高等学校和大型图书馆,是读书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至今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影、缩影,承载着国人心中的文化底气和情感根脉。登临九龟山,青山书院是必然的打卡地。
站在九龟山巅俯瞰,可以望见镇上的石龙公园,其特别之处在墙绘,与青山书院的墙绘遥相呼应,它们围绕农耕文明、田园风光、乡村风景和帝师文化展开,画面极像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站在青山书院意蕴深厚、色彩斑斓的墙绘下,仿佛身临其境,深深呼吸清新的空气,透彻感悟帝师文化的精髓,悠闲听闻风过树林的沙沙声响,细细品尝龙石特色的地道美味,感觉似快乐的活神仙。
龙石这种经济资源禀赋不算高的农业小镇,因地制宜开辟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路径,实现产业转型、乡村振兴,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好在眼前一片物产丰饶、风景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欣欣向荣景象,令人鼓舞。
善良朴实的龙石人民,千百年来在这里辛勤耕耘,会胸怀建设家乡、奋进创业的激情,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金光大道上阔步前行,优秀的创业者当好“领唱员”,人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唱主角”,万众一心奏鸣奋进现代化的“大合唱”,共同谱写出一曲又一曲和美乡村建设的乐章!
(布谷夫:本名刘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