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看重庆总第461期 >2024-04-24编印

永川:千名新乡贤引领文明新风尚
刊发日期:2024-04-2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重庆日报记者刘翰书
  在永川区下辖的23个镇街,活跃着1069名各类新乡贤。他们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是当地的能人、达人、带头人,在化解矛盾纠纷、传承优良家风、建设和美家园等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得到了群众一致认可。


化解纠纷
“有矛盾纠纷就找万大汉”

  今年73岁的万廷福身材高大、精神矍铄,说起话来精气神十足,大伙亲切地叫他“万大汉”。他当过大队支书、担任过镇人大主席,自2013年被村民推选为金龙镇的新乡贤后,“在金龙镇,有矛盾纠纷就找万大汉。”这句话就渐渐传开来。
  “金龙镇地处永川、铜梁、璧山三区交界处,前些年在翻修从永川金龙镇到铜梁安溪镇的公路时,曾有村民因为补偿问题阻挠施工。”万廷福告诉记者,这本来是便民利民之举,但住在公路边的燃灯村一组村民张家强提出异议:因为他曾在靠近公路的地方砌了一堵堡坎,翻修公路要用到那堵堡坎,所以施工方应予以补偿,否则就要阻挠施工。
  “我了解过,这堵堡坎以前燃气公司就给你补偿了一次,你这次因为修路再次提出补偿要求,就属于不讲道理了哦!”消息传到万廷福那里,他连忙找到张家强,在讲理的同时,还打起了感情牌,“你莫忘了,我们是表兄弟,年轻时还经常在一起喝酒,关系很不错哩!”
  见万廷福讲道理、摆事实,张家强终于没再提补偿要求,公路翻修也得以顺利推进。
  据了解,永川区依托新乡贤对身边群众“知根知底知想法”的熟人优势,挖掘培育一批善于化解矛盾纠纷的乡贤评理员,在全区因地制宜建设161个乡贤评理堂。万廷福就经常把纠纷各方请进乡贤评理堂里“摆龙门阵”,已化解矛盾纠纷数十起。

家风浸润
“陈爷爷一家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我这一辈子就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也没有专门整理出什么家规家风,但要勤奋、要相互帮扶、要礼貌待人、要珍惜劳动成果,是我历来对子女们的要求。”83岁的陈善云是永川区临江镇隆顺村村民,也是2015年被乡亲们推选出来的新乡贤。
  在陈善云看来,自己对子女的要求,就是从小父母对自己的要求:“身在农家,不勤奋怎么得行?从艰苦岁月走过来的人,自然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陈善云有7个子女,孩子们打小起,他就严格要求他们,让他们要勤奋,凡事要靠自己;兄弟姐妹之间要相互帮扶;要礼貌待人,在学校里尊敬老师、尊重同学,对亲戚长辈要有礼貌……
  正是因为严格要求和言传身教,陈善云的7个子女成年后均在各行各业有所建树:有担任公职的、有从事科研的、有教书育人的、有开办企业的……日子都过得红红火火。
  陈善云一家的幸福生活,隆顺村的村民都看在眼里,“你看看人家陈爷爷,他真是教子有方。咱们家也要像那样教育孩子。”
  这些年,隆顺村的大学生逐渐多起来,其中不乏考上清华大学的,也有攻读博士学位的,大家都说:“陈爷爷一家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带了个好头。”


邻里守望
“干事情还是得大家一起来”

  在永川区卫星湖街道石龟寺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老店子大院”。大院由12户村民的房子呈合围式布局,这12户人家全部姓吕。走进大院,石板古道、黄葛老树、亭台楼榭……让人仿佛置身景区。
  “大院现在这么美,始于2007年我自己动手修建的一个凉亭。当初就是想让大家有个茶余饭后聊天歇凉的地方。”80岁的吕祥杰早年从乡镇农机站退休回到老家后,就时常凭借自己的手艺,为小院添置一些公共设施。
  凉亭修好后,吕祥杰把小院12户人召集起来:“现在大家生活都好起来了,我提议我们大家一起创造更好的环境,打造更美的小院。”
  这一提议很快得到大家的回应。“没有统一样式,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量体裁衣,不搞攀比。”吕祥杰说,此后,“老店子大院”就在12户人家一砖一瓦的慢慢改造中,逐渐变美。
  “干事情还是得大家一起来。”吕祥杰回忆,一块篮球场大小的院坝保洁问题,差点成为大家的困扰,“一到换季时节,满坝子都是落叶。刚开始,大家都只负责各自屋内的清洁,没人愿意打扫院坝。”
  行动胜于言说,吕祥杰亲自动手打扫院坝。邻居们看到他那么大年纪还在打扫院坝,都觉得过意不去,便纷纷加入。“您年纪这么大了都还在做,我们怎么好意思袖手旁观?”在吕祥杰的带头下,建设和美家园逐渐成了大院12户人家的共识。
  永川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永川将积极搭建平台载体,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全区1069名新乡贤在促进基层善治,培育和美社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具体包括结合新乡贤工作和生活场所,建设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岗;打造一批新乡贤优良家风教育示范基地,发挥村史、村志、乡情陈列馆等文化载体育人作用,积极融入“新乡贤”文化;广泛开展新乡贤“为家助力、为家增智、为家添彩”主题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