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夫
大足东北部、正北方向有个场镇地处青龙山的毛家岭岗下,因山岭弯弯曲曲蜿蜒起伏胜似一长龙,龙头有回转之势,自古有“九岭十三弯”“九岭相连呈一龙回头之势”一说,故称为回龙场,清宣统元年(1909年),回龙场大兴土木,置回龙乡,此前亦称“曲水里”。百多年历史上几经分合调整,1993年回龙镇定型,幅员49平方公里,属于中等镇。
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与铜梁区小林镇和本区的国梁、万古、金山、智凤、宝顶等镇街接壤,交通便利,距大足城区15公里。镇域浅丘宽谷,地势平坦,天然森林植被丰富,水源充足,2条小溪河流、7座小二型水库和156处山坪塘确保旱涝保收,是典型的农业镇,农耕文化底蕴深厚。这个“白云伴青山,绿水绕小院”的美丽小镇,在努力实现“大足城市后花园”的愿景,令人流连忘返。
回龙首先立足端稳饭碗,稳定粮食生产,加快油菜种植,确保种植水稻19500亩、总产1755万斤,玉米种植5700亩、总产314万斤;加快万亩硒锶油菜苔生产,实现油、菜双丰收,全年累计种植油菜10175亩。
在此基础上,培育出的“红绿白黑”种养殖成为四大特色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漫步走马古道上、葡萄园中、高粱地里、乡间小路、田埂地头,其景致,其气息,其田园里飘来“乌鱼白,秋葵黄,红脸关公是高粱”的童谣声,弥漫着“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诗意,总让人心中环绕着或淡或浓的乡愁。
红了高粱·绿了秋葵·白乌鱼跳·黑山羊叫
高粱古称“蜀黍”,有“蜀黍北地种之,以备粮缺,余及牛马”之记载,可作辅粮,牛马也喜欢吃,并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原产地为四川,确切地说是四川盆地,因为耐旱、喜阳而更适合在北方生长,故北方广为种植。《本草纲目》对之亦有记载,蜀黍亦称蜀秫、木稷、芦、芦粟、荻粱、高粱(最终定名高粱);蜀黍(米)气味甘、涩、温、无毒,主治涩肠胃、止霍乱;蜀黍(根)利小便、止喘满。总之,高粱的确是一种好植物、好作物。
在国人的食谱中,高粱的地位之于北方人,与小麦之于南方人,大致相当。所以,郭小川先生颂扬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中有“南方的甘蔗林,北方的青纱帐”;莫言先生有著名小说《红高粱》,张艺谋先生导演由小说改编的电影《红高粱》让中国影片从此走红世界……不管“青纱帐”还是“红高粱”,讲述的都是北方故事,事实上是南方不盛产高粱,甚至许多地区不产高粱。回龙大面积种植高粱特别是红高粱,本身就有出彩的成分在内。回龙人说,他们是伴随红高粱长大的,生长期满眼翠绿,到了盛夏的收获季节,这些满山遍野的红高粱像红色的海洋,定格为他们关于家乡的童年记忆,见证着自己的别去与归来……其他季节虽然难见红高粱身影,但不乏关于红高粱的故事,这些故事不止与高粱酒有关。红高粱浸润着回龙的坚守与传承,被赋予新的定义。
红高粱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的谷类,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叶酸,以及钾离子、钙离子等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健脾和中、理胃、消食化积的作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维持新陈代谢水平。
回龙万亩红高粱岁丰年稔,打造红高粱文旅小镇。一是打造高粱种植示范片,重点在大国路、金铜路沿线村社集中连片规划发展优质高效特色万亩“红高粱”,引进专家团队,建设专家大院及红高粱教育实践基地,高粱种植效益全面提升。二是推进高粱提质增效,发挥龙头公司带头作用,在雁鹅村实施400余亩“桑+榨菜+高粱+精品蔬菜种植”为主业的复合型产业链布局,在骑胜村实施400亩高粱示范基地。全镇高粱种植面积已达1.1万亩,年产量550万斤,产值超过3000万元。三是唱响高粱文旅品牌,深入挖掘红高粱文化,打造高粱特色小镇,已成功举办三届红高粱旅游文化节,线上直播累计57.2万人在线观看,大力带动了消费。红高粱文旅小镇建成后,这红绿相映的景色将是令游客向往而心醉的旅游目的地。一季收成,四季收藏。回龙必定能够为游客奉上永不落幕的高粱文化旅游节。
“绿色蔬菜”产业发展兴盛,万亩绿色蔬菜丰盈满仓。在高龙路、金回路等沿线发展黄秋葵、大白菜、苦瓜等万亩“绿色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3万亩(含复种)以上,产量4600万斤。其中,硒锶油菜种植面积8000亩。特别值得提及的是黄秋葵种植。秋葵为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非洲,口味清香、营养丰富,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因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以及铁、钾、磷、锌、钙等微量元素,且蛋白质含量高达15%—26%,还能帮助消化,保护胃黏膜,所以享有“植物黄金”“绿色人参”的美誉。目前,时尚的食品消费趋势是以低脂类的健康食品为主,黄秋葵具有增强身体耐力、抗疲劳和强肾补虚的作用,满足顾客降脂需求,广受市场青睐。
在发挥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订单”经营模式优势的引领作用的同时,全面巩固提升1200亩大棚蔬菜基地,积极发展规模种植面积,延长产业链条,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品种竞争力,纯蔬菜种植面积长年稳定在7000亩、产量3.5万吨以上,逐步提升回龙“绿色蔬菜”在重庆主城的市场占有率。蔬菜基地以“有工出工,有地出地”的方式优先吸纳贫困户入社,先后带动180余户困难群众增收脱贫。
白乌鱼又叫白甲乌鳢,俗称白乌棒,鳢科鳢属,体色白,呈棒形,头部扁平,头部鳞片较大,尾部鳞片细。肉质细嫩,少刺,味道鲜美,为人们带来诸多妙用:药膳可催乳,生肌活血,是产妇及老幼的滋补珍品;作为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中高档名贵鱼类,含有大量蛋白质和近20种人体所需氨基酸,以及钙、铁等人体必需元素,拥有一定药用价值,具有补脾益胃的功效,是生肌活血的滋补珍品。特别是在促进手术后伤口愈合、消除疤痕方面有奇效,真是一种牺牲自己、美丽人类的生灵。
回龙坚持精品化发展以白乌鱼为主导的生态渔业,万担白色渔业仓箱可期。在水源条件较好的永兴、幸福、雁鹅等村发展生态渔业4000亩,打造白乌鱼和稻虾、稻蛙养殖基地。大力支持入驻的水产养殖大户加快渔业发展,拓宽白乌鱼销售市场,提高附加值,发挥白乌鱼基地的示范作用,推进澳洲龙虾产业布局,加速全镇渔业转型和绿色发展、生态发展。
在鱼塘边劳作的一位老人告诉笔者,回龙原本没有白乌鱼。白乌鱼的祖先在进化时得到过龙王的帮助,前些年历尽千辛万苦才游到回龙繁衍生息,就是为了在此感恩回龙人,回报所有关心和热爱回龙的人。此话当然毫无科学依据,但希望老人的话是“真的”,更希望回龙的白乌鱼产业迅速在重庆市场、全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黑山羊是土生土长的大足产,国家级畜禽遗传保护资源,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足区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全身纯黑,耳朵细长,产羔率高,突出特点是肌肉纤维细,硬度小,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膻味极小;营养价值高,蛋白质含量在22.6%以上,脂肪含量低于3%,胆固醇含量比猪肉低75%,比牛肉、绵羊肉低62%;含人体必需氨基酸15种以上,其中谷氨酸含量高达11.03%,具有滋阴壮阳、补虚强体、提高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和美容之功效,特别对年老体弱、多病患者有明显的滋补作用,老幼皆宜。
2023年出栏近万头丰硕肥壮的黑山羊,回龙镇正加快发展规模,建成2个黑山羊养殖基地,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养殖模式,鼓励农户大力发展黑山羊,确保年出栏黑山羊3万只,后来居上,有望成为黑山羊养殖大镇。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产业兴,则就业稳,民生改善才有保障。“红绿白黑”四大特色的强劲发展,为乡村旅游创造起产业支撑,实现乡村经济繁荣。
特色鲜明“回龙产”·价廉物美“回龙宴”
作为典型的农耕文化地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市场导向,做大做强“红绿白黑”四色农业特色产业,围绕“地域名片”特色亮点,以红高粱、黄秋葵、白乌鱼、黑山羊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创建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特色餐饮,形成“种、产、销、消”一体化产业链,的确是正确的选择。已扶持高粱酒酿造厂2家、干巴牛肉加工坊3家、蔬菜基地12家,开发出高粱饼干、高粱糕点、黑山羊羊肉酱、黑山羊米线等农副产品,研发出的高粱胸针、高粱水杯等文创产品,广受消费者欢迎。
高粱为您红,美酒为您香。唯有佳酿,不负高粱;唯有豪气,可述衷肠。身处高粱小镇的怀抱,有万亩红高粱做后盾,酿制高粱酒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11年红缨子高粱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现有会员450户,2019年注册“渝乡回龙”高粱酒品牌,“回龙缘”高粱酒以口感醇厚、清香甘冽和饮后不上头、不口干等优点而闻名四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2023年又升级改造回龙酒厂1.8万平方米,进一步扩大产能。那一坛坛回龙高粱酒,装满的是对大地的恩情、杯中人的热情、高粱人的豪情,让人体会到“大足回龙人,自古豪情在”“山里红高粱,心中仁义藏”的真谛,蓦然发现回龙真是有滋有味的“会客厅”、有情有义的“聚义厅”。同时,村民们也充分利用材料制作高粱扫把、高粱秆等手工艺品。
美酒当配好菜。干巴牛肉是回龙的土特名产,初产于清朝康熙年间,成熟于清末,鼎盛于民国时期,是大足区“非遗”。回龙场在清朝就是远近闻名的水牛交易集散地,赶场天各地牛贩子赶来交易,集市上人头攒动,人牛混杂,交易市场盛极一时。冬季农闲时节,老弱耕牛被宰杀后无法全部消耗,牛主人便结合腌制腊肉的方式,按照严格的标准选取优质新鲜牛肉,辅以食盐、花椒等调料,通过沥血、搓揉、腌渍、晾晒、风干等多道工艺,进行有效保存,成品油润泛红,条丝成型,食香化渣,麻辣爽口。因口感极好又利于保存,且老少适宜,这种独家工艺便传承下来,形成制作干巴牛肉的习俗。因起源于回龙农村,故名“回农”干巴牛肉。
干巴牛肉取材后剩下牛的嘴巴、尾巴、鞭和下水,老百姓便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利用起来,熬制成美味的“三巴汤”,相应也有两百多年历史了。即以牛的上述杂碎为原料,配搭当归、沙参、大枣、枸杞、三芍等十几味中药,用土沙罐慢火煨炖6小时以上。刚出锅的“三巴汤”色鲜味美、清香宜人,具有活血生津、滋阴壮阳之功效。
秋葵能够自成满桌的美食——“秋葵盛宴”,各个品种活色生香,酸甜苦辣味型应有尽有。同时以秋葵脆等产品为基础,继续探索黄秋葵深加工路径,大家翘首以待,乐见其成。
回龙一方面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另一方面拓展特色产品销售渠道,充分利用线下实体展示厅,对回龙特产、农副产品及文创产品集中展示、销售;有机融合线上直播销售间,打造网络电商平台,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以高粱酒、黄秋葵、干巴牛肉、三巴汤、白乌鱼、高粱粑等“六宝”农副产品为基础,回龙人不断创新特色菜品,打造特色餐饮,办好以此三荤两素一汤为地方特色的“回龙宴”,承载回龙人的家乡记忆,留给外乡人对回龙的热切回想。
高粱小镇·“红高粱百姓大剧场”
“满山尽是高粱红,回龙时光酒飘香”“时光打马过,游子忆乡愁”“一席家宴、一壶老酒、一丝乡愁,一切美好尽在回龙时光”,看似推介词,细细咂品,还真是那么回事,且越品越有味。
回龙立足区位特点和资源禀赋,结合总体规划,依据产业的空间选择要求,按照有利于弹性发展,功能综合化与分区特色化相结合的原则,形成“一核一园”的空间发展新格局。“一核”即以红高粱文旅小镇为核心,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一园”即按照“项目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分区化”的发展思路,建立“红绿白黑”四色产业为依托的产业公园,推动农业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优势产业向园区聚集,打造市、区农产品生产、加工创新开放示范区,成功建设独具特色的高粱小镇。
原回龙镇粮站建在一个山包的空旷平台上,视野开阔,四周绿植丰富,距镇政府一步之遥。建筑为特有的砖木结构,室内空高9米,隔断也少,整体性强,便于重新设计布置,而且冬暖夏凉;室外可利用的地面宽阔。如何将闲置经年的国有资产“变废为宝”呢?镇党委、政府开动脑筋,在财政比较困难的境况下,大手笔投资300万元,按照“以旧复旧”的原则,升级打造回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及配套设施5000平方米,其中升级改造室内村落剧场500平方米、新时代文明实践所600平方米、室外村落剧场及实景体验场所3000平方米。实践所内设立杨国良烈士红色革命文化展厅,传承红色经典,延续英雄精神;布置农耕文化、地域文化等栏目和实物陈列。驻足其间,情不自禁有种时光穿越的怀旧慰藉。这里被群众亲切称为“红高粱百姓大剧场”,2023年被评为重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
围绕“回”字,以“回忆”“回家”为主线,将回龙籍抗美援朝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在上甘岭战役中英勇牺牲的孤胆英雄杨国良烈士的故事,与特色产业红高粱、农村场镇烟火味串联在一起,编排上演了精品情景舞台剧《高粱红了》,创新性打造搭建实景村落剧场,从一盏光的呐喊开始,到老树下的送别结束,高粱红了,一切就回来了。舞台剧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回龙农村传承农耕文化的热闹集市氛围。沉浸式的剧场演绎,不仅引导群众感悟红色文化,体验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还擦亮回龙特色旅游新名片。2023年3月成功首演,观众群体覆盖全区所有镇街,取得良好、强烈的反响。
为激发乡愁情怀、再现老回龙的味道,在建筑的室外还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回龙街景,灯光错落间,摊位林立,吆喝声四起,让人仿佛回到从前,从心底唤醒往日的暖心记忆,重温远去的童年时光。
2023年12月6日,寒风习习,回龙镇老粮站旧址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大足部分镇街的农特产品、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傍晚时分笔者到达时已接近收摊,但仍然一口气买到几千元的产品,大包小包,收获颇丰。当密密麻麻的红灯笼点亮时,室内村落剧场内已座无虚席,不少观众仍挤成一团站着观看“大地欢歌·乡约四季”2023年大足区乡村“村晚”暨渝西文化馆联盟精品节目展演。11个节目包括永川区的小合唱《春回老家》、江津区的歌舞《丰收果实献给党》、合川区的多重唱《咱村有了新气象》、荣昌区的时装秀《中国旗袍》、铜梁区的舞龙表演《龙舞九天》和大足区的5个节目,其中舞龙《鲤鱼戏春》和丝绸扇舞蹈《那一眼》由回龙镇自编自演。节目精彩纷呈,赢得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演出取得圆满成功。
在这五谷潜香的老粮站,可以随时一起陶醉在农耕梦境的村落剧场里,陶醉在村落剧场的农耕梦境里,梦里有孩童时的伙伴、气味和心中的幸福港湾,回到“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的故里,重温“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的闲适。回龙将进一步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配套设施,扩展范围硬化周边道路、丰富绿化,将其打造成为集理论宣讲、文化演出、民俗餐饮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文化综合体,作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歌咏活动、送文化下乡等活动的主要平台。
这里也是孩子们的乐园和研学地,“高粱娃娃”们一起嬉戏、玩耍,可以登台表演节目,可以围坐一起创作“豆贴画”、制作高粱秆特色艺术品等,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下一步,回龙将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统筹推进“高粱小镇”城乡规划布局和建设管理,全方位植入乡土文化、农耕文化、革命文化、高粱文化元素,高标准打造独具回龙地域特色的“醉忆”民宿群,提供特色化、差异化、多元化住宿服务和“吃、住、玩、购”一站式服务体验,形成“产、加、销、消”一体化发展。同时,修缮杨国良烈士纪念设施工程,将烈士故居打造成有影响力的区红色革命教育平台,以传承红色基因和英雄精神,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并且,将有作家专门撰写杨国良烈士的英雄传奇纪实。
蜿蜒苍翠的青龙山下,十里暗香的走马古道旁,当年的马蹄声、铃铛响已经走远,但“绿水青山四季花,青龙山中有人家”依然,勤劳的乡亲们世世代代还在用勤劳浇灌着瓜果田园的鲜美与香甜。
时光不会停步,唯有传承永恒,这是回龙的坚守,也是心中故乡的期盼。在乡村振兴中,产业与产品会在这份乡愁记忆里发展和兴盛。在这方处处可领略到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情有义的“醉美”土地上,凝望青山白云,回龙已跨上快车道,往更为繁盛的路径不断探索,往更为长远的目标奋斗前行!
(布谷夫:本名刘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