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渝报讯(记者犹骥罗冠骁)“2024重庆·大足龙水湖马拉松旅游文化节将于4月21日开幕,欢迎全球跑友来龙水湖畔跑马踏青。”4月15日,大足区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通过央广网、中新网、网易、今日头条、环球网、中国网等媒体发布了这一消息。
龙水湖马拉松自2016年起已成功举办6届,曾荣获中国田协银牌赛事和自然生态特色赛事的“双牌”认证,平坦的环湖赛道被跑友誉为“PB赛道”。时隔两年,赛事全新升级为2024重庆·大足龙水湖马拉松旅游文化节,在赛事场地、奖项设置、赛事保障三方面都有了全新变化。
本届赛事起终点由“龙水湖温泉水世界”调整为“龙水湖度假区”,起终点功能区更加开阔,可满足赛事整体功能需求,解决了往年起终点停车难题。赛事集结出发区由以往2赛道优化为4个赛道同时出发,发令方式为分枪发令,分区出发。在赛事路线方面,本届赛事路线覆盖约13公里的环湖步道,占整个赛道约60%,真正实现了“环龙水湖跑”。
为了更好鼓励跑友突破自我、永不言弃的精神,今年组织方设置了高达10.12万元的总奖金,扩宽了年龄组录取范围。赛事将录取4个年龄组男女前二十名,即最多有180名选手可获得奖金,超往届获奖人数2.5倍以上。
在赛事保障方面,今年主办方将设立赛道补给站8个、固定医疗点10个,配备救护车11辆、流动AED医疗救援23台,同时投入警力及安保力量近700余人,招募志愿者650人次,为选手提供全面、及时的现场救助和医疗保障,最大程度地保障参赛选手的安全。
目前,本次赛事已吸引了国内外6000多跑友报名。节会期间,跑友除享受比赛之外,还可携好友泛舟湖上,感受龙水湖的好山好水好风光,也可在国家五星级“温泉”中洗去身心的疲倦,或是去大足石刻虔诚祈愿。
双桥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覃伦富,大足区政府新闻办、文旅委、龙水湖旅游度假区发展中心、大足区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参加新闻发布会。
相关新闻>>
转“流量”为“留量”
大足区推进文体旅高质量融合发展
新渝报讯(记者犹骥)4月21日,2024重庆·大足龙水湖马拉松旅游文化节的全新登场,必将为龙水湖旅游度假区带来一波“新”流量。如何将“流量”转化为旅游消费的“留量”?大足区拿出了四个“大招”。
2023年,大足石刻景区的购票人次达到了116万,大足区文旅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的目标为150万,并推动文体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真正将“流量”变“留量”。
为此,大足将坚持引育结合,在推进文体旅产业提质增效上激活新动能。今年,大足区将坚决落实《大足区扶持存量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专项政策》《大足区推动“三创三转一上”有关政策》相关文件精神,做好企业融资贷款服务,做好专项政策奖励申报工作,加大扶持奖励资金兑现力度。同时,大力实施“文化产业跃升行动”,出台《大足区文化产业百亿提升行动计划》;做强民宿经济,出台《大足区民宿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探索运用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百姓入股的模式发展民宿产业。还将力争承办市级重大文旅产业招商推介会,举办2024年度大足区文旅招商推介会,发布政策扶持、产业投资和设施建设“三张”机会清单。
坚持项目为王,在丰富文体旅产品服务供给上取得新成效。大足区正努力盘活闲置资产,利用南北宋街、禅艺天地、帝师楼、体育中心等场地引入素人剧场、非遗表演、沉浸式体验等业态,着力打造演艺空间、文创空间、露营空间等新型消费载体。重点提升大足石刻景区国际化水平,加快创建龙水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提档升级棠香人家、隆平五彩田园景区,推动大足石刻文创园、雍溪里创建4A级景区,高坪楠木林、石马婚庆广场创建3A级景区。着力活化大足石刻IP,打造“大足好礼”旅购品牌,结合渝味“360碗”评选活动,挖掘推广本土美食,支持镇街围绕道口、景区打造特色美食街。
大足区将积极举办、承办多项文体旅活动,坚持活动为媒,在推进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上释放新潜力。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龙水湖半程马拉松赛、龙水湖湖畔音乐节、“大丰大足·和美乡村”等品牌节会活动反响好、参与度高,是大足文旅的支柱品牌。在此基础上,大足区将创新开展大足石刻守护人全球招募活动、融合与创新·首届中国重庆美学文创设计周活动,高质量承办第17届中韩青少年体育交流大会、第十一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子活动,不断拓展文旅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大足将积极探索发展演唱会经济,培育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夜间消费集聚区,加快创建市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持续唱响“精美的石刻会说话”。
大足区还将坚持精准营销,在扩大对外影响、转化宣传营销成果上拓展新空间。其中的重要发力点,就是要持续提升“大足文旅”新媒体矩阵(抖音号、视频号、公众号)的内容生产质量,加强账号的后台管理和运营,做大基础粉丝量。同时进一步用好大足石刻金字名片,积极主动承接国家级、市级重大对外宣传营销活动,拓展对外传播渠道,增大国际传播音量。持续性深耕文旅客源市场,深挖云贵川渝、巩固北上广深、开拓东北华南、培育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客源市场。加大对研学游的统筹,优化研学游线路,提升研学游服务质量。牢固树立市场化思维,加强区域联手、景区联动,主动搭建沟通合作桥梁,积极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