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夫
说大足石刻是重庆旅游资源的“金字名片”,应该谁都不会反对,甚至连微词也不会有,即便是“杠精”也无言反驳。这不是武断下结论,是事实就摆在那里,谁都无法反对:世界八大石窟之一,重庆市唯一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首批AAAAA级景区……还有很多桂冠,不用一一列举,仅此几个足矣,恰如闻一多先生盛赞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一般。
笔者在上期的“石马篇”中已提及大足石刻是一个集合概念,广义的指大足境内在唐、宋两代(主要是宋代)凿刻的75处、5万多尊摩崖造像,铭文10万余字。主要是宗教人物的形象,也有一些世俗人物和风土人情的造像;狭义的指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等五座山中的石刻,1999年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全人类共同宝贵财富的,就是这个范围,代表大足石刻,其中宝顶山则是大足石刻核心景区所在地。一般人把宝顶山当成大足石刻的全部,属于误读,但也不算大错,因为宝顶山石刻就是大足石刻的代表作。同时,必须公道地说其他四座山的石刻同样精美绝伦,还有各自的特色,只不过在体量上要明显地小不少。
没错,宝顶山石刻坐落在大足区宝顶镇,镇与山同名,镇因山得名。宝顶镇是守护世界石窟艺术巅峰绝唱的千年宝地,因宝顶山石刻而成为著名的旅游文化重镇,且拥有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十佳生态文化旅游乡镇等一众头衔。
当回向导:宝顶镇的方位
游览过宝顶山石刻的人士都知道,景区距大足城区很近。这个感觉是对的,只有几公里。先不妨捋清一个简单的关系:宝顶石刻在宝顶山景区,宝顶山景区属于宝顶镇的极端重要组成部分,三者就像一个同心圆,分别是小圆、中圆、大圆。那我们就从母体宝顶镇说起吧。
大足形似宝石,城区居中略偏北,但南北狭长,宝顶镇在城区的东北方向,在整个大足是正北居中的位置,左右分别与潼南五桂镇和铜梁双山镇、小林镇接壤。
域内交通便利,距渝蓉高速公路下道口仅几分钟车程,铜荣路、小大路、宝中路、化龙河和在建中的大铜高速、环城快速路穿境而过;有高速路与重庆中心城区连接,相距62公里。
宝顶镇属低山、深丘地区,峰峦起伏,沟谷陡深,海拔高度多为400~500米的山地。土壤以沙及紫色土为主,四季分明。有化龙水库、丰收水库及2条水渠、178口山坪塘,其中地处宝顶山脚下的化龙水库是中型水库,水域面积2.1平方公里,平均深度高达25.4米,库容量2200万立方米,比杭州西湖大六成。
宝顶镇作为宝顶山石刻的载体,非常特别且重要,有必要简述其历史沿革。清代以前叫香山(香火旺盛之山),未独立设置乡级建制,民国十七年(1928年)从回龙镇析出,建香山乡。1958年改为香山公社,1967年改为东方红公社;1977年更名为宝顶公社,1984年改名宝顶乡;1993年因撤区并乡建镇而定名宝顶镇;2003年将化龙乡并入,仍名宝顶镇,即当下的管辖范围,近64平方公里,属于中型以上镇。
宝顶镇既有底蕴深厚的石刻文化,又有丰富的人文历史、自然景致,决定其产业为两只拳头:旅游业、农业,是典型的文化旅游名镇、生态农业大镇,是重庆市委、市政府命名的市级文明镇。概括地说,宝顶山石刻精美绝伦,化龙水库风光秀丽,乡村盘山游览公路蜿蜒曲折,像一条条“美丽腰带”,共同打造出集休闲观光、文旅体验、美食品尝为一体的全域旅游特色镇。
一只拳头是产业发展多元融合,依托樱桃、脆李、粮油、荷莲、黑山羊、葡萄、草莓等产业,化龙跳水鱼一条街和宝顶老街等文旅资源,坚持农商文旅功能融合、业态互补,以拓空间强服务盘活存量,以新赛道抓亩产培育增量,以优产品促融合提升质量,广辟增收途径,搭建增收平台,实现富民富镇的目标。
另一只拳头是大力发展精品旅游,实施宝顶山石刻景区保护提升工程:核心景区扩大5倍,建成“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博览园”;历时8年完成的国家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千手观音金光再现;全国最大的石质文物博物馆——大足石刻博物馆全面开放;“千年寺庙”圣寿寺修缮工程全面完成;宝顶架香庙会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成功举办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一年一度的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暨宝顶香会节是重庆市政府批准的地方保留节会。
宝顶山石刻景区成功纳入全国首批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并在旅游形象品位不断提升的同时,聚焦把闲置资产转变为优势资源,把金字招牌转变为小镇人气,引导现代农业、餐饮服务业转型升级,“最美腰带”配套更完善,全镇旅游在品质提升、功能健全、服务优质上取得新成效。
当回导游:宝顶山景区的容颜
在三年疫情的冲击之后,2023年经济刚开始复苏,宝顶山景区接待游客仍然超百万人次,共同述说千年石刻文化,探寻宝顶景区独特魅力。
依托宝顶山景区资源优势,着力提升游客体验感、安全度和满意率,全力打造“魅力宝顶”这张金字名片,让游客从吃、住、游、购、娱等方面产生美好、难忘的深度体验感、愉悦感,产生文化认知、认同。
国人有讲究饮食的传统,又一度有过忍饥挨饿的痛苦记忆,彼时的“好吃狗”,如今称“美食家”,是“富起来”的标志之一。美味佳肴、特色佳酿、浓淡香茗,往往是一地、一城甚至一省的名片,或者记忆、代称,是带动文旅发展、活跃地方经济、提升整体形象的重要内容。
宝顶有食用荷莲的历史,现有荷塘上千亩,不断创新延伸荷莲产业链,打造出以荷叶茶、荷叶精酿啤酒为主的“石刻乡里”品牌,还生产藕粉、莲子、荷叶糕点、荷叶面条等荷莲系列食品,不断完善以大足石刻为主题的特色旅游荷莲产业,荷莲的芳香浸润着石刻的文化。特别是荷叶茶汤色澄明清亮、口感清爽,一股淡淡的荷莲味很别致,常喝能减脂降血压,具有缩小“啤酒肚”之功效。荷花精酿啤酒作为亲民价格的饮品,配上具有宝顶特色的荷花宴,可谓一绝。
化龙跳水鱼获评“首批重庆地标菜”,在宝顶已形成跳水鱼一条街,是大足的一张特色美食名片。选用化龙水库的原生态鱼烹调,入口爽滑,麻辣鲜香。本地特色宴——水八碗,讲究就地取材,荤素搭配,老少皆宜。宝顶龙香红豆腐,细腻咸辣,是不错的下饭菜。禅贡红米,亦远近闻名。
风景名胜区往往远离景区,存在游客住在城里、辗转车马劳顿的问题。宝顶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游客可以在景区住下来、留下来、静下来、隐下来,暂别城市喧嚣,听蝉鸣、观花月,倾听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与自然为伴、山林为友,感受生活原本的自然与美好,一时忘却世俗烦扰、生活烦恼。
游客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此地既有高端主题文化精品“宝顶小住”,也有很亲民的民宿。一是自然休闲湖景民宿“吴家小筑”,还原千年农耕韵味、巴渝原乡风貌;二是校园怀旧风民宿——古佛学堂,依托古佛小学原有建筑改造而成,尊重自然,依山而建、整体设计,保留了学校原始的房屋结构框架和校园风格,增加了现代生活的设施设备。包括教室、教师宿舍、校长室等主题房间,还有食堂、小卖部、活动室功能房。
学堂周边既有数处石刻造像可免费观赏,更有李子采摘基地、樱桃产业带、柑橘采摘园、生态鱼钓场等乡村旅游体验地,农文旅配套较完善。适合非遗体验、康养休闲、家庭亲子游、主题聚会等。还有“民宿+非遗”“民宿+民俗”“民宿+体验”等活动,让游客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品尝农家土菜,感受乡土风情。
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宿已成为旅游住宿业中的新兴力量和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载体,成为宝顶山景区丰富旅游业要素供给、提升游客体验感的重要措施。
现在该说到“游”了吧?且慢,因为大足石刻博大精深,对一般游客而言,哪怕学历再高,如果缺乏相关的文化素养和人生阅历,都“不大看得懂”,觉得很玄奥神秘、不可思议,甚至看得一头雾水。因此,有必要像学生预习功课一样,先走进数字影院,沉浸式体验大足石刻“这一天才的艺术杰作”。这是石刻文化与数字科技的完美结合,通过新颖的形式、全景的视角让游客们近距离感受、了解大足石刻的前世今生,让大足石刻真正“活”起来。
大足石刻数字影院,可容纳600多人同时观看,获评国家首批“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8K球幕影院,杜比全景声与高分辨率球幕相结合,声效配合360度全景画面,各种环绕声分布周围,让观众身临其境。4K影院同样采用杜比全景声格式,声场层次感清晰,音效细腻饱满有深度。比邻而居的两座数字影院,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体验、文化享受,感慨“一眼千年,宛如初见”,在秒读波澜壮阔的开窟造像史中,深切感悟大足石刻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与此同时,“云游·大足石刻”元宇宙文博项目已启动,助推数字文旅融合。项目基于先进的云计算和数字孪生技术,通过三维扫描,对大足石刻进行实景数字化还原,实现“线下旅游,线上云游”的新旅游业态,非常有利于文物资源的永久保存。
游客服务中心刚建成投用一年多,除了数字影院、石刻博物馆,当然还有旅游综合服务、文化展示、配套功能等,深入挖掘大足石刻丰富的文化内涵和IP价值,探索传统石窟文化艺术的现代化表达,推出了1000余款文创产品,琳琅满目,绚丽多彩,包括匠心传承、现代创新、生活美学、文学艺术、IP联名、旅游服务六大板块。产品独有的创意设计,既贴近生活,又能引导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从题材到审美都深深烙上了中国印,闪耀着中华智慧的圆融之光,深受消费者喜爱。
此地有国家级、市级、区级“非遗”——大足石雕、大足剪纸、大足棕编等,还有一批在专业领域获奖的文创产品。比如天冠赐福匠心系列首饰,设计提取了宝冠元素,采用银、宝石、贝壳多种材质,呈现出大足石刻古典雅致的艺术美感,已荣获2023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铜奖。比如石雕系列般若莲心香台,设计灵感源于石刻造像,已荣获2023第四届“重庆好礼”旅游商品铜奖,也成功入选中国好礼产业促进计划2023~2024年度推荐产品。此外,大足区将继续摸索用产品展现人文特色、让产品诠释石刻文化,挖掘大足石刻的文化元素,设计出更多“精美、有趣、实用”的文创产品。
宝顶镇十分珍视石刻这一赓续千年的珍贵财富,将传承石刻文化作为使命,全面实施石魂教育、弘扬石魂精神,宝顶实验小学增设了剪纸、版画等特色艺术课程,精心培养了一批“灵心慧性、健体怀艺”的石刻小导游、石魂小传人,因为“慈、善、孝、义、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石刻蕴含的人生哲理定能帮助孩子们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总之,宝顶山景区不仅有千年石刻积淀的“文化味”,也有乡村的“烟火气”,魅力十足,无愧盛誉。笔者特别感兴趣的是大足石刻博物馆——以石窟寺遗存与石刻造像为主要藏品的专业博物馆,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重庆市青少年教育基地、重庆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庆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重庆市科普基地等。2011年与重庆大足石刻研究院合并,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体制。
博物馆规模宏大,建筑面积近2.8万平方米。文物主要包括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五山”石窟及库房藏品,涉及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文物库房藏品现有藏品673件(套),实有6489件。作为展陈世界石窟艺术发展主线和大足石刻基本特质的石窟寺专业博物馆,于2015年6月13日建成投用,展陈面积5000平方米。基本陈列《艺术涅槃——大足石刻展》,分为7个单元,展示出佛教造像艺术从古印度传承到中国并最终在大足石刻呈现巅峰辉煌的历程。
当回解说员:宝顶山石刻的无穷魅力
说过宝顶镇、宝顶山,宝顶山石刻闪亮登场。进入宝顶山石刻的核心景区后朝前看,整个景区像一个半弧形的马蹄镶嵌在青山绿水间,而西面则完全敞开,这样的选择和布局蕴含着雕凿者的匠心独运:从空中俯瞰,整个宝顶山就像一朵永远盛开的金莲花,而释迦牟尼出生时天花乱坠,地涌金莲,由此可见是难能可贵的佛国洞天;佛经记载,佛祖从西天而来,宝顶山西面敞开,就是迎接西天来的佛祖,游客也是从西面迎接进入,就是随佛祖而来,当然是与佛有缘之人。
大足石刻起于初唐,盛于两宋,代表了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世界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其蕴含的“慈、善、孝、义、廉”等传统价值理念,充分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生命力。有一段简要的话可大致概括大足石刻五座山的主要艺术代表:宝顶山的菩萨北山的观音,南山的石龙石门山的接应,石篆山的志公有杆秤。
宝顶山石刻开凿于1174~1252年,即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历时近80年建造完成。它融合儒释道三教思想,以圣寿寺为中心,包括大佛湾、小佛湾等13处造像群,共有摩崖造像近万尊,核心景区是大佛湾,题材主要以佛教密宗故事人物为主,整个造像群宛若一处大型的佛教胜地,展现了宋代石刻艺术的精华,以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像、千手观音像等最为著名,其中千手观音像被誉为“世界石刻艺术之瑰宝”“天下奇观”造像。
华严三圣龛,悬空重量近千斤,匠师巧妙地将重心引到主像身上,千年不坠。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力学原理,又不违背褒衣博带的造像规律。匠心设计令人叹服!属于中国的技艺、美学、智慧之汇集。历经千年,石刻如故、海棠依旧。
千手观音,千手千眼,千姿百态,是世界最大的集雕刻、彩绘、贴金于一体的摩崖石刻造像。中间的卧佛长达31米,显露半身,造像意境博大而有魄力。千手观音如雷贯耳,在此800多年,经历岁月的侵蚀和风霜,满目疮痍,笔者数年前来参观,听见旁边素不相识的游客小朋友问家长“为啥千手观音要哭鼻子呢”,令人唏嘘,想必当年雕刻千手观音的工匠先辈们也不会答应。为了还原千手观音有生命、有温度、有尊严的美神本色,在旧的崖壁上焕发出新的光芒,重新金光闪闪,让人顶礼膜拜。重庆市、大足区、大足石刻研究院付出了艰苦的努力。用一串数据来说明:历经整整8年时间,110多位研究人员、工程师、工匠,3.2万多个工作时间;1900多斤矿物质粉打“脂粉粉底”,用毛笔、镊子、棉签一点点黏合上去;粘上去再贴金箔,仅如名片大小的金箔就贴了150万张!环环相扣,丝丝入里,看不出一丁点缝隙,完全是以情怀、用智慧、用科技成就了现在美轮美奂、精彩绝伦的千手观音。“慈悲犹在,容颜却改,妙手回春,辉煌重现”,焕发出新的活力,延续千年石刻故事。专家们以承载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担当,以专业的技能、超强的耐心、高度的责任心和坚强的毅力,坚持做好文物守护者。
宝顶山石刻有一龛雕像叫“六道轮回”,主要是告诫世人要有敬畏之心。六道:天道、地狱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阿修罗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是上三道,地狱道、畜生道、饿鬼道是下三道。当今行善、必升天道,现在作恶,必下地狱。这就形成一个因果流转轮回。用当代人的视角看,自然会看到敬畏,敬畏法律、敬畏规则、敬畏事业,敬畏每一个人。一路走来,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生命的一道风景,也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为什么轮盘要轮转,是因为两边有两组人,左边是文官和武将,代表的是权力,右边一个青春美少女,一个猴子仰望着青春美少女,左手扯着少女的衣服,右手遮着自己的羞部。这就是欲望、诱惑、色。有权有色,就有可能导致轮盘轮转,所以要把握好权力,同时要知道戒惧,有权不能任性,美色不能随便去靠近。然后地上就有一个猫鼠图。猫蹲在地上想吃老鼠,吃不到,求食不得。老鼠在竹子上不敢下来,求生不能。所以,人之贪欲、苦之本也。一个人有了贪欲,痛苦就伴随一生。这就是知道初心、知道敬畏。
这是古代先人用智慧,用他们的才华给后世流传下来宝贵的文化瑰宝。然而,哈姆雷特只有一个,但一千个读者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博大精深的大足石刻让人产生共情共鸣有多厉害?或者究竟会把人感动到什么程度?起码有三个方面。
首先湿润你的眼。比如父母恩重经变相那幅图有十个画面,先从中间看起,然后往两边分别看,中间那幅图就是父母年轻时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走进婚姻殿堂祈求多子多福。然后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继而含辛茹苦抚养孩子。孩子幼时,左手拿着馒头,右手攥着母亲乳房,吮吸母亲甘甜的乳汁,不断地索取,母亲无私地付出。晚上孩子尿床了,母亲把孩子推离湿处,自己睡湿处让孩子睡干处,叫推干就湿,是人世间最深重的恩德。人人皆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一代代传承下去。到了一定的年岁外出求学,这个画面最右边那幅图案,就是翩翩少年春光满面,意气风发地盯着诗和远方,心中想着可爱的姑娘,忘却了身后的爹娘。但是儿行千里母担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首唐诗恰如其分地作为大足石刻的一则铭文。最后一幅画面是年岁已长的儿女回到年迈的父母面前尽孝道。不言而喻,儿女走得再远,飞得再高,家永远是他们最温暖的港湾,父母永远是心中最柔软的牵挂。所以1986年1月31日,邓小平同志来参观时说了一句“这完全就是中国的了”,表达的是佛法教义当中体现的价值理念,通过中国先人智慧文化的结晶,用那些鲜活的画面、生动的场景来展示出博爱的情怀。每一个有良善之心、感恩之情的人走到这里都不由得“湿润你的眼”。
其次是磨砺你的心。在《牧牛图》就会看到其中的感悟。这12个画面中有3个十分经典。第一个画面牛往山上冲,牧人使劲拉都拉不回来,叫做“未牧”,即未调服之意。牛的天性就是往山上跑,牧人的职责就是要拉它回来,可以理解成“小我”,心有杂念、各有所需,但只要不过分,那就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经过“鞭打快牛”“回头是岸”等,用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人的心性。另一幅画面非常经典,两个牧人席地而坐,手挽着手,肩并着肩,交谈甚欢,一个人说得眉飞色舞,一个人听得喜笑颜开。牛在干什么?竖着耳朵,侧耳倾听。这幅景象表达的就是“大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乐融融世界大同,那就是当年“我们”生活在大丰大足丰衣足食之地,心情愉快身体健康,衣食无忧,晒晒太阳、吹吹牛,聊聊天,摆摆龙门阵,展现出当年盛世,包括盛唐和两宋时期的文明。可以说中国俗话说的“吹牛”是从大足石刻这幅画面当中得来的。从“小我”走到“大我”,还要经历风雨、坎坷,然后走到再一个画面。这个画面是三个元素:一是天空当中一轮皎洁的明月,二是地上盛开的荷莲花——佛和观音坐的就是莲台,而荷莲花的寓意非常好,冰清玉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核心要义体现在中间的那一首诗当中,这首诗有八句话,关键是四句话:“了了了无无所了”,了了了了,什么都没有了;“心心心更有何心”,还在想念什么,惦记什么?最后“人牛不见杳无踪,野花芳草自丛丛”。万事万物一片空灵,只剩了绚烂绽放的野花。所以,一个人的成长何尝不是从“小我”到“大我”,最后到“无我”的心路历程?这就是“磨砺你的心”。
然后会燃烧你的梦。人们所有的梦想都可以燃烧起来。此地在千手观音那里燃烧。气势恢宏、精彩绝伦的千手观音给人启示。一是人人都可以活成自己心中的千手观音。千手千眼普度众生,第一要有能力,第二要有情怀,就是个人幸福和人生幸福的区别。人生的幸福就是让更多的人得到幸福。通过自己努力,不止成就了自我,也奉献他人,这何尝不是自己心中的千手观音?二是千手观音的手。佛经里面说十只手以上的观音都叫千手观音,这里的“千”意为多。宝顶山的千手观音在修复中确认了手的准确数目:1007。很多人问,这不成了断臂维纳斯吗?为什么要少1只呢?应该是1008只才对,因为国人对“8”很期待。水浒英雄有108位,孙悟空翻个跟头十万八千里,那为什么偏偏是1007只呢?不是古代先辈们忘了,而是刻意给后世留下悬念!在真正的艺术面前,我们要用跪着的心灵去仰望。走近佛像,你会情不自禁伸出自己那只质朴的、温暖的手跟千手观音来一次牵手之旅,这不就是1008只手吗?这就是心手相牵、成就未来。
不辞辛劳或千里迢迢来参观大足石刻,就是来感受其博大精深石刻文化。总的来说可以从以下五个层面去学习、领悟。
一是叹为观止的雕刻技艺。大足石刻首先让人强烈感受到的是其极为精美的雕刻技艺。无论从雕像的头饰花冠、衣纹服饰、还是到神态各异、逼真传神的表情,无不让人感叹古代先贤的匠心独运和高超智慧,特别是巧妙运用声光学、力学、材料学等原理,有效地保护了大足石刻,迄今基本保持完好,真是“慈悲容颜犹在,金纹依然耀眼、佛光千年普照,屹立千年不倒”。同时,大足石刻规模宏大、布局巧妙合理又自成体系,让人参观时犹如在读一本故事完整的连环画。
二是浅显易懂的佛教经典。众所周知,佛教产生于印度,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其间经历了很多的分化、纷争,最终在中国生根发芽,为大众所接受,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印度佛教在神州大地中国化、本土化、世俗化,而这“三化”最突出、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当属大足石刻,通过与北方几处著名石窟寺的刻意对照而得到印证。宝顶山石刻中的释迦牟尼行孝图,牧牛图,父母恩重经变相等,都是以世俗的、浅显易懂的故事来揭示玄妙的佛教经典教义。
三是寓教于乐的核心价值。大足石刻里面蕴含着非常丰富的行善积德、尽忠尽孝、爱国持家、谨守清廉、坚定信仰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里面挖掘出来的、自成体系的爱国主义文化、孝廉文化,使之成为重庆市孝廉文化教育基地,目前正在申报成为国家级孝廉文化教育基地。
四是跌宕惊心的皇家(祈福)故事。宝顶山石刻里面隐藏的一组惊天秘密正在被一一解开……先点题而已,留待下一节内容稍详细叙述。
五是“三教”合一的包容智慧。在石篆山石刻和暂时未入列的妙高山石刻,都有一组反映儒、释、道“三教合一”的造像。儒家、道家、佛教的创始人同在一个洞窟坐而论道,实属罕见。这反映了来自印度的佛教与根植于中国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的交流融合,可以和谐共生,充分表现出中国古人的高超智慧和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开明开放文明思想,雄辩地证明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一直是热爱和平的伟大民族!
当回推介人:宝顶山石刻的千古之谜
大家有个非常感兴趣的共同问题就是大足石刻的起源。
大足石刻的起源来自佛教,佛教的起源则来自印度。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是一个人类智慧迸发、群星璀璨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在世界不同区域形成了三大轴心文明,即中国先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其中佛教文化就是古印度文明的突出代表,于公元前600年由释迦牟尼创立。如今全球公认有十大石刻,其中印度三处、中国六处。
印度的阿旃陀石窟、埃勒凡塔石窟、埃洛拉石窟成就了印度石窟艺术当中的精华。当年佛教意欲作为文化传播进入中原,但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横亘在中间,就只能沿着它的西北方向,先走到阿富汗,巴米扬大佛应运而生;然后继续往西北方,其中一个关口就是天山与喜马拉雅山的交界处——现在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于是在中国版图上有了第一座石窟——克孜尔石窟,也称千佛洞,洞中是壁画。再从天山南麓进入天山北部,就与最重要的一条道路——丝绸之路交会了。沿着东南方向,走到敦煌,366年开始建造莫高窟,也是壁画。后来沿着河西走廊,走到现在的甘肃天水,就有了麦积山石窟,是泥塑形式,反映我国泥塑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384年处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的首都在平城(今大同),于是就有了大同的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石窟前几十年由皇家所建,后来年份由民间建造。出现断代是因为当年北魏孝文帝的一个重大决定——迁都洛阳,于是就有了洛阳的龙门石窟。魏晋南北朝时期很短暂,然后进入大一统的隋朝,但隋朝更短,仅37年就被唐朝取代。初唐李渊、李世民、李治之后进入武则天时代,龙门石窟问世,最大的一尊是卢舍那大佛。很多解说人员都讲卢舍那大佛气势恢宏母仪天下,其原型是武则天,或者是为她塑造永恒的替身,因为她捐了2万贯钱。周武中兴之后经历开元盛世,进入755年这个重要年份,爆发“安史之乱”,祸害8年,763年才结束,唐朝开始走下坡路。
755年唐玄宗、杨贵妃开始逃难,逃到马嵬坡发生了兵变。兵变是太子李亨发动的,他向父皇禀告,杨贵妃是红颜祸水必杀,她香消玉殒才能转危为安;您到成都去安享晚年,皇儿在这里招兵买马,重振王朝。但李亨对父皇食言而肥,在宁夏灵武宣布登基,史称唐肃宗。被成为太上皇的唐玄宗继续带领大批石刻工人,翻过秦岭进入四川广元、遂宁、成都平原、乐山,于是就有了乐山大佛,再往东就进入简阳、乐至、安岳,最后到了大足。大足自古大丰大足,几无战争、饥荒,因此这些石刻工人在大足安营扎寨、安居乐业、安心雕刻,成就了大足石刻。
这就是大足石刻的起源。不难看出,作为石刻的石窟艺术,云冈石窟是起始,龙门石窟是发展,大足石刻在雕刻技艺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是巅峰,也是绝唱!被全球誉为“东方艺术明珠”,也被公认为规模之宏大、艺术之精湛、内容之丰富、保存之完好,为世界罕见,也绝无仅有!这既是世界文明相互交融的结果,更是中国石窟雕刻文化在内容、技艺上臻于最高境界与水平的集中表现!换句话说,从艺术和价值上,从大足石刻无论多高的评价,都不过分。有研究者用诗意浓郁的语言对大足石刻进行膜拜式抒情,值得诵读:您是绚烂千年的容颜,您是黑白无声的诗篇,您是大江山川的滋养,您是母亲温暖的爱怜!在这里,一眼越千年,凝望代代相传的精神家园;一步一春秋,追寻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脉!大家到大足石刻、宝顶山走一走,走过那些年轮,就走过那一段沧桑的岁月,也就追寻到我们内心深处的根与魂!
是的,大足石刻是一部大书,承载着人性的光芒,也承载初心、信仰,承载着执着、担当、敬畏、活力。据宝顶山碑记载文,本地僧人赵智凤5岁出家,学习佛法教义和悬壶济世之术,16岁外出深造,19岁回到宝顶山开始主持建造宝顶山石刻,穷其一生,七十余载历经万难,最终成就了这一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但是,几个关键问题十分“致命”,困扰后世人800多年:建造如此浩大的工程,放在今天也惊天动地,有人初步估算过,如果用现代货币计算,保守估计要建成宝顶山石刻至少得耗资20亿元,可能采取的四种方式——寺庙香火筹集,供养人供养,水陆法会筹集,当地官府支持,都是杯水车薪,没有雄厚资金作后盾根本不可能实现,赵智凤只是一个19岁的僧人,又怎能完成如此巨额资金的筹集呢?
为何选择宝顶山而不是别的地方建造?
如此浩繁的惊天地泣鬼神的经天纬地工程,必须有周密的策划、详细的规划、精心的布局、佛教教义的表达、佛经故事的表现等,背后是怎样一个巨无霸团队?
始凿于晚唐的大足石刻,绵延近400年之久,极盛时期是在宋代尤其是南宋。宋朝留给后世最大的财富是辉煌灿烂的文化,但大足石刻这一南宋史上极具代表性的标志性文化艺术成就,南宋史上居然没有任何记载,令人十分费解。这背后的真相让后世如何探寻呢?在大足其他四座山的石刻中,常能见到供养人的名字、记载、雕像等,唯独宝顶山石刻没有,这着实让人匪夷所思,迄今除有赵智凤的碑记外,只留下了好几处南宋官员的名字和题刻,那么这些官员到这里来干什么?为什么赵智凤在建造宝顶山石刻时故意留白,等待这些人的出现?他们之间有某种关系吗?这是刻意隐瞒还是另有隐情,背后隐藏着一个什么样的惊天秘密?
因为时势,宝顶山以及宝顶山后面已完成基础工作、准备继续雕凿的岩湾突然中止了雕凿,这个因时势而起又因时势而停的伟大工程,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时代暴风骤雨?
以上几个都是“大问题”,“小问题”就更多了,比如,美丽生动的养鸡女为什么要放到地狱经变相中间,难道养鸡也有罪,得下地狱?截膝地狱中,造酒的、劝酒的、喝酒的除要遭受种种磨难外,统统都要下地狱,恨酒恨到如此地步,这是多重的深仇大恨啊?表达的是什么呢?
历史滚滚向前的车轮总是在无情地碾压,个人的命运、使命在任何时代都与当时国家、民族、时代的命运和使命不可分割,紧密相连;国家、民族和时代的命运和使命,主宰着个人的命运和使命。
要回答上述众多问题,必须将目光投射到赵智凤所处的时代,从那个时代的狂飙与微澜中寻找答案,将目光聚焦到南宋第三位皇帝宋光宗赵惇身上,去了解他的历史、际遇,就能层层拨开笼罩在那个时代和宝顶山的重重迷雾,从而揭开一段鲜为人知的宝顶山石刻与南宋王朝的精彩故事。
先联系那组讲释迦牟尼行孝故事的雕像及其中间叫《三圣御制佛牙赞》的碑记和一句简单的文字。再联系孔雀明王造像两侧,千手观音造像两侧,圆觉洞左右两侧和其他地方,都能看见那位凤冠霞帔的女性造像,她是谁?就是祈愿的人吗?三联系唯独宝顶山石刻未有造像人、供养人、出资人的只言片语。四联系合川区曾在嘉陵江中打捞出五吨宋代钱币,似乎说明南宋王朝可能将巨额资金通过各种途径运往大足支撑佛像雕刻。五联系龙水镇为何兴盛小五金行业已近千年,工匠们的主要工具要由龙水锻造。六联系以冷兵器为主的年代的合川钓鱼城,在36年的成功保卫战中打死蒙古的蒙哥大汗,一举改变历史,而大足就是作为武器制造的主要后方战场。最后联系历史上那位爱好喝酒吃肉,又深懂医术、治病救人,喜欢各地云游,穿着和性情洒脱随性的大德高僧济公和尚(民间戏称济癫),与宝顶山造像风格颇似,并且发现从年代、生平、诗词、德性、地位、爱好、愿望等七大因素相吻合,推断出济公大概率就是宝顶山石刻的策划者。
有如醍醐灌顶,最终恍然大悟:宝顶山其实是个祈求皇权永存、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皇家道场;是为一位特别的皇帝(重庆因他而得名的宋光宗赵惇)祈求精神清净、身体健康、益寿延年的祈福地;是个自始自终贯穿着一个女人(皇后李凤娘)一生爱恨情仇的倾诉地。这个故事的内容异常丰富,情节跌宕起伏,过程惊心动魄,时代风云际会,朝廷波涛诡谲,个人荣辱沉浮……相信有朝一日将有超重量级作家敢于揭榜,洋洋洒洒数十万上百万言,向世人形象生动、绵密雄辩地揭开这一“千古之谜”。
这便是为何“精美的石刻会说话”!当然,尘封的历史才刚刚掀开宝顶山石刻的扉页,其身后还隐藏着太多的秘密,吸引着世人去频繁走近、倾情仰视、驻足凝思、忘我探寻……
【本文的部分内容和表述吸取了罗晓春先生的研究成果《精美的石刻会说话——罗晓春心中的大足石刻》、陈奇林先生的研究成果《祈愿宝顶·福寿大足——一样的大足石刻不一样的全新解读》的观点或表达,在此致以衷心的谢意!】
(布谷夫:本名刘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