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盛报记者叶露
初春时节,万盛经开区黑山镇南门村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的赤松茸长势喜人。
大棚里,一朵朵赤松茸如展开的小黄伞,工人在菌架间穿行,轻轻扭动赤松茸的根部,小心翼翼地收获丰收的喜悦。“目前,基地里的赤松茸陆续出菇,品质相当不错。”该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赤松茸又叫酒红球盖菇、大球盖菇,俗称益肾菇、粗腿蘑,是一种高端食用菌,口感比其他菌类更具有味鲜、嫩滑、爽脆的特点,不论是煲汤还是炒菜,都深受市民喜爱,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据了解,南门村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于去年7月竣工,总面积1120平方米,建有4个大棚,主要种植赤松茸和平菇,预计年总收入达80万元、年利润20万元。
丰收的喜悦也在关坝镇田坝村蔓延。这里的食用菌种植基地的大棚里生机勃勃,小伞状的金松茸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个头饱满、均匀开伞,菌柄上还带着些许泥土,工人细心管理着成熟的金松茸。“2023年10月基地竣工投用,我们种植了金松茸这个新品种,菌盖颜色呈金黄色,营养丰富,口感更鲜甜、脆爽。”田坝村食用菌种植基地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除了南门村和田坝村,金桥镇三台村、南桐镇岩门村、石林镇石鼓村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均竣工投用,标志着万盛经开区食用菌全产业链打造初步成型。
去年以来,万盛经开区聚焦“一主两辅”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着力提升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投资625万元在关坝镇、南桐镇、石林镇、金桥镇和黑山镇建设食用菌种植基地,持续做大做强做优食用菌产业,积极推进食用菌产业工厂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成势。
在家门口建食用菌种植基地,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在基地上班既能照顾到孩子和老人,又有不错的收入补贴家用,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南门村村民李洪说。
南门村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基地建成投用后,需要大量劳动力从事生产工作,该村优先考虑脱贫户、低保户等村民,带动当地20人就近务工。
近年来,万盛经开区稳步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培育品种日益丰富。食用菌种类由最初的香菇、平菇,扩展到如今的鹿茸菇、赤松茸、黑皮鸡枞菌、猪肚菇、秀珍菇、羊肚菌等10多个种类,成规模的食用菌生产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达20余家,年生产食用菌5.5万吨,产值约6亿元。
下一步,万盛经开区将继续培育特色菌种,推进标准化生产,打造响亮品牌,努力把小蘑菇发展成为农民增收、产业振兴的新型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