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渝报深度总第430期 >2024-03-08编印

用爱等来奇迹
刊发日期:2024-03-0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周春芳在草莓基地干活。

周春芳在草莓基地干活。

  

  丈夫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打破了幸福小家庭的平静。面对冰冷的病危通知书,医生的委婉劝说,30岁的妻子一头青丝变白发。上百万治疗费,七年的不离不弃……

□新渝报记者张玮毛双 实习生宾振宇姜好文/图
  种植水果的基地一年到头总有忙不完的活儿,大足区棠香街道五星社区、中敖镇关圣村,两个基地,周春芳时常两边跑,但她总把丈夫带在身边。
  “他很多时候都离不得人……”37岁的周春芳一头白发,再忙再累,仍然乐呵呵的模样:“丈夫还在,孩子们有爸爸,这就是很大的安慰!”

爱情事业双丰收
  周春芳是四川安岳县石羊镇人,家中一儿一女,父母和哥哥都特别疼爱她。长大后,在外打拼多年的周春芳进过公司,当过销售,但喜欢自由的她最终决定回乡创业。
  那是2008年,回到老家的周春芳经人介绍认识了种西瓜的浙江人叶文太。叶文太比她大10岁,踏实肯干,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
  两人很快走到了一起。第二年,周春芳就承包了上百亩地种蔬菜。没有任何经验,周春芳还是决定甩开手大干一场,“就是胆子大,想干就干。”
  虽然亏本收场,但周春芳没有气馁,因为叶文太给了她莫大的支持,她甚至直言:“那些年,我在家里可以什么都不干。”
  2010年,两人结婚,次年,大女儿出生,西瓜种植也在当地发展得风生水起。

丈夫突患重病
  2011年,邻近的中敖镇向夫妻俩伸出了橄榄枝。
  “去中敖只要10多分钟,来回方便,我们要扩大种植规模,可以到那边试试。”夫妇俩一拍即合,在中敖镇关圣村承包下100多亩的土地,种植西瓜、桃子、草莓等水果。
  种水果,活儿一茬接着一茬,特别是西瓜成熟销售的时节,夫妻二人常常吃住都在瓜棚边,熬夜更是常事。好在夫妇同心,勤勤恳恳,日子过得忙碌而幸福。2016年,第二个孩子降生,怕夫妇俩忙不过来,周家二老也来到大足帮衬着这个小家庭。
  有了父母的支持,夫妇俩创业的步子迈得更大了,他们又在五星社区包了地,继续扩大水果种植规模。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推进,一家人也沉浸在这安稳的幸福里,不曾想一场“暴风雨”即将到来。
  2017年9月7日,星期五,是夫妇俩答应去大足城区接大女儿放学的日子。因为卖西瓜,前一晚,叶文太又熬了一个通宵。下午两点多,周春芳开着车从中敖出发了,她叮嘱丈夫在路上休息一下。
  当车行至二环南路路口时,叶文太突感不适,称“眼睛痛,心里不舒服。”看着丈夫面露难色,周春芳提出马上开车去医院。
  “我休息一下就没事了。”很少生病的叶文太坚持先接女儿。
  接上女儿,返回中敖,叶文太一到家就躺在床上休息。约莫半个小时,叶文太翻了个身就开始上吐下泻。病情来势汹汹,老人、孩子都傻眼了。
  周春芳强打精神,给丈夫稍微收拾了一下,便开车往大足赶。
  “当时在路上嘴巴就歪了,话也说不清楚了。”周春芳回忆,一到医院,丈夫直接进了抢救室。血管破了,针扎不了,人也陷入了昏迷。
  脑干深层出血7毫升!检查结果给了周春芳当头一棒,医生甚至委婉地劝她“很可能人财两空”“回去准备后事”……

妻子三天白头
  丈夫在重症监护室里生死难料,家里、基地乱作一团,大家都等着周春芳做选择。此时的她,大脑里一片空白,整个人都是懵的。
  30岁,第一次遇到这么难的选择!徘徊在重症监护室外的周春芳急得直掉眼泪。
  “哭,一点用也没有!”擦干眼泪,周春芳24小时守在医院,头上突然多了许多白丝。
  三天后,一头乌黑的长发竟然白了大半,周春芳也做了一个决定:转院去重庆,死马当活马医!
  医生将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坦诚相告,周春芳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因为,她要为丈夫、为孩子、为家赌一次!
  赶到新桥医院,重症监护室没有病床,周春芳好说歹说,打动院方为叶文太加了一个床位。
  医院随即对叶文太做了全方位的检查,并进行了针对性地治疗。几天后,医院组织专家对他的病情和后续治疗进行会诊,得到的依然是同样的结论。
  “情况不乐观!”两边老人年纪都大了,拿到会诊结果的周春芳不敢据实以告,电话里,她强忍着悲伤反复宽慰着他们。从浙江赶来的叶家姐姐、姐夫,看到如此情境,也慌了神。
  万一醒不来,人财两空,家里的老人、孩子怎么办?醒过来,如果是植物人,或者智力退化严重,需要人一辈子照顾,又怎么办?叶文太没有医保,商业保险刚刚脱保,巨额医疗费如何筹措……周春芳再次陷入两难境地,白发又多了。

不放弃赢来奇迹
  迷茫之际,周春芳给哥哥打了电话。
  “他还有一口气,给他一个机会,也给你自己一个机会……”哥哥的话说进了周春芳的心里,她决定,放手一搏!做出了选择,她的心里竟生出了一股力量。
  周春芳在医院附近找了一个最便宜的旅馆,只为给丈夫洗换下来的衣物、毛巾,自己却睡在停在医院的车上,方便为丈夫跑前跑后。
  为了增强抵抗力,叶文太天天都要输白蛋白,少则10瓶,多则15瓶,加上重症监护室的各种支出,医院每天的费用都要上万。好在亲戚朋友支持,周春芳一说没钱了,大家都慷慨解囊。
  重症监护室每天15分钟的“见面”时间,周春芳格外珍惜。早早等在门外,护士一叫,她就穿戴整齐快步进去,抓紧每一秒,跟丈夫说话,讲孩子们的趣事。
  转机出现在第13天的时候,她发现,丈夫的眼珠竟然动了。她迫不及待将这个消息告诉主治医生。
  “不可能!”主治医生一脸惊讶,连连摆手,“他还处于深度昏迷,我天天查房,对他的病情很清楚。”
  嘴上说着不相信,但主治医生还是特意去查了一次房,随后就给周春芳发来了好消息:你丈夫已经从深度昏迷转入了中度昏迷。
  那一刻,周春芳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压在心里10多天的大石头,终于给了她喘息的机会。
  护士也给叶文太“开小灶”,每天都会特别留意他的状态,哪怕是细微的小变化都会告诉周春芳。但医生说,从中度昏迷到轻度昏迷,有可能几天,也有可能10多天,甚至几个月。
  为了尽可能地刺激丈夫,让他尽快苏醒,叶文太一有检查,周春芳就通知家里人,把孩子带到医院。
  “爸爸,爸爸,你快醒过来……”医院的走廊上,大女儿趴在叶文太的耳边不停地呼唤,豆大的泪珠落在叶文太的脸上。走路还不稳当的小儿子,依偎在外婆的怀里,嘴里一直叫着“爸爸,爸爸”。
  往返两三个小时的车程,只能见短短的10来分钟,老人、孩子从不抱怨。
  一切的努力都没有白费。奇迹出现在入院的第17天,早上8点,周春芳接到了主治医生的电话:“叶文太眼睛睁开了,人醒了!”
  来不及挂断电话,周春芳飞奔来到病房,“我感觉我自己也活过来了。”

一切都值得
  叶文太又在重症监护室接受了20多天的治疗,期间还发生了一次意外——体内出现血栓。两难之间,又是周春芳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坚持治疗,让叶文太再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转到普通病房时,叶文太还不能开口说话,但已经可以用手进行书写,名字、电话号码,他全都记得。
  叶文太的“传奇经历”“奇迹苏醒”也在医院传开了,大家甚至打趣地叫他“奇葩”。
  10多天后,叶文太转回大足医院,治疗一周才正式出院回家。此时,给叶文太治病花去的费用也已超百万。
  “好在有这么多热心的人来帮助我们。”周春芳说,她永远记得,中敖镇政府、大足区农业农村委等镇街、部门领导给予的关怀;永远记得学校同意她暂缓交孩子学费时的温暖;永远记得农业贷款到期时,银行为她量身定制的方案;永远记得亲人、朋友不计回报的全方位支持……
  然而,出院回家并不代表痊愈,叶文太还有很长的康复之路要走,光一个眼珠不受控制颤动就扎了两年多的银针才有了好转。
  为了尽快还清债务,应对家里的开销,周春芳一刻也没有闲着。虽然人手不够,她还是硬着头皮,签下五星社区基地10多年的长期合同。丈夫生病前育好的柑橘树苗抓紧试种,草莓等其他水果也赶紧安排。
  新基地有条不紊地推进,父亲周其亮、母亲李贤秀也吃住在这里,她带着丈夫主要负责中敖的基地。
  寒来暑往,转眼过了7年。曾经爱打扮的周春芳再没逛过一次街,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
  去年,位于五星社区的水果基地,柑橘新品种红美人丰收大卖,大女儿成绩优异即将小学毕业,让周春芳欣慰不已。经过多年的理疗和药物治疗,叶文太如今能自己吃饭,可以简单的表达,但走路还需要人搀扶,如厕也需要人帮助……
  “叶文太的康复之路不知何时能够结束,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还会这样选择吗?”很多人都问过周春芳类似的问题,每次她都无比坚定地说:“我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我对得起孩子,至少他们回家叫‘爸爸’,还有人答应。”
  大女儿回家总喜欢跟叶文太玩闹:“爸爸,好久你能走了,带我们出去耍哟……”有人嘲笑叶文太坐轮椅,小儿子会耐心解释:“我爸爸生病了,所以需要坐轮椅……”
  7年,几次与死神交手,花费200多万元,周春芳的故事令人动容,有人敬佩,有人不解,也有人感同身受。
  周春芳说,当初如果赌输了,孩子们长大也不会怨恨她。如今,孩子们还有爸爸,父爱没有缺失,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