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要闻总第418期 >2024-02-21编印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2月4日在重庆市大足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刊发日期:2024-02-2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上接3版)拓展6大产业新赛道。融入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布局引进新型显示、覆铜板等项目,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及传感器产业;敢于“无中生有”,加快引育医药中间体及现代中药产业;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及新型储能发展,加强氢气制备储运、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等企业引育;深化军民融合发展,择优布局无人机、航空零部件、通航地面装备等项目;围绕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引进建设高端焊接、物流等机器人项目;着力发展食品及酒水饮料产业,打造一批受市场青睐的消费新品。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至22%以上。
  实施存量经济优化提升行动。聚焦现有企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增强“大足制造”整体竞争力。推进企业梯度培育。深入实施“苗圃、育林、参天”成长计划,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6家、专精特新企业24家、“小巨人”企业2家,新培育年营业收入10亿级企业2家、50亿级企业1家,加快盛泰光电上市步伐。推进智改数转网联。启动制造业数字转型八大行动,支持企业全周期数字化转型,实施数字化及智能化改造项目35个,新建数字化车间3个、智能工厂1个。推动数字产业园入驻企业达到20家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升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增两化融合贯标企业5家、上云上平台企业100家以上。推进质量品牌提升。实施“五金跃升计划”“专用汽车扩品行动”,支持锶盐、光电、电梯等领域企业主导或参与标准制定。加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深化特种设备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争创市级汽车零部件产业质量认证园区。开展区长质量奖评选,争创市长质量管理奖。
  实施科技创新赋能增效行动。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抓好创新主体和平台培育。深入推进“双倍增”,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达到210家、1600家以上。支持企业与中科院、重庆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共建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联合体,建成锶盐产业研究院,推动盛泰光电创建国家技术创新平台。健全“众创空间+孵化器+孵化产业园”全链条孵化培育体系,新建孵化载体2万平方米,新增在孵企业100家以上。抓好科技成果转化。整合科创政策资金投入重点产业、关键企业,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首台(套)重大装备研制和推广应用,新增发明专利申请300件、授权90件以上,新注册商标1500件以上。推动“揭榜挂帅”技术攻关,完成科技成果登记200件、科技成果转化10项,技术合同交易额5亿元以上。抓好创新生态优化。大力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推进企业向“产品+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培育工业设计中心10个、快递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项目20个,提升工业设计、检测检验、知识产权、质量咨询等科技服务质量。推进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发展,全力对接争取市级“产科金”平台和产业投资母基金支持。用好科技人才交流平台,选派技术经纪人3名、科技特派员20名以上,全区研发从业人员突破3000名。
  (四)全力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持续彰显高质量发展特色。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做靓大足石刻“金字名片”,加快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地、世界知名研究院,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联结点。
  深化大足石刻保护研究利用。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积极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加大保护力度。编制《大足石刻保护方案》,完成北山168窟抢救性保护等6个保护项目,开工大足石刻中小石窟保护设施建设(二期)、妙高山抢救性保护等6个项目,启动大足石刻保护传承科技中心建设。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推动潮湿环境石窟寺文物保护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学术研究。联合社科院、四川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加强大足石刻历史文化系统性研究,创办大足石刻研究学术期刊,实施科研课题28项。加快编撰《巴蜀石窟全集》,持续推进中小石窟考古报告编撰出版。举办“大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积极争取承办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促进活化利用。加速推进大足石刻数字档案建设,上线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发布“云游·大足石刻”数字文旅项目(一期)。探索大足石刻元素在音乐、舞蹈、绘画等领域融合运用,让文物“焕发新生”。
  大力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坚定文化自信、秉承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加快培育文化新标识,构建文化建设新格局。做强文化产业。实施“文化产业跃升行动”,加快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投用艺术家小镇、大足石刻中国当代工艺博物馆、大足石刻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规上文旅企业达到45家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繁荣文化事业。完成舞剧《天下大足》首演并启动巡回演出,打造《诗行重庆(大足篇)》等文艺精品。推动万古鲤鱼灯舞、龙水小五金锻打技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创建红岩重型汽车国家二级博物馆。深化文明创建。保护修缮唐赤英、杨国良故居,投用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常态开展“小案小事”不文明行为治理,持续推进“十佳文明实践活动”“大足好人”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创响“文明大足·时刻有礼”,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
  推动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构建“日月辉映、繁星闪烁”格局,加快将文旅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升级景区景点。推动“三山两塔”联动开放,实现石门山、石篆山预约开放。完善北山景区、大足石刻博物馆、游客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投用宝顶书院,建成圣寿寺牌坊至宝顶老街通道,优化调整宝顶山景区旅游动线,巩固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攻坚行动成果,石刻景区购票游客达到150万人次以上。加快创建龙水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投用沙滩浴场、湖畔营地等项目,提档松鹤岛、青年旅社、环湖公园,举办龙水湖国际马拉松赛、环湖自行车赛、湖畔航空展、惠民温泉季等活动,加快推进宝顶山景区与龙水湖联动,游船购票数达到15万人次以上。提档升级棠香人家、隆平五彩田园景区,推动大足石刻文创园、雍溪里创建4A级景区,高坪楠木林、石马婚庆广场创建3A级景区。补齐配套短板。启动龙水湖度假酒店建设,引进品牌酒店进驻海棠国际财信中心,开业运营吾家小院、楠木雅居等民宿,打造宝顶山化龙湖、棠香人家、龙水湖溜水湾等民宿集群,全域市场化发展特色民宿50家、床位600张以上。挖掘推广“八大碗”等本土美食,支持镇街围绕道口、景区打造特色美食街,开展镇街晒美食、“渝味360碗”评选等活动。推进“快旅慢游”,串联重点旅游景区,策划推出两日游精品线路4条、研学旅游线路3条。升级“大足好礼”,开发更多文创精品、旅游商品、土特产品。强化宣传营销。整合文旅宣传资源、营销渠道,优化营销奖励政策,全球招募“大足石刻守护人”,开展微视频大赛、“营销达人”评选,引发全民共创、全网宣传,强力推进“引客入足”,推动游客“流量”变为现金“留量”。高水平举办中韩青少年体育交流活动、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国际旅游文化节等活动,打造“大足石刻杯”体育赛事品牌,持续唱响“精美的石刻会说话”。
  (五)全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坚持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敢涉深水区、敢啃硬骨头、敢闯激流险滩,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推动“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坚持目标引领、把握重点、精准落实,形成抓纲带目、攻坚突破的良好态势。打赢国企改革攻坚战。扎实开展“三清三减三增”专项行动,一企一策“止损治亏”,持续推动“瘦身健体”,实现70%以上企业减亏、10%以上企业扭亏,企业法人压降19户,融资平台公司压减7户。坚持市场化转型,完善功能定位、增强造血功能,国企利润总额增长5%以上。构建穿透式、管到底的数字化智能化监管体系,切实提升国企监管质效。打赢园区开发区改革攻坚战。完成园区开发区优化整合和机构压减,编制发展规划,制定权责清单,强化发展产业、服务企业功能,进一步理顺政、园、企关系,提速创建国家级经开区、国家高新区。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实施差异化政策及资源配套支持,推动制造业规上企业亩均产值、增加值增长6%以上,亩均税收增长10%以上。打赢政企分离改革攻坚战。全面清查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办企业问题,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现全面“脱钩”和国有资产100%集中统一监管。推动国有资产盘活。分类分级制定实施盘活方案,加大与央企、市属国企、民企对接合作力度,通过兼并重组、股权划转、REITs等方式,盘活变现锶矿、文旅、闲置房产等优质资产资源,确保盘活15%以上的可盘活存量国有资产。
  迭代升级数字化改革。深度融入“1361”整体构架,用数字化为发展赋能、为服务提质、为治理增效。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一网双线”建设,加快政务外网升级改造,建设覆盖部门、镇街、村社和网格的视联网。加快推进数据归集,开展全领域、全要素数据采集,实现数据信息自由流通和增值利用。丰富六大应用系统。全覆盖、全量化梳理核心业务,创新谋划“一件事”场景,推进“企业创新激励一件事”应用开发,做好“数治窨井盖”等市级应用授权试点,打造重点领域实用实战成果。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实体化、常态化运转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打造交通出行、安全监测、社区服务等智慧应用场景,推动城市治理“一网通办”“一网通管”。完善镇街“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建设,健全双网格化工作体系,落实网格员“6+1”任务清单,提高基层治理和服务效能。
  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体制机制,坚持尊商、亲商、兴商、富商、安商,以更优营商环境更好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对标世行新一轮营商环境评估标准,扎实开展政务、市场、法治、创新、要素保障“五个环境”提升行动。建强惠企服务平台,深化“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让办事不求人、不受气、不为难成为大足更加鲜明的标识。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完善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落实政企双向评价机制,营造亲清统一、良性互动的政商交往氛围。大力落实惠企强企措施。健全科技创新、数字转型、绿色发展等赋能民营企业发展机制,落实新版减负清单,加大融资信贷、场景应用、库存消化、能源保障等支持力度,推动政策精准对接、直达快享。升级服务企业专员制度,推行“区长面对面”“政商直通车”,“一企一策”助企纾困。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等方面推出一批标志性举措,加强涉企收费长效监管和拖欠账款预防清理,实行企业监管“综合查一次”,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迭代升级“龙头引领”行动,落实新时代足商培养计划,举办首届足商大会,支持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让民营企业敢闯、敢投、敢担风险。
  (六)全力推进以大足石刻文化城为牵引的新型城镇化,持续展现高质量发展新貌。坚持“一中心四组团”向心发展、协调发展,实施“提质、扩容、强核、融圈”行动,以人为本加快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加强城市规划统筹。健全“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动“一张蓝图绘到底”。提升城乡规划水平。深化功能节点、重点片区规划研究,出台全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全面完成“一中心四组团”控制性详规编制,按需编制镇级国土空间规划。高质量编制城市“七个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专项规划,更新提升城市规划展览馆。强化空间和风貌管控。推行城市设计导则,强化城市标志性节点、色彩、建筑、立面管控,严控工业园区风貌。保护城市天际线、山脊线、水岸线,规划控制景观视廊和建筑形态,加强街头小景和小微公共空间设计,增强城市时代性和现代感。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科学编制土地供应计划,实施征地拆迁3000亩,供应土地2800亩以上。加强闲置低效土地清理及分类处置,盘活闲置低效土地1000亩以上。
  提升城市能级品质。推进城市功能完善、有机更新,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集聚力、辐射力。提速大足石刻文化城建设。稳步建设文化城核心区,统筹推进“平急两用”酒店、“两纵三横”道路、化龙溪流域综合整治等项目,加快“大足石刻站”站前广场商业综合体等重点项目规划建设。完成天宫河片区征地拆迁和路网连通工程,力争投用海棠公园。梯次推进海棠湖、大南山、西门等片区开发建设,加快建设海棠国际财信中心。积极布局发展2.5产业,完善社区生活圈,建设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现代化新城。持续焕发母城活力。统筹做好“留改拆增”“四增三减”。开工联盟水库和佛耳岩环境整治项目,改造城市危旧房50户以上、老旧小区54万平方米,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00部以上,投用龙岗一小南山校区人行天桥。加快“充储泊配”设施建设,深化停车综合治理改革。实施公租房智慧小区品质提升工程,开展完整居住社区建设试点。加快盘活利用老城物业,加强老建筑、老巷子、老街区、老厂房保护与活化利用,推动本土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城市,让城市更具“烟火气、人文味”。完善经开区城市功能。启动国防军事主题乐园建设,推进“1965记忆街区”、时代广场、兴业广场等城市更新项目,实施双路街道棚户区改造,加快川汽厂片区老旧小区改造,投用无动力森林儿童乐园。
  增强城市治理能力。下足“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玉河水库(扩建)、茅里堡7万吨水厂、智凤220kV输变电工程、大雄110kV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建设,提速海棠新城综合客运枢纽站、东部供水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新(改)建城市公厕4座,新增“错时共享”停车泊位1000个、充电桩100个。加强综合治理。深化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打造专业化城市治理队伍。推动“城管进社区、服务面对面”,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拉网”清理整治,启动垃圾分类先锋创建。实施“增绿添园”“增花添彩”行动,精心打造“金角银边”,新增城市绿地10万平方米,推动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提升安全韧性。常态化开展城市体检,完成2.7万户老旧燃气管道更新改造,深化路桥隧安全整治三年行动,新(改)建城区雨污管网17公里。
  (七)全力建设巴渝和美乡村,持续稳固高质量发展基础。坚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紧扣“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深入实施“四千行动”,落实落细“5513”创新举措,让乡村全面振兴可感可触、成色更足。
  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做强做优“一主两辅”特色主导产业。建成“万头羊场”4个,新发展“稻渔”2万亩、大足冬菜5000亩。实施农业“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以上,争创全国农产品安全县。持续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依托智凤、铁山等小微企业园,加快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园区规划建设。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工程,新增一批“巴味渝珍”品牌,评选“十佳农业加工企业”和“十大特色农产品”。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开发景观农业、农耕体验等农文旅融合业态,实现“田园就是公园、示范即成景区”。坚决守好三条底线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持续开展撂荒地复耕复种,恢复补足耕地8000亩以上,确保粮食安全。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精准做好监测对象优帮优扶,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0个,助推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推动脱贫户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
  提升乡村建设治理水平。以巴渝和美乡村创建为抓手,持续实施农村“五网”建设工程,加快提升乡村整体风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8万亩,推进跃进、上游等4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改)建“四好农村路”100公里、农村电网100公里,天然气入户4000户,治理河道13公里,完成水毁修复工程。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遵循巴渝和美乡村建设指引,推进巴蜀美丽庭院建设,深化农房建设全过程规范管理,创建一批示范镇、村、院落。实施石马、三驱等“小镇焕新”工程,完成宝顶镇东岳村等3个美丽家园建设。开展村庄清洁等“三大行动”,实施农厕改造2000户、旧房整治提升1250户。持续推动乡村智治善治。完善党建统领“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扩面推广“积分制”“清单制”“院落制”等治理方式,涵养优良乡风民风,用乡村“新风”为振兴“铸魂”。持续开展“五星村庄”评选,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桃花源”。
  增强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推进千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加快涉农“三项”重点改革,不断提升城乡融合发展“造血”功能。深化强村富民综合改革。推广“万企兴万村”发展模式,引导工业企业将生产环节向农村延伸。加快现代农业“七化”发展,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成立“强村公司”,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用活用好农村产权流转服务公司,持续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群众的钱袋子尽快鼓起来。加快建设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规划、科技、经营、资金进乡村和能人、青年、务工人员回乡村“四进三回”行动,促进“人、地、钱”等要素城乡双向流动。深化龙水、万古“强镇带村”试点,培育一批特色专业功能镇,打造一批美丽宜居示范镇,推进城乡功能衔接互补。全域推进农村“五合一”综合改革。推进村庄规划逐步全覆盖,进一步扩大“五合一”试点范围,新增耕地1000亩以上、建设用地指标200亩以上、入市土地100亩以上,加快形成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改革成果。
  (八)全力建设美丽重庆先行区,持续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一体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构建城乡整体风貌大美格局。
  绘就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画卷。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力建设美丽幸福河湖。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系统推进龙水湖市级幸福河湖建设、茨巴河等5条重点河流污染治理,加快301个问题点位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加强25个污水处理厂排水降磷监管,确保国考、市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全力守护美丽蓝天。扎实开展“六大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工业废气深度治理、达标治理,严格管控秸秆露天焚烧行为,强化49个建筑工地扬尘污染综合管控,巩固192家重点餐饮及烧烤企业油烟整治成效,确保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20天以上。全力筑就净土家园。清零农村黑臭水体,完成77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问题整改,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分别达到100%、93%。
  构建绿色低碳发展的生态格局。聚焦“双碳”目标,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引导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加强企业节能改造,建设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新增绿色工厂3家,培育壮大节能环保装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绿色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制造、装配式建筑。推广“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解决7家企业碳排放权履约缺口。扩大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融资规模,推动足航钢铁等企业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2%以上。持续推进生活污泥资源化利用,实现重点废物收运网络全覆盖,确保城市污泥和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均达到100%。新创建“无废城市细胞”30个。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持续推动快递、外卖行业限塑减塑,加快公共领域新增车辆全面新能源化,引导和鼓励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创建一批节约型机关、节约型企业和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
  巩固多样稳定持续的生态系统。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筑牢绿色生态屏障。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行动,完成6个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实施“五山”和巴岳山保护提升工程,修编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严格落实长江流域重要水域“十年禁渔”政策,强化水土流失监管和治理,修复治理关闭矿山12公顷,实施河流生态修复49.5公里,全力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实施森林质量提升1万亩,建设林苗一体化基地,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完成农村“四旁”植树5000亩,实施普通干线公路绿化50公里,打造5条“最美道路”。
  (九)全力防范风险守好底线,持续维护高质量发展大局。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积极开展安全稳定“四最”和四个重点问题专项整治,健全完善风险隐患闭环管控体系,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坚决防范化解经济风险。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经济风险底线。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深入开展“六清”工作,建立健全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打表推进“1+1+10”三年攻坚方案和到期债务资金平衡计划,严格落实“631”偿债机制,加快存量债务降成本优结构,切实巩固优化债务“脱红”成果。深化财政预算一体化改革和化债机制建设,实施“税费共治”,强化“三资”统筹,兜牢“三保”底线。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落实“金融16条”,支持行业合理融资需求,严格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切实做好“保交楼”工作,销号“四久工程”4个以上,完善“市场+保障”住房双轨制,积极落实有关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强化金融监管和风险监测预警,抓好非法集资领域陈案处置、债权追收,防范产业、金融、财政风险交叉感染。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持续提升基础安全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抓牢隐患排查整治。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紧盯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工贸、消防、防汛抗旱、地灾防治、森林防火等领域,持续开展风险隐患专项整治,坚决防范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严格安全监管执法。围绕重大风险、重大隐患和突出违法行为,严格落实执法清零和执法强度提升要求。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强化应急救援能力。优化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大应急物资装备储备,加强信息化、智能化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深化民兵组织整顿,定期开展应急队伍实训,时刻保持应急战备状态。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扎实推进平安大足建设,全力守护城市安全、社会安定、百姓安宁。夯实基层治理基础。聚力“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坚持源头治理和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相结合,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和源头稳控措施,规范完善基层部门协同处置流程,推进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全力化解矛盾纠纷。健全“三情”联动机制,认真落实“1234”信访机制,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访调、警调、诉调、复调“四调”和“一庭两所”多元化解调处矛盾纠纷,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镇(街),矛盾不上交”。健全治安防控体系。推行主动警务、预防警务,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侵害弱势群体权益等违法犯罪,做好反恐禁毒工作,推动扫黑除恶长效常治。
  (十)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络,切实增进民生福祉。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实施“稳岗扩岗”就业容量拓展工程,确保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社保扩面提质、低保和救助扩围提标专项行动,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推进全区域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支持新市民、青年人提取住房公积金租房安居。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大力促进军政军民团结,全力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新建城乡公益性公墓3个。关爱服务特殊群体。加强妇女儿童、残疾人关爱和权益保障。落实生育支持政策,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能力。建成特困供养服务机构项目,推广社区老年食堂场景应用。建设“足够爱你”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深入推进“千手护蕾”、根治民工欠薪等专项行动。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答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时代考题”。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投用双桥中学新校区,完成希望小学主体工程,加快推进荷棠小学建设。实施义务教育一体化计划,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做实集团化办学,争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化高质量发展,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重庆卫生技师学院一期、重庆健康职业学院二期、重庆工程学院双桥校区二期、重庆资环学院二期等项目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市域产教联合体落地建设。校企共建大足石刻文创产业学院、电梯产业学院,加快职教中心“双优”建设,支持高职院校“双高”建设。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推进学生、教师、学校评价改革,加快推进市级“劳动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区”“首批教师评价改革试点区”相关工作。
  加快建设健康大足。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人民健康更有“医”靠。深化医药卫生改革。持续深化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和“县聘乡用”改革,实施医疗人才培优计划,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建立职工医保门诊统筹保障制度,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增强优质医疗供给。启动区中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经开区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加强医院临床专科学科能力建设,争创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二级疾控中心、2个甲级乡镇卫生院,新增市级重点专科2个。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深化医养结合、医防融合,建立“一人一码一档”全生命周期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全区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医检结果互认。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
  各位代表!解决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是政府的分内事。今年我们筛选出12项区级重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请各位代表投票确定其中的10项。我们一定说了算、定了干,坚决兑现庄严承诺,让“民意”变成“满意”!
  三、政府自身建设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将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贯穿政府自身建设全过程,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严格执行区委决定,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切实做好巡视反馈问题、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整改,加快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以法治为基、效率为先、服务为要、廉洁为本,持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尽责有为的人民满意政府。
  (一)将法治政府建设纵深推进。深入实施“八五”普法,深化法治政府示范创建,争做尊法守法、践诺守信的执行者。依法民主科学决策。严格规范政府工作规则和行政决策程序,持续推动公职律师和法律顾问全覆盖,推行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政府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方位开展合法性审查。切实规范行政行为。落实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重点任务,健全完善政府机构职能体系。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大综合一体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快数智赋能法治化改革。提升政务公开水平,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强化政府诚信建设。恪守契约精神,政府作出的承诺、制定的政策要说到做到、坚决兑现,以一言一行提升政府公信力。
  (二)将高效政府建设抓紧抓实。坚持“实打实、硬逗硬、件件盯、手手清”,不断迭代经济社会发展“四个体系”,争做紧抓快干、狠抓落实的实干家。推行“马上就办”。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强化“多跨联动、紧密协作”,借助数字技术等手段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精简办事材料、提高办事效率,推动问题尽早处置、矛盾及时化解。迭代“抓落实”机制。升级体系化、全贯通、可衡量、闭环式的工作格局,高效统筹“八张报表”“八张问题清单”,制定任务、责任、措施、时限“四合一”清单,完善闭环管理、专班推进、赛马比拼等机制,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做善为抓落实。加强效能监督考核。坚持用实绩说话,构建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关键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改进提升政府督查专员、督查激励等工作机制,推动绩效评价、预算安排与监督检查挂钩。
  (三)将服务政府建设全面加强。常态化做好“三服务”,争做践行宗旨、为民亲商的勤务员。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落实行政许可事项“最多跑一次”,推进高频事项集成服务全流程网上办理。建立健全“帮代办”服务网络,全面推进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综办”。聚焦“民呼我为”。做优政民沟通平台,完善“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快速响应、跟踪督办、分析研判的管理模式,打造区域协同、部门联动、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最佳客服”。聚焦“四下基层”。大兴调查研究,持续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政务服务体验员”等工作,访贤于百姓、问计于基层、求知于实践。
  (四)将廉洁政府建设贯穿始终。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争做清廉为民、干净干事的行动派。持续加强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决反对和惩治腐败。加强审批监管、投资融资、工程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制度建设,深化“以案四说”警示教育,以为政清廉取信于民。带头习惯“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严防“跑冒滴漏”,持续压减“三公”经费、一般性项目支出,确保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各位代表!新大足因拼搏而美丽,新征程因奋斗而精彩。使命如磐,唯有实践作答;重任在肩,当用实干开路。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唯实争先、开拓创新,跑出新速度、积累加速度,做靓“会客厅”,建强“桥头堡”,当好“排头兵”,奋力谱写现代化新大足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