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夫
地处大足最东端,总体上在东北角,位于巴岳山脉深处,川东平行岭谷地带,南北狭长的条形低山区,两山夹一槽(峡谷)的地形,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这就是大足区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镇——古龙,17.09平方公里,1.05万人。
恰如自古英雄出少年,古龙小而美,小而富,峰峦秀丽,林木葱蔚,古榕盘岩,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高达62.4%,绿意延绵,空气清新,是十足的天然氧吧;土质肥沃,野生动植物众多,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小盆地气候,孕育出众多的自然宝藏,煤、天青石、白云岩、石英砂、绿豆岩、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
这里宜居、宜游,人文底蕴深厚,有忠义寨、古碉楼、小川东古道、茶马驿站等古迹。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人民生生不息、“靠山吃山”、安居乐业,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大力发展茶叶、锶矿、建筑建材等特色支柱产业,绿茶、红茶、锶盐、新材料等优质产品应运而生。
古龙茶历史悠久,北宋以来久负盛名。因其产在涪江以南,故名“水南茶”,与峨眉“白芽”、雅安“蒙顶”、广汉“赵坡”并称蜀茶四大珍品,在明朝永乐年间被定为贡茶,供皇帝和王公大臣饮用,因而名声大噪,享有“炉峰焙名茶,优雅传天下”之誉。
古龙茶富含硒、锶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现有茶山(园)约5000亩,年产成品茶12万余斤。古龙茶在第二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荣获金奖,在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斗茶大赛中荣获绿茶组、红茶组两项金奖,在纳溪特早茶杯大赛中荣获金奖。古龙正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打造万亩茶山,农文旅融合发展,逐步实现“观大足石刻,品古龙好茶”的美好愿景。
古龙物华天宝,矿产丰富,被誉为“世界锶都”。境内探明有石灰石、重晶石、天青石等矿产资源,拥有世界最大锶矿床,已探明储量3807余万吨,占全国储量60%以上,全世界储量三分之一以上。
古“龙”名头帝王气
千年名茗香万里
古龙是大足27个镇街名中的“七龙珠”之一,得名“古龙”六百余年。在此前漫长的文明史中,肯定曾有一个或多个名称,只不过尚未发现确切的文字记载或考古依据。
相传,明朝第五任皇帝朱瞻基(宣德帝)征讨蒙古大胜,次年七月巡视西南时途经此地,远望山形像巨龙卧躺,心中一惊。是时天气炎热,口干舌燥,令人四处寻水。侍卫听闻山间传来潺潺流水声,循声上前见一汪清泉从一洞中汩汩流出,取之品尝,甘甜如饴。宣德帝饮后称赞不已,见此地山脉犹如巨龙盘绕,又闻山中有十八处大龙洞,自古泉水不断,百姓争相饮之,便感叹道:泉水,上古恩赐;奇山,朕之化身。皇上金口玉言,赐名此地为“古龙”。
古龙镇东面是川东平行岭谷——巴岳山脉,西面是平行岭谷向盆地丘陵过渡的背斜山麓中丘山峦,东西两山之间,一条狭长的槽谷,最宽处不足2里,最窄处不到1里,长约20里,纵贯全境。槽底多为坑洼不平的石灰岩,覆盖一层深浅不同的矿子黄泥土和冷沙黄泥土。古龙人民的祖先,根据不同地形,把这些黄泥土平整出一小块一小块粮田,是世世代代古龙人赖以生存之地。他们在岁月里静守,乐天安命而不失想象力、创造力。
巴岳山别名炉峰山,正好处于神奇的北纬30°这条盛产茶叶的黄金纬度线,古龙茶自古产自炉峰山脉。这里土质砂壤,土壤呈弱酸性,日照长、海拔高、温差大、多云雾,雨量充沛又云缠雾绕,气候、土壤成全了这一产茶佳地。千百年来,漫山遍野,茶树青翠,茶香袅袅。“炉峰焙名茶,优雅传天下”源自于此。年年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如火如荼的春茶吐露着新绿,经过整个冬天孕育而生的嫩绿茶尖,得季节之神髓,聚时节之精华。
古龙茶历史厚重。除了在北宋就跻身“蜀茶四大珍品”之列,并在明朝荣登庙堂“贡茶”之高而外,其实也很亲民,走进千家万户,雕刻大足石刻的工匠就用“水南茶”来提神解乏。当年的昌州地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欢饮用,古龙茶与大足千年石刻、千年五金渊源深厚。
古龙茶经过近千年的历史沉淀和不断积累,制作技艺得到传承、发展。芽头嫩叶经过摊凉、晒青、晾青、杀青、揉捻、烘干、提香、复火等一道道严苛的工序,造就了形肥、色清、香郁、味醇的优质茶,获得“茶人淡泊可明志”“茶香宁静可致远”的赞誉。茶产业已成为古龙的两大招牌之一。
清朝光绪年间,古龙出了一位有名的茶艺师陈春羽,我们可以想象他须发飘飘、身着长袍在制茶室里制茶的情景。陈春羽是其原名,还是在入道后将原名改为与茶神陆羽的“羽”?不好妄猜。他将技艺传予后人,伴随光阴在光影变换间流淌,如今传到第五代传人陈文静手中。她既是古龙茶这项大足区“非遗”传承人,也是高级茶艺师,深耕古龙茶全产业链多年,被推举为古龙茶的代言人。
古龙茶入口醇厚,比周边地区其他茶香气更浓郁,味道更回甘,不仅行销重庆,还远销广东、上海、新疆、北京等地,逐渐得到国际茶友们的认可。其“秘诀”除了独特的地理位置、适宜气候和先进的制作技艺外,还因土壤中富含微量元素硒和锶,具有独特口感,因此既有一般茶叶所含的营养成分,还有一定保健作用。
上个世纪80年代,古龙生产的红碎茶浓香鲜爽,被评为四川省优质产品,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市场,开创大足农产品出口的先河。同时,古龙与西南大学联合,在全市率先开发名优茶,荣获“甘露杯”奖三连冠、重庆市名牌农产品、重庆市优质名茶等称号。古龙已成为西南大学科研基地。
古龙现有龙头企业古龙茶叶公司、新颖茶厂,茶叶专业合作社5家,产品主要以明前绿茶为主,包括龙芽、茗芽、松茗、毛峰、春露、春尖等十多个品牌。其中,大足龙芽茶形似龙井,汤色绿亮,叶底匀嫩,滋味甘鲜醇和,香气优雅高清,因色翠、味甘、形美三大特征而广受喜爱。
2020年9月,古龙龙芽绿茶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大足区第七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目前,除了传统手工制茶外,还引进了先进的制茶设备,传统手工与现代技术有机融合,标准更严格,工艺更先进,流程更高效,品质更稳定。2022年,开始生产黄金芽、水南炉峰等高端绿茶。2023年研发投产圣寿雲崋禅心、本心等系列红茶。大足龙芽、石都茗芽、大足松茗、石都松茗等产品供不应求,畅销各地。
古龙茶品质优良、微量元素丰富,荣获国家A级绿色食品、重庆老字号、“大足区十大城市礼品”等称号。2023年4月,“大足松茗”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的最高荣誉。古龙茶,已成为大足知名农产品。
古龙作为“袖珍镇”,除稳定粮食生产外,发展了千余亩有机油菜、130亩羊肚菌、110余亩有机蔬菜、50余亩有机红心火龙果,还有分散种植的李子、柑橘,红心火龙果特别甘甜爽口,都富含硒锶元素。春暖花开之季,成片的油菜花竞相怒放,流金溢彩。金灿灿的油菜花海与绿水青山交相辉映,令人心旷神怡,格外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与此同时,古龙依托大自然的馈赠,围绕茶文旅融合发展做文章,致力把古龙茶产业建成生产、销售、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如火如荼,已开发出茶生态自采游、茶文化体验游、民间茶艺秀等茶文化之旅,包括团体游、亲子游等系列活动,游客们可以亲自体验“采摘—手工制茶—品茶—茶艺培训”全过程,亲身体验非遗制茶工艺,深度体验古龙的茶文化和秀美的茶山。古龙的特色美食可以摆满一桌,尤其是茶叶豆花,茶香清新,麻辣鲜香,与茶叶相关的还有茶叶粑粑等。
古龙自从成功举办大足区首届茶文化活动节后,每年春暖花开时节都会迎来八方宾客,大家可以赏花、踏青、采果、制茶,游走在青山茶海之中,感受乡村美景,既能踏春赏景、还能学习传承千年的茶文化。正在规划设计、大力推进的现代化精品茶园、茶叶博物馆、茶叶研究院建成后,古龙成为“茶都”的名号将不胫而走。
茶文化源远流长
茶产业一波三折
眼下五十岁以上的人,大部分还对缺吃少穿记忆犹新,基本上解决温饱问题不过四五十年的光景。在为解决温饱而奋斗的漫长岁月中,茶叶也是奢侈品,或者说是“小众”消费,乡村产茶往往不喝茶,喝茶往往是“城里人”的事儿。
身处“大丰大足”之地又有悠久茶文化历史的古龙,1974年开始开荒种茶。茶树谦虚,不与粮油作物在相对平整的良田熟土上一比高下,而是喜欢登高眺望,欣赏远方的风景。
古龙制茶厂是红极一时的镇办企业,1980年代成功引进当时最先进的红茶技术,年产茶叶10万余斤,畅销周边市场,远销英美等国。
陈春羽老前辈的曾孙陈广林,1981年进入古龙制茶厂,从ABC学起,走遍巴山蜀水的大小茶厂,汲取“各派”的技术精华。正当他满腔热血投入到茶产业时,却因出口受阻、红茶市场萎缩、管理体制出现弊端、技术更新缓慢等原因,使古龙茶产业一落千丈,大量茶园荒废,全镇茶林最少时只剩下几百亩,古龙制茶厂长期亏损,濒临倒闭,1989年,镇政府决定将其公开拍卖。当时谁都缺乏信心和勇气,但陈广林毅然接下这个烫手山芋,因为他放不下这个先辈传承下来的事业。
古龙红茶因为走的低端市场,经济价值低,几乎没有效益,因此陈广林的第一招就是“红改绿”,改走中高端路线。三年后,第一批绿茶初见成效。
茶叶加工的技术含量高,除了原料决定茶叶品质的高低,制茶技术也是关键所在。陈广林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出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在他的带领下,古龙茶叶种植恢复至4000亩,年产茶叶跨上20万斤的台阶。2006年,大足龙芽、大足松茗、古龙毛峰、古龙珍美、古龙春露等5个品牌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深受消费者喜爱。2007年以来,古龙茶业公司连续成为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古龙牌”系列茶产品先后获得大量荣誉称号。
每年2月初开始,只要天气条件允许,古龙茶业厂房总是机器轰鸣,流水生产线一气呵成,将当天采摘下的鲜叶——精选的一芽一叶、春尖,经过层层工序锤炼,最后装进漂亮的包装盒,进入销售环节。其间,陈广林手把手教儿子陈哲、儿媳陈文静制茶。虽然单次手工制茶分量少、耗时长,但这是古龙茶叶在两代人之间传承的最好见证。
“80后”陈哲从小跟随父亲精心学习手工制茶技艺,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从父亲手里接过古龙茶业的“接力棒”。他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古龙茶一直是传统销售模式,也未能走出固有的销售范围,古龙茶在大市场上鲜为人知,便毅然开启创新之路。他组建专业团队,对产品进行包装升级,通过网络营销,成功将“大足龙芽”打入全国市场。同时,根据茶文化源远流长这一优势,以弘扬茶文化为己任,让更多人懂茶、爱茶,使茶产业永不没落。他们积极着手引进行业优势资源,组建新的专业团队对大足茶文化、古龙茶叶进行深度挖掘,让更多、更远的民众“闻”到古龙茶的香气。近年来,他们紧扣古龙镇茶旅结合的发展思路,对茶山进行整体改造,打造观光体验茶园,不仅对人行便道、公路和茶山坡改梯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还换种上黄金芽、巴渝特早、平阳特早、中黄二号、福选九号等优质品种。
古龙镇着力打响富硒富锶茶叶品牌,充分利用自身独特资源,做细做好规划,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完善旅游配套,推动硒锶茶产业链发展,力争“大足松茗”公共地理资源标志申报成功,不断扩大古龙茶品牌影响力,吸引了大足和周边区县的游客成群结队前来体验、打卡。山上云雾缭绕,山中车辆蜿蜒盘行,山下炊烟袅袅,游客边饮茶边赏景,一幅幅乡村田园美好生活画卷在他们眼前次第展开,真是茶海飘香沁心脾,禅意生活无限好。
神秘宝贝天青石
“工业味精”身价高
这是一种硫酸锶矿物,归结到硫酸盐矿物类,化学分子式:SrSO4,中文名:天青石,英文名:Celestine。
1781年(乾隆四十六年),人们第一次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发现一种矿物质,因其清澈透明的晶体和淡淡的色彩使人联想到天空,便称为“天国之石”,主要成分为“锶”,就是百多年后中国才发现的天青石,有白色、橙色、粉红色、淡绿色、淡褐色,甚至无色透明,其中以淡蓝色、淡青色最为珍贵。
长期以来,古龙的山上随处可见一种“赖巴石”,村民们并不认识,也就熟视无睹,弃而不管。1975年前后,稍有见识和经济头脑的村民误认为这是方解石,便捡回家洗刷干净后敲碎成粒状,卖到建筑工地做水磨石用。1984年,重庆市地勘局205地质队到古龙勘探,发现大量呈白色、黄色、黑色的矿石。后经过槽探、取样,矿石被鉴定为天青石和菱锶矿。1985年,这些天青石原矿标本和煅烧后的化工产品在广交会上展出,被客商赞誉为“世界上最好的天青石”。深埋地下千百万年的大足天青石矿,一炮走红。1987年,国有重庆市大足天青石矿业公司成立,负责对天青石矿进行统一开采管理。30多年来共销售天青石400余万吨。
地球上的锶矿主要分布在中国、俄罗斯、巴西等国家,目前已探明储量约1.08亿吨。中国储量6060万吨,占全球总储量56.11%,主要分布在重庆大足(3807万吨)、铜梁(400万吨)、合川(已枯竭),青海大风山(1000万吨),湖北黄石(700万吨),南京(100万吨)、新疆(50万吨)。其中:湖北、南京的锶矿品位较低;青海、新疆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影响,开采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大足锶业因此一马当先,也一骑绝尘。
迄今,古龙境内已探明锶矿总储量达3807万吨,资源丰富且品位高,属全球最大锶矿床(2014年确认),占总储量的34.3%,占国内储量的61.13%。据检测,古龙锶矿平均品位70%,金属钡含量极低(碳酸钡小于0.8%),是锶盐产品生产的优质原料;锶矿年产能约15万吨,为重庆、全国的锶盐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矿产资源保障。
古龙作为袖珍镇,锶矿的探明储量居然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以上、全国的六成以上,可谓得天独厚、物华天宝,被誉为“世界锶都”,当之无愧,尽管锶矿的发现与开采在古龙不过是最近四五十年的事儿。
锶在现代工业中有着广泛用途,素有“金属味精”“工业味精”之称,在金属、非金属材料和橡胶、涂料等有机材料中,添加适量的锶及其化合物,都可改变某种性能,或使其具有特殊的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化工、冶金、军工、轻工、医药、光学和环保等多个领域,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在电子领域,锶能有效吸收X射线,就被应用于彩色显像管、液晶面板、手机屏幕。在航空领域,锶因具有抗腐性,被用于飞机机壳防锈层。在医药领域,锶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同时能促进骨骼对钙的吸收,预防骨质增生;能减少人体对钠的吸收,可预防“三高”和心血管疾病;锶89可以产生β射线,具有杀死癌细胞和镇痛作用。在军工领域,锶广泛应用于制造焰火、信号弹、火箭燃料等。
简言之,锶不仅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还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大家常用的冷酸灵牙膏,就是应用了元氯化锶六水合物,锶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但古龙锶矿在初期的开采后,随着开采工艺一步步落后于先进国家水平,企业发展较为缓慢。直至2019年,大足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重庆足锶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整合了原大足天青石矿业公司,下设3个子公司,分别负责锶矿的开采、洗选和销售;为大力推进锶矿资源整合,确保锶矿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将原有多个小型矿山整合成一个标准化年产60万吨的大型矿山,提高机械化程度,并致力于将足锶集团打造成为最具时代鲜明特色的科技型矿山企业,从而牢牢把握锶盐话语权、定价权和主导权,为建成在开采、洗选和销售等方面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世界锶都”而不懈努力。
古龙的规上企业“元和化工”——元和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成立,作为锶盐精深加工企业,就是建设“世界锶都”的一个抓手。
元和化工立足古龙特有的优质锶矿资源,进行锶盐、钡盐深加工产品的开发、生产、经营。企业现有硝酸锶、氯化锶、无水氯化锶三条生产线。产品主要用于液晶玻璃基板、消防试剂、汽车安全气囊点火器、颜料、焰火、磁性材料、牙膏(冷酸灵、立白等)、汽车尾气处理等。其中,生产的氯化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到60%左右;拥有产品自营出口权,产品出口日本、韩国、印度、欧美、南非等国家,产品出口率约占一半。公司年产量和销售量持续增长,已成为锶盐深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元和化工一直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和先进技术,拥有十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多个产品被评为高新技术产品、重庆名牌产品,多次评为重庆市、大足区“先进单位”“先进集体”“诚信企业”“工业三十强”“纳税大户”“A级纳税人”等。2022年,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联络点”;正与国内多家知名高校合作,共同组建研发团队,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公司投资2.5亿元,正在大足锶盐产业园区建设高标准厂房和研发中心,以开发生产更多类型、用途更为广泛的锶盐产品,量产后将实现年产值10亿元。
古龙作为大足区建筑建材集中开采区,为全区提供了50%以上的建筑建材产品,故有“建材之乡”之称;正千方百计打造、延长锶盐产业链条,做大做强锶盐产业,加快打造特色工业高地。
忠义石寨遗脉在
天然氧吧宜养生
在古龙人的记忆中,王忠、王义兄弟俩是忠义文化践行者之一。光绪十六年(1890年),震惊中外的余栋臣反洋教武装在这里举起巴岳山义旗。王忠、王义跟随余栋臣纵横征战,颇建奇功。起义最终失败后,兄弟俩退回古龙建寨自守,防匪护民,劫富济贫,深受乡民拥戴,其忠义思想一直影响着本地人。
据大足县志记载,咸丰年间县境内广建石寨,以防教匪扰川;全县建石寨共42座,其中古龙境内2座均在山坡上:忠义寨;大林寨,又名老君寨。
两寨原貌已不复存在,只能依稀见到遗址痕迹。但忠义寨的公堂碑保留着本寨建造于大清咸丰四年(1854年)的历史记载。寨子四周用砂条石砌筑而成,墙高5—6米。石寨东、西为山梁,南北为悬崖,独径通东、西、南、北四大寨门,寨门用沙石条拱而成。寨内四方搭棚,北端山峰的北山炮台最高,可瞭望四方,四周分别安装8门中耳炮。寨外道路暗设竹钉、路障等物,防止外来侵袭。寨内面积约9万平米,有瓦屋、草房100余间,蓄水池2个(各蓄水约30万斤)。西门往北约150米处建有公堂,用石拱成,内塑菩萨6座,有石碑1块。寨内空地现种有粮食和蔬菜、果树等。
古龙远离城市喧嚣,“偏安”一隅,人们置身多彩田园,仿佛漫步在大花园,桂花、蓝花楹、红梅、玉兰、三角梅、海棠、樱桃、红叶碧桃随时映入眼帘,为乡村增绿添彩。在这里,可以聆听山水的和声,乘一股清风,前往广阔天地;可以吸吮晨露的甘甜,煮一壶山峦,放飞尘世心境。阳光透过茂密树林的缝隙,洒在青石长路;绿叶上光阴斑驳,讲述岁月故事。徒步爱好者在这里尽情感受大自然的馈赠,寻找不一样的惊喜,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在这里将忘记时间、空间,对清风明月心动,对高山森林喟叹,为柴米油盐加持想象,把生活过成诗,把光阴织成歌……
古龙的生态环境正持续向好向优,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保护修复,全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古龙,使绿水青山颜值更高,金山银山成色更足,致力抓好“矿”和“茶”,奋力实现“茶海飘香,禅意生活”的美好愿景,一个小而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强、小而富的新古龙,将赫然矗立在巴岳山下。
(布谷夫:本名刘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