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大足“两会”特别报道总第411期 >2024-02-05编印

加快构建“246”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
刊发日期:2024-02-0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晏大利

晏大利

曾建飞

曾建飞

陈瑜

陈瑜

周泰候

周泰候

陈川

陈川

  

  2023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推进新型工业,首次以党中央的名义召开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制造强市建设,部署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
  “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大足必落实”。过去一年,大足区紧扣服务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立足现有基础,找准“246”细分赛道,加快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凝心聚力做好“特色产业高地”这篇大文章。
  “2”即聚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专用车和摩托车及其零部件、再生资源及新材料2个主导产业集群,“4”即升级发展现代五金、智能电梯、锶盐、光电4个特色产业集群,“6”即培育打造集成电路及传感器、医药中间体及现代中药、新能源及新型储能、无人机及航空地面设备、机器人、食品及酒水饮料等6个领域细分产业集群。
  2024年,是现代化新大足建设从全面部署到纵深推进的重要之年,来看大足区经济信息委、大足区科技局、大足双桥经开区经发局、大足工业园区管委会、大足高新区管委会等部门“一把手”如何进一步加快构建“246”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推动制造强区建设?

  嘉宾
   大足区经济信息委党委书记、主任 晏大利
   
大足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曾建飞
   
双桥经开区经发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瑜
   
水镇党委书记,大足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周泰候
   
万古镇党委书记,大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陈川
   主持人
  
新渝报记者 余佳

大足区经济信息委党委书记、主任晏大利:
优存量、育新量、提质效,有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开大步
  “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据晏大利介绍,2023年,大足区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力以赴优存量、育新量、提质效,有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开大步。
  “优存量”方面,大力实施以数字化为引领的企业技改转型升级,引导原有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270余家,建成智能工厂1个、数字化车间16个、“两化融合”贯标企业52家,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普及率超过80%,推动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建成国家级绿色园区1个、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宇海、双钱2家企业入选工信部2023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盛泰光电入选工信部2023年5G工厂名录。
  “育新量”方面,突出项目招引和新品开发“双向发力”,先后签约绿源新能源摩托车、丹斯克新材料、亚星锚链等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59个、正式合同额超过623亿元,开工建设江西环锂、九天工业传感器等重点工业项目108个,有效助推工业投资增长31.4%、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44.7%,增速列全市第6位。引导企业开发全国首台无人驾驶换电矿卡、新能源全数字化冷藏车等新产品,车载摄像头量产供应比亚迪等知名车企,医疗摄像头供应开立医疗等上市企业,助推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7.4%,较全市增速高4.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营业利润增长43.1%,工业实缴税金增长77.1%。
  “提质效”方面,围绕助力“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大力实施制造业“亩均论英雄”改革,全年供应工业用地1800亩,盘活闲置用地153亩、厂房10.1万平方米,新建园区道路15.5公里,铺设综合管网48.4公里、电缆31公里,引导支持企业新建厂房113.1万平方米。
  晏大利介绍,2024年,为加快构建“246”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大足区经信委协同多部门制定了“一揽子”工程计划。
  实施产业结构优化工程,围绕建强2大主导产业、做优4大特色产业、拓展6大产业新赛道,释放特色优势,积极承接东部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通过龙头牵引、内扶外引等方式全力加快补齐补强产业链。
  实施企业梯次培育工程,确保2024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家,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达到112家、8家,培育年营业收入10亿级以上企业6家、50亿级以上企业2家。
  实施产业数智赋能工程,开展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推动大足数字产业园正式投产运营,确保2024年“上云”企业数量突破600家,数字化车间数量达到20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
  实施绿色低碳发展工程,健全绿色制造体系,推进资源循环利用,确保2024年绿色工厂数量达到13家,大宗工业固废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2年下降5.2%。
  实施亩均效益提升工程,在去年以来制造业“亩均论英雄”改革的基础上,开展闲置工业用地处置专项行动,及时出台资源要素差异化配置政策措施,正向激励、反向倒逼,把“亩均税收”不低于10万元/亩作为刚性约束,推动新增工业项目按“标准地”出让比例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确保制造业规上企业亩均产值、增加值增长6%以上,亩均税收增长10%以上,力争在助力全区“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中贡献更多更大力量。

大足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曾建飞:
以科技创新引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023年,大足区科技局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优化服务链、构建生态链,走深走实“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推动体系化创新整体效能显著提升。
  曾建飞介绍,2023年,大足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累计申报23.51亿元、增长93.35%。全年科技型企业新增280家、增长率为22.32%,为近三年最快增速,高新技术企业申报通过85家,创历史最高水平。
  “过去一年,围绕‘246’先进制造业集群,我们编制完成了五金、新能源摩托车两个产业技术路线图,紧扣产业技术图谱中‘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推行‘揭榜挂帅’制度。”曾建飞表示,2023年,大足区科技局不断建强创新平台和主体,构建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科技创新孵化体系,筛选出盛泰光电红外热成像的测温标定算法开发等13件关键核心技术需求,不断引导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全区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43%(全市排位提升6位,列第11位),首次超过全市平均水平(2.36%),提前3年完成既定目标。
  同时,大足区科技局依托“足智网”搭建科技人才库、入库2578人,全区研发从业人员超3000人;技术合同成交额5.35亿元、增长93%;帮助442家企业获得知识价值信用贷7.52亿元,引导商业贷款2.78亿元,持续开展“两挂三员四进”科技服务活动,加速推动技术、资金、人才、数据等各类生产要素向科创企业、制造业企业有效集聚。
  “今年,我们将接续奋斗、向新出发、再求突破,以科技创新引领推动全区加快构建‘246’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据曾建飞介绍,2024年大足区将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达到210家以上、1600家以上;培育工业设计中心10个,盛泰光电创建国家技术创新平台,建成锶产业研究院;实施“揭榜挂帅”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个,实现科技成果登记100件、科技成果转化10项,技术合同交易额5亿元以上;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余额1.5亿元以上;选派技术经纪人3名以上、科技特派员20名以上,进行创新激励“一件事”应用开发和试点推广。

大足双桥经开区经发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瑜:
聚焦主体培育,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2023年,双桥经开区规上工业企业产值累计完成227.8亿元(不含产活)、增长7.3%,占大足区规上工业企业累计产值的55.3%。其工业投资完成15.38亿元,增长32.8%,技改投资完成4.55亿元,增长26%。
  据陈瑜介绍,为深度融入全区“246”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构建,2023年,双桥经开区形成以“做强汽摩、做靓电子、做精静脉、做细新材料”为核心的主导产业发展思路。
  做强汽摩,引导汽摩及零部件企业向智能网联新能源转型。2023年,大足推动全国首台无人驾驶换电矿卡成功下线,新能源全数字化冷藏车等亮相“西洽会”,氢燃料电池翼开启厢式车投用,加快专用车柔性生产和智能制造共享平台建设,着力推进专用车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和国家智能专用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
  做靓电子,做强大足区笔电塑胶机身机壳配套产品,打响笔电机壳大足造。过去一年,延展完善光电产业链条,加大车载、安防和医疗等摄像头开发力度,争取市级产业基金支持,积极布局半导体先进封装,全力打造“西部光谷”。
  做精静脉,引导企业开展废钢铁、再生铅和废弃电子等行业准入认定,建设专业化、绿色化、现代化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积极争取纳入全市静脉产业综合型园区示范,加快打造全市静脉产业综合型示范园区,建设门类最齐全、链条最完整的静脉产业基地。
  做细新材料,编制《锶盐新材料产业园发展规划》,完成化工园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产业发展指引和“禁限控”目录;高标准建设锶盐新材料产业园,全力建设“世界锶都”,2023年12月锶盐新材料产业园已成功通过化工园区认定。
  “2024年,双桥经开区经发局将进一步聚焦主体培育,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聚焦招大引强,提升产业能级,聚焦环境优化,提升服务时效。”陈瑜表示,今年,双桥经开区经发局将实施制造业中小企业“苗圃”“育林”“参天”梯度培育行动计划,力争培育国家“小巨人”1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区级设计中心3家;大力开展“链长”招商、平台招商、场景招商、产业基金招商,瞄准重点行业100强、央企国企、上市公司等优势企业,实施全产业链招商扩链,着力引进1—2家龙头型企业;坚定不移贯彻“1224”服务企业理念,进一步优化办事大厅“一站式”功能,力争项目可研审批由法定的15个工作日再压缩到5个工作日,缩短项目前期手续所需时间;持续做好企业服务;建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信息库,及时掌握每年新引进、新开工的工业项目建设进展等情况,指导企业做好光电产业、新材料产业新兴产业认定,力争新增战新产业工业企业4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工业企业4家。

龙水镇党委书记,大足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周泰候:
助力全区特色产业高地建设再上新台阶
  围绕“246”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建构,大足工业园区已形成了以现代五金、装备制造、智能家居、新型材料为核心的产业格局。其五金产业集群于2023年先后被工信部和科技部认定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邓家刀”成功上榜“中华老字号”品牌;园区电商产业园荣登商务部“2023年综合评价成绩突出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名单。
  据周泰候介绍,过去一年,大足工业园区不断强化招商引资力度,围绕现代五金、装备制造、模具、新型材料等特色产业大力实施招商引资,签约项目35个,正式合同额达到141亿元。去年新签约的项目中,大足钢材加工配送(成渝)基地、亚星新重庆重工、河北合聚紧固标准件三个项目刷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园区速度”。
  园区产业科技含量不断提升,2023年新增入库科技型企业达82家,科技型企业累计达到617家,杰利来、凯罗尔等7家企业成功申报专精特新企业,28家企业成功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完成29家制造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固豪木业成功认定市级工业设计中心,渝发智能科技成功认定重庆市数字化车间,恒洪教学设备成功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同时,为提升项目建设速度,去年大足工业园区还创新建立了精简审批、全程代办、容缺审批“三项服务机制”,这一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项目用地、水电气路讯管网等基础设施供给保障。2023年园区实施重点产业项目21个,科思迈电子器件、炬特开关电源等8个项目已建成投产,大朝电脑一体机、九天工业传感器等6个项目完成主体建设,其余项目均按序时进度打表推进。
  “2024年是改革攻坚突破的奋斗之年,我们将锚定区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立的奋斗目标,积极融入和服务‘246’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构建,助力全区特色产业高地建设再上新台阶。”周泰候表示,今年,大足工业园区将大力实施制造业中小企业“苗圃”“育林”“参天”梯度培育行动计划,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技改研发投入,推动功华车业、中南巨隆等企业申报重庆市工业设计中心,邓家耀和刀具、重铝新材料等企业创建数字化车间,加快创建市级模具研发制造基地;全力推进大朝电脑一体机、九天工业传感器、灯饰产业园等项目建成投产,富牌收割机及后置旋耕机、耀和五金刀具智能制造、富宇智能装备及成套设备等项目完成主体建设;围绕“以商招商、驻点招商”做文章,加强与安徽中恒集团、华亿智能装备、九为新材料、五金市场采购贸易园等项目的对接洽谈,着力扩大招商引资。“同时,今年我们还将建立园区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以‘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方面的实际困难,帮扶指导企业抓好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底线工作,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周泰候说。

万古镇党委书记,大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川:
全力创建国家高新区
  近年来,大足高新区加快融入并服务于“246”先进制造业集群建构,已经形成了以智能电梯、新能源汽摩、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为主导,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3+N”产业格局。
  陈川介绍,目前,大足智能电梯产业八大系统已齐全,电梯年产量占全市1/3,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电梯产业基地;园区新能源汽摩产业发展迅速,集聚整车生产企业23家、配套企业100余家,正加快成长为全国新能源摩托车三大制造生产基地之一;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方兴未艾,形成了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无人机等特色产业集群。
  2023年,大足高新区坚持特色化、集群化、数智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先后获批“国家级绿色园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国家电梯质检中心大足电梯产业创新基地”。园区创新活力持续迸发,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共39家,新入库科技型企业34家、共133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7家、共25家,新增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累计3家,“双倍增”行动成效明显,创建绿色工厂2个,数字化车间4个。
  陈川表示,过去一年,大足高新区创新“以投促招”“招投联动”模式,成功签约绿源项目,完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以上。引进富士达、日立、三菱等5个智能电梯DC项目,年仓储转运电梯整机1万台,全部运营后将带动配套企业产值增加约7亿元。
  过去一年,大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成功申报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为两地企业服务200余起;“师姐招商”“项目秘书”服务机制不断深化,“电梯恋人”展现青年干部担当;“一企一策一专员”包联机制为企业融资2200多万,全年新培育市场主体606个,增长12.6%;道路、厂房、电力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累计建成道路35公里、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创新中心8万平方米,大雄110kv变电站进入招标阶段,企业满意度达99%。
  “下一步,大足高新区将坚持‘实业为本、制造强区’,紧扣‘246’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推动高新区成为全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全力创建国家高新区。”陈川表示,2024年,园区将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新能源摩托车建设基地和智能电梯示范园建设。全力构建产业“生态圈”,坚持“抓龙头带生态”,推进补链延链强链,提速建设绿源新能源摩托车、台铃电动车(二期)、五星钻豹等项目,支持推动智能电梯向新产品、新应用场景转型。全力升级企业“朋友圈”,加强精准招商、专班招商、资本招商,着力引进领军型、链主型企业,瞄准产业新赛道,择优布局无人机、航空零部件等项目。全力做优做特“服务圈”,坚持“1224”服务理念,加强招商全生命周期服务,深入推进科技创新赋能增效,努力做到“渝事好商量,万事好解决”。今年,力争引资100亿元以上,实现规上工业产值增长20%,税收增长30%以上,为加快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建强链接成渝的“两高”桥头堡贡献力量!
  本组图片由新渝报记者瞿波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