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龙水湖总第435期 >2024-03-15编印

报告文学集《大足漫记》之九
千年昌州府千年大足城
刊发日期:2024-03-15 阅读次数: 作者:□布谷夫  语音阅读:
  

□布谷夫

  大足因石窟寺精美、众多而名震全球,吸引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男女老幼纷纷慕名而来,一睹其风采。宝顶山石刻这个“大足石刻”的集中、典型代表在城区附近,北山石刻、南山石刻在城内,故而在远近来客的印象中,大足石刻就在大足城区。这不算啥错,外地人其实也无须关心其具体的行政辖区范围。
  机缘巧合,在大足城生活小半年,明显的感觉有五:一是整洁、干净,让人烟灰都不忍往地上抖;二是小山多,树多,花多,特别是诗神苏东坡最钟情的海棠花,香馥四季,“棠城”称谓实至名归;三是公园多,广场多;四是文化设施较多,文化氛围较浓;五是城内几乎没有工厂,特别是没有烟尘污染的工厂,因为大足的工业集中在双桥经开区、大足工业园区和大足高新区,也几乎未见“冒烟”的工厂,所以大足的空气优良指数近年稳居渝西地区第一、重庆主城都市区第二。
  如果说以上五点是客观、直观的感受,那么在内心感触最深的还是大足的包容、温厚、浪漫、热情、好客。
  大足城区在全区的中部,略偏北,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形似阿拉伯数字“7”:“7”字上边的“-”在西,是龙岗(街道);下边的“1”在东,是棠香(街道)。“1”南北狭长,在城市建成区中体量恰好也是“-”的两倍;“1”的腰部有个突出部。属于智凤(街道)。换句话说,大足主城35平方公里建成区中,除开5平方公里是智凤贡献的之外,三分天下龙岗占其一,是大足的“母城”,因辖区内龙岗山而得名。其实,千百年来龙岗、棠香本是一家子,其前身在2002年之前主要同属龙岗镇,1981年之前叫城关镇。
  唐乾元元年(758年),取此地“大丰(收)大(富)足”之意,设置大足县。这是大足设县历史的开始,至今1266年。大足城区历经大足镇、西关镇、西城镇、城关镇、龙岗镇、龙岗街道等地名变化和沧桑变迁,但龙岗“老地方”均为县治所在;晚唐至宋代,还一度为昌州都督府治地,可谓是千年昌州府、千年大足城、千年龙岗地相生相伴、荣辱与共。一直到2002年6月,城区方才一分为二,龙岗、棠香两个街道自立门户,开始比翼齐飞。2014年,棠香东面的近邻智凤镇改为街道后,迅速纳入主城一体化建设,主城的建成区从“两翼展翅”发展为“三方擂台”,目前在体量上的比分为2:4:1。

千年古城意蕴厚 现代文明气息浓
  龙岗幅员43.83平方公里,中等镇大小,其中建城区面积占五分之一多点,留给旧城改造和扩建拓展的空间很大,可以长袖善舞。常住人口近11万,加上城区兄弟街道棠香的16.3万人和智凤在海棠新城的3万余人,全城人口突破30万。
  大足的母亲河——濑溪河从南北山之间穿插而过,“两山夹一水”的态势造就龙岗丰富而优美的特色山水,自古以来颇得文人墨客的青睐。著名的“大足古八景”,龙岗有其五:石坛夜月、白塔悬岩、西池嘉莲、南山翠屏、海棠香国。清代大足知县张澍游南山时赋诗赞曰:“夹路松声涌翠涛,丛皇秀色上霜袍。”站在龙岗滨河路的景观桥上,关于大足古八景的描述依然可见。
  出大足城区北行约3里,便到北山。登山远望,林壑秀美,山脊绵延,横亘如龙,所以北山古名为龙岗山。上世纪80年代,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视察北山,欣然挥毫题字:望城春晓。要知道,杨主席是不会轻易留下墨宝的,他认可的是龙岗自古以来就山水秀美、社会安定、文化昌盛。事实上是巴山蜀水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交相辉映、融为一体,造就了龙岗这一方宝地,历代皆为文人雅士、商贾、信众的向往之地。
  千年沧海桑田,百代风云变幻。大足城“有历史”的历史,要从唐朝末期一位叫韦君靖的将领讲起。韦君靖,陕西扶风县人,唐景福元年(892年)春,出任使持节都督昌州诸军事(节度使),即地方军政长官。
  其时,唐末黄巢掀起的大农民起义已进行到第18个年头(875年起),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天下大乱。昌州近邻狼烟四起,内忧外患。西川节度王建与东川、兴元、凤翔守军剑拔弩张。尽管此时唐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的严重危机中,但谨守臣节、忠于唐室的韦君靖仍招募义军,组建起一支强大的武装,雄踞昌州自保。他的队伍兵足粮丰,先后参与当时巴蜀地区著名的“三川之战”,屡建战功,被封为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挥使。为建立一个稳固的军事基地,他上任伊始就着手在龙岗山(北山)上修建军事堡垒——永昌寨,集州、城、寨于一体,对外作为抵御强敌的堡垒,对内是休养生息的港湾,规模宏大。“周围二十八里,筑城墙二千余间,建敌楼一百余所”“粮贮十年、兵屯数万”,后世评价“城寨合一,实为唐寨之罕见”。永昌寨遗址现在幸存,供人凭吊怀古。
  这一浩大工程历经4年完工,此时距离唐王朝的惨然谢幕只有短短11年了。
  韦君靖为护佑军队取得胜利,建寨之初就请来工匠在寨内开凿唐代的军事保护神——毗沙门天王石刻造像,从而拉开了北山石刻造像的序幕。
  韦君靖以雄厚的实力和精心的防范部署,使延续数年之久的东西川争战始终未波及昌州,大足避免了兵祸涂炭,保持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北山石刻与永昌寨、北塔、南山石刻、南塔等文化遗存交相辉映,共同赋予龙岗深厚的文化底蕴。
  历史人文底蕴深厚。除了前述三个“千年”,辖区教育拥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高校以及博士后流动站等全区最优资源,大足中学、龙岗一小更是百年名校,在岁月的洗礼与变迁中见证百年教育与千年文化“母城”龙岗的美丽邂逅,更时刻彰显“母城”的深厚历史底蕴。
  山水自然资源丰富。境内除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五山一塔”中的北山石刻、南山石刻及北塔之外,还有面积达3.63平方公里的永昌寨遗址,从沿崖寨墙的遗址观察,仍然能够感受唐寨的猎猎雄风。北山、南山之上树木茂密,种类繁多;从两山之间穿插而过的濑溪河与沿岸绿植构筑成一道天然的“生态廊道”。拥有资源禀赋十分独特的美丽乡村“老家·观音岩”示范点。
  城市宜居环境优美。拥有北山公园、南山公园、滨河公园、西禅体育公园,拥有南门桥广场、孝文化广场、石壁广场,城区道路干净整洁,生态环境良好,各类基础设施健全,为居民和游客休闲游玩提供了必要场所。已完成62个老旧小区改造,清除各种牛皮癣4万多平米。在近些年创文工作的引导下,辖区居民文明意识不断增强,城市环境更加宜居。
  商贸服务氛围活跃。共拥4个较成熟的商圈:大足印象、龙岗步行街、商贸中心、大足商都。商圈内已引进新世纪、重百、永辉等大型生活超市和商场,国美、苏宁等大型电器商城,商业企业、注册个体户云集,商贸氛围活跃,商贸种类齐全,满足居民和游客休闲娱乐购物需要。同时还有政府机构、事业单位39家,民间协会28家,商贸服务能力基础良好。
  “老家·观音岩”位于龙岗西部,距中心城区5公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是拥有原生态的山水田园风光农旅综合体,是“重庆主城1小时最佳赏花地”,观音岩村是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龙岗立足文化旅游优势,传承历史文脉,以石为魂,以文塑旅,以文兴城,文城融合,深度融入大足石刻文化公园建设,融入城市建设的血脉和魂魄,全力做靓大足会客美堂。

美石·美塔
  韦君靖拉开北山石刻造像的序幕后,北山石刻经当地官吏、士庶、僧尼等相继营建,经五代十国至南宋绍兴末年(1162年),历时250年方具现存规模。韦君靖在大足首创石刻造像207年后,主持宝顶山石刻凿刻的赵智凤出生(1159年),从他19岁开始主持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建造工程开始,历经70多年才完成,大足石刻整体上在南宋王朝退出历史舞台时(1276年)才停止雕刻,前后经历近400年,大致相当于明末清初到当下的时间跨度。换句话说,成就大足石刻,其实经历了近400年,凝聚了十几代人的智慧和艰辛!故而参观大足石刻是“一眼千年”,言之有据,绝非夸大其词。
  北山石刻包括佛湾、观音坡、佛耳岩、营盘坡、北塔五处,共计370窟,从南到北形状若新月,龛窟如蜂房,造像近万尊,细腻精美,技艺娴熟巧妙,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佛湾造像最为集中、精美、规模最大,历史和艺术价值极高,有“唐宋石刻陈列馆”之誉,也因观音造像众多、极富特色,被誉为“中国观音造像陈列馆”。
  相比于宝顶山,北山回归传统石窟的形制,如同蜂窝一般密布的窟龛,各自隔绝着本身的方寸之地。由于北山摩崖造像多由民间出资修建,所以虽造像类型多而繁杂,却不乏精品。尤其以观音造像最多,不管是日月观音、数珠手观音还是持印观音,都以各自的生动形象多次出现。
  第136号转轮经藏窟历来备受称道,是高4.05米、宽4.1米、深6.79米的平顶长方形洞窟。窟内造像是以一佛八菩萨为主的题材组合,共20余尊,各具特色。其中,文殊、普贤、玉印观音、日月观音、数珠手观音等八菩萨的组合形式,在石窟艺术殿堂中可谓独一无二。造像既有雕塑本身应有的体、面关系,又有宋代绘画中熟练运用的“线条”,有机地融合了婉约温柔之美和崇高庄严之美,显示出独特的民族雕塑风格特色,真实地展现了宋代的审美观念。有专家称,这窟造像是中国宋代石窟艺术巅峰之作。
  雕凿于唐末的观无量寿佛经变像则因其刻工精湛被誉为“晚唐最为精美的作品”。该窟共有造像578尊,经幢和楼阁等建筑42座,以中部“西方三圣”为中心,上部为“净土”盛景,下部雕刻“三品九生”及“未生怨”故事,左右沿凿“十六观”。
  北山石刻保存有众多的碑刻题记,石刻中段的孝经亭有块《古文孝经碑》,被著名史学家马衡先生称为“寰宇间仅此一刻”,在学术上有很高的价值,弥足珍贵。
  北山之巅,北山摩崖造像旁,矗立着一座历经800余年的绝美古塔,便是多宝塔,亦称白塔、北塔。与北山佛湾摩崖造像遥相对应,高达33米,建于岩石之上,形若腰鼓,为八角形密檐楼阁式砖塔。最为奇特的是,古塔浓缩了大足石刻的精髓,在塔身内外雕刻了120多龛与塔同期、至今保存完好的石刻造像,其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故事”在5万余尊大足石窟造像中独此一处,尤为珍贵。
  北塔自古便是大足标志性古建筑之一。早在明清时期,此地便以“白塔悬岩”名列“大足古八景”之一,历来造访者络绎不绝。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大足知县张澍在《登多宝塔记》中写道:“回视浮图顶,如在空虚际也。”
  多宝塔下,二佛并坐。如果将视角拉远,看上去很像二佛托塔。两尊佛像都有近10米高,是很大的单体造像,庄严匀称,稳重静谧。远观时,释迦牟尼及化出的托钵多宝似低目静思。很敬佩古人在解决巨像排水、防风以及山体稳固等问题方面的智慧和行动能力。
  关于多宝塔的修建年代、经过和塔的级数等,都曾留下一些疑惑。多宝塔在大足民间也称报恩塔,源于宋代名人冯揖认母捐塔的真实故事。
  冯揖幼年丧父,母亲在贫困交加中忍痛将他寄养到邻家后出走,从此杳无音信。冯揖成年后,非常想念母亲,四处打听下落,皆无果。在冯揖的一次生日宴会上,一位双目失明、白发苍苍的乞丐老太婆站在门外乞讨,并对门童叹息道:“今天也是我儿的生日。”机灵的门童立刻传话给冯揖,冯揖正好被此话触动心事,便将老人家请回府内。交谈中,老人家说自己儿子的后背有一块胎记,冯揖立刻宽衣,发现后背的胎记位置、大小与老人家所说的完全一致。原来,站在面前的,正是自己苦苦寻找的母亲!此后,冯揖尽心侍候,并请名医治好了母亲的眼疾,母亲重见光明。为感恩世间善事,冯揖出资修建了报恩塔的第六层,后改称多宝塔,再后来因其立于北山之上,人们习惯性称之为北塔。
  南山古名铧刃山、广华山,山顶上原有道观,名玉皇观。南山石刻造像缘起于南宋时期,属道教造像。明清两代稍有增补。此处摩崖造像一共有15龛造像,都以道家作品为主,这是此山的一大特点。造像主要有三清古洞、后土圣母龛、龙洞、真武大帝龛等,是中国道教石窟造像最多、最集中、反映神系最完整的一处,展现了宋代完美的道教神系,在川渝地区的宋代道教造像中具有代表性,是道教演变史的重要资料。
  世人评价:北山钟灵、南山秀美,造就了龙岗之美。龙岗之美,在幽美自然风光,在多彩民俗风情,在厚重人文风韵。在这里,可观山花烂漫、艺术宝藏,可享碧水之乐、鸟鸣之趣,可赏田园美景,亦可领悟生命真谛。

美地·美物·美食
  著名的“小川东道”亦称川东古驿道,是古昌州地区对外交流的重要通道,是政治、经济之路,也是军事之路、商旅之路,是川渝历史发展的重要缩影和文化脉络的延续。
  892年即大足建县134年后,静南县并入大足县(县治为今大足区高升镇),昌州州治也同时从静南迁入大足。从此,大足作为州府所在地长达400余年,成为唐宋时期川东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这是大足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亦是小川东道最热闹繁荣的时期。龙岗的观音岩村虽是只有5华里长的古驿道,但这里连绵起伏的山岭,形似雄狮俯卧,森林茂密,山崖绝壁,景观优美。漫步其间,听阵阵清风穿过山间古树,看斑驳岁月拂过古道石刻,望袅袅炊烟飘过原乡农田……这一幅幅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山野画卷,是独属老家·观音岩的古道原乡风景。
  古驿道靠山一侧的绝壁上有数十幅石刻文字,被称为“写字崖”,与青山绿水浑然天成,非常壮观。在延绵千米的石壁上,题刻碑记比比皆是。由于当年古驿道的繁盛,巴蜀地区历代文人墨客纷纷在此立碑题记。内容十分丰富,或是描绘沿途所观所想,或是为官心得体会,或是人生哲理,与青山绿水浑然天成;其字体或为楷书,或为行书,字迹遒劲有力、雄浑大气。虽然不少碑刻题记在历经千年风雨侵蚀后已变得模糊不清,但这段宝贵的历史印迹不会被抹去、淡忘,值得珍惜和保护。
  观音岩村的庙儿坡山头上20多棵成百上千年的梨树,其中一棵被誉为“千年梨树王”,高10余米,树围2.17米,树冠覆盖面积逾百平方米。树上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每逢收获季节,大家便三五相邀前来采摘;最好的光景,一年能产几千斤,且自然分为三层,越在上层的梨子,口感就越好越甜。同时,村里还有世代沿袭种植的千年桃李园和香火旺盛的千年宝林寺。
  依托千年古驿道、千年写字崖、千年桃李园、千年梨树王、千年宝林寺等“五个千年”的独特资源,“老家·观音岩”项目响亮提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桃李产业为切入点,在原住民生活区域以乡思、乡愁、乡野、乡情为规划理念,整体呈现别致的“老家风情”,包含以下元素:园林化的乡村景观,生态化的郊野田园,景观化的农耕文化,产业化的组织形式,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等,把“老家”打造成定位独特、农旅融合的AAAA级景区和田园综合体。经过几年发展,已初步形成李子2000亩、桃树300亩、蔬菜500亩、杨梅100亩、富葛100亩的产业规模。
  “老家”与大足城区紧邻,每年春暖花开的三月,漫山遍野的李花总会吸引成群结队的游客前来观赏。大足也顺势在花开时节举办“春风桃李文化旅游节”,从2017年起连续举办了6届,引发了李子园“旅游热”,累计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单是2023年举办的第七届“桃李春风旅游文化节”,依托抖音、快手等平台开展宣传,旅游接待人数超10万人次,累计传播辐射人群超1895万,带动居民创收增收360万元。品牌效应已初步显现。
  “老家”不仅李花好看,而且李子好吃,主要有砂糖李、麦李等8个优质品种,果实饱满圆润,玲珑剔透,形态美艳,口味甘甜,年产量达55万斤。观音岩村因此还举办李子采果节,不少游客到此采摘,还通过包装升级、电商渠道等拓宽销路的方式打开了李子销路,增加农户收入,累计创收400余万元。
  在“老家”一处制高点上,屋旁一池碧水犹如一面明镜,将蓝天、白云、梨树倒映其中,梨花盛开时,许多人慕名而来,拍照留念、远眺休憩,还能吃上农家美食。
  “老家”在大足已是一张金字名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给原本闭塞落后的观音岩村带来巨变——外出村民纷纷返乡参加家乡建设;村子一天天在变化,大伙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又吸引了更多人回家乡创业;旅游业发展起来了,处处溢满“乡愁”的观音岩,渐渐成为远近游客心中的“老家”。
  “五个千年”的独特资源禀赋,既凸显农业产业优势之“形”,又荟聚人文底蕴之“神”。在这个“心心念念的老家”,看见的是乡野,承载的是乡愁,留下的是乡思,不变的是乡情。如今,通过科学规划布局,做好绿化美化,做好游客服务建设,突出“吃住行游购娱”一体模式,推动其AAAA级景区创建工作,加速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打造两三家精品高端民宿,让“老家”的景区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龙岗依托大足石刻无与伦比的品牌效应,不断激活传统文化。特别是已传承1300余年的大足石雕,是颇具巴渝特色的纯手工雕刻工艺美术品,其制作历史起源于大足建县之前的初唐,历史十分悠久。主要以本地出产的青石、砂石以及贵州、四川等地出产的紫袍玉、汉白玉为材质,以技法精湛的手工雕琢而成。雕刻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以佛像、文殊、普贤、各型观音、罗汉等为主,作品玲珑剔透,生动活泼,传神写心,出神入化,体量较大的可作场馆、会所雕塑,展现地域风采,较小的可点缀室内陈设之美,增添东方文化元素。大足石雕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极具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是石雕艺术的精品,被誉为“现代文物”,多次获国家级和市级金奖,也是独特的旅游纪念品、珍贵的工艺收藏品、高档的馈赠佳品,远销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及中国台湾、香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5月24日,大足石雕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以大足石刻为蓝本、根植于文化沃土的大足剪纸,创造性地再现了石刻艺术形象,构思新颖,与我国古老的民间剪纸艺术一脉相承,并恰当运用国画、版画、镌刻等艺术形式,逐渐形成传统剪纸与学院美术相融合的艺术特色。如《日月观音》取材自大足北山石刻136号转轮经藏窟中的日月观音造像,灵感源自夕阳下一束暖光照射在日月观音的脸上时所形成的轮廓光影。作品的视觉呈现吸收了摄影、版画的艺术养分,是写实与写意的巧妙结合,有别于传统剪纸的平面装饰性表现手法。大足剪纸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然成为中国剪纸艺术的精品之一。
  南宋年间,在北山上雕刻佛像的匠人们也学会了制作一种美味佳肴,就是大足冬菜。观之呈黑褐色,油浸发亮,尝之脆而爽口,醇香持久润泽,被列为“中国传统名腌菜之一”。冬菜白露播种、立春收获,历经播种、收获、晾晒、腌制、装坛、开坛等十多道工序,制作过程不添加任何香精,色素,冬菜装坛蕴藏,密封发酵,吸山水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三年酿制方可开坛。这一大足特产已漂洋过海,远销欧美、东南亚,让世界各国人民品尝到了大足冬菜的风味。
  重庆很多区县的餐桌上、小吃摊边,都有洋芋的身影:洋芋丝、洋芋块、土豆泥、狼牙土豆……而把洋芋切成薄片、煮熟、凉拌着吃的却不多见,但在大足很流行。龙岗的丁家坡巷便是洋芋片一条街、有名的丁家坡洋芋片原产地。
  丁家坡的洋芋片选用上等食材、精准拿捏火候、精心调制佐料,爽脆香辣、色泽红亮,是周边学校学生们最喜爱的小吃,年轻人也十分钟爱。为适应食客口味,洋芋摊还相继推出了洋芋块、豆腐皮等凉拌小吃,同样深受食客喜爱。其中,王淑华家的丁家坡洋芋片获得“2013年大足十大名菜点”荣誉称号。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经营规模的大小、销售方式的不同,集香、辣、脆、鲜于一体的丁家坡洋芋片始终被大足人定义为小吃中独一无二的美味。许多外地人来到大足也喜欢吃丁家坡洋芋。如今,在重庆主城区及周边区县的小吃街,到处都能看到丁家坡洋芋的身影。不过,大足人还是喜欢坐在丁家坡的巷道里,点上一盘洋芋片,一边品尝回味,一边谈天说地,因为这是家乡的味道、儿时的记忆。近年来,丁家坡洋芋开启线上销售模式,订单不断。
  大足区第八批“非遗”彭记老巷手工月饼,制作技艺传承已久,可追溯至清朝时代。月饼面皮制作、馅料炒制、包馅、烘饼等多道工序均独树一帜,制作工序繁杂,选料考究,制成的月饼皮薄馅丰,滋润柔软,色泽金黄。不仅味美,而且保留着祖上传下来的不同花色形状的模子,是传统工艺的传承与见证。

优秀文化入画中 诗情画意扑面来
  千年古城带着厚重的文化意蕴,穿过岁月的烟云,一路铿锵走来,龙岗“精品石刻旅游线路、精美文创产品、美丽乡村建设”三张名片正越叫越响。
  位于“两山”下的龙岗,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让千年文化底蕴沉淀到城市中来,让时代的激情唤醒沉睡的石刻,让每一位生活在大足、每一位前来大足的人都能感受到大足的历史厚重感,体会到大足的精神内涵与人文气息,让大足石刻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名片焕发出新的活力。龙岗按照“设计图”,积极做好与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区文旅委的联动工作,积极协调推进“两山”建设,坚持联动开发,重点打造南山、北山民宿,南山道教文化示范点、北山佛教文化示范点,规划建设佛耳崖公园,努力推动融合发展,积极唱响“精美的石刻会说话”。
  如今,City Walk(城市漫步)的概念早在社交网络上流行起来,不刻意去网红地打卡成为新时尚,比如耳机里随机播放着喜欢的音乐,在城市街头漫无目的地逛,根据自己的感觉选择在十字路口时左转还是右拐,用脚步和镜头来记录一座城市,探索各类好吃好玩有意思又Chill(消磨时光)的小店,寻找隐在小巷深处的咖啡馆,只要走在路上就会碰上惊喜。龙岗,就是大足CityWalk的代表之一。
  走在龙岗的大街小巷,以景观小品、墙绘、墙雕、雕塑等形式展现出的“慈、善、孝、义、廉”等中华优秀文化元素,举目可见。再现历史经典,还原大足故事,以文化元素植入打造出的特色文化街区,让城市留住文化的根脉,推动石刻文化与城市相融,实现文城融合、以文兴城。还依据不同小区各自特色,以“从大足石刻中去取,从地域文化中去取,从事件和行业中去取”为原则进行文化提炼,从细微处挖掘小区属性,挖掘小区集体文化,还原群体记忆。
  ——已完成以“邮情传千里,家书抵万金”“道德凝聚力量,文明传播希望”和“畅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定位的邮政小区、德福小区和糖果厂家属院的改造。
  ——正在努力改造以“打造人文风情体验区、美好生活示范点和打卡地”为定位的中山花园示范文化主题小区。
  ——以“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为主题的公路局家属院、农行家属院,以“耕耘美丽中国,建设幸福大足”为主题的劳动宾馆家属院,正在规划改造中。
  ——将陆续在幼儿园家属院、检察院家属院等老旧小区中植入文化元素。
  龙岗利用依托石刻元素,已开发出系列文创产品,除了石雕、剪纸,还有摆件、扇子、书签等,将依托大数据平台,扶持这些非遗项目上云端,用市场的力量、现代的技术创造性做好非遗传承与保护发展,将非遗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市场优势,更好地实现文化、经济、社会效益的多赢。
  据记载,孔子编写《孝经》时,清晰地看到当时社会治理的关键在教育。龙岗紧紧围绕石刻文化中的“教育”元素,大力发展教育产业。除抓好基础教育外,充分认识到技术型人才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保障,重庆健康职业学院、重庆资环学院已落地龙岗,开始深度的校地合作;规划引进更多院校,促进经济跨越发展。
  龙岗聚焦“大丰大足·共享共富”乡村振兴行动,高规格推进“稻+”“桑+”产业,推动李子、桃子、花椒、蔬菜、稻虾等特色产业发展,同时推动打造老家·观音岩农业公园、南山翠屏现代农业公园,拟通过培育“农业+”的新业态、新模式,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后花园”,打造可示范、可复制、可引领的城乡融合发展示范样本。古老的龙岗,在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突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一个崭新的城乡融合示范区、美丽宜居康养区、文化教育聚集区将映入世人的眼帘,绘就出一幅文旅融合的美丽画卷!
  (布谷夫:本名刘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