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报记者王新莲
基层治理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冷暖。2023年以来,荣昌区全力推进“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简称“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走深走实,推动矛盾纠纷基层化解率从64.32%提升至93.15%,群众安全感排名全市前十、满意度稳定保持在99%以上。
全区基层治理的规范化、数字化、协同化水平不断提升,成效有目共睹。
“树枝修剪后,整条街没了安全隐患,看上去舒心亮堂,太阳一出来,我们就坐在店门口享受冬日暖阳。”日前,眼瞅着“家门口”道路两旁的树枝被修剪,昌元街道玉屏社区居民胡顺容一脸喜悦。
这样的变化得从昌元街道网格员周俊的一次走访说起。
周俊在莲花支路三十号附近走访时,发现道路两旁存在树枝生长过旺遮挡路灯光线的现象,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他立即拿起手机拍照,写下发现的问题,并通过手机上的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一键回传”,第一时间将情况报告给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
接件后,指挥中心随即统一调度,分配任务到负责街道市容市貌工作的负责人,并由他会同荣昌区城市管理局,对该路段20余棵行道树树枝进行修剪。如今,修剪后的树木既不影响行人和车辆视线,又保留了绿化景观效果。
2023年,昌元街道整合原有10个行政科室和7个事业站所的职能职责,设立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4大板块工作,同时按照每个网格300至500户居民的标准,划分网格211个,在每个网格配齐“一长三员”,切实以“小网格”撬动基层“大治理”。
目前,全区21个镇街全覆盖建成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和“四板块”,每个板块下设置若干岗位,将镇街工作人员统一纳入岗位管理,日常依岗履责、应急拉通使用。实施党建统领网格治理专项行动,在156个村(社区)按标准设置网格1660个,全覆盖单建网格党组织,按照“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网格指导员+其他各类力量”的“1+3+N”模式配备网格力量,健全“网格吹哨、部门报到”等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网格“前哨”“探头”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141”基层智治体系中,荣昌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突出“一老一小”等探索智治场景,鼓励基层创新,绘就“朝夕美好”温暖画卷。
“婆婆好,我们来看您了。”在昌州街道宝城寺社区独居老人田茂云家中,社工卢麟和志愿者刘娟登门拜访,与老人聊家常,了解她的身体和生活情况,随后拿起扫帚和抹布,轻车熟路地忙活起来,认真清扫卫生死角、整理物件。
“我们通过‘福心家照’App来组织开展各类助老活动。”昌州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款App是该街道与某养老公司合作共用的一款智慧养老服务软件,社工、志愿者可通过软件领取居家陪伴、老人探访、物资采购等助老服务任务,为了激发大家积极性,参加助老服务后,能在软件中获取一定积分,并通过积分到“宝城同馨积分商城”兑换洗衣粉、沐浴乳、香皂等物资或服务。
这些,都是荣昌区加快推进“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的缩影,类似的成效,在棠城大地上“遍地开花”——
直升镇用好全市首个院落数字乡村治理平台“小院家”,以小院为单元建立积分兑换奖励机制,激发群众自治活力;
万灵镇与广电合作开发电视首页“小院+”模块,实现奖励兑换、经验宣传等功能,并通过“一键呼叫”破解农村老人“智能”困局;
龙集镇结合数字乡村建设,打造数字化“智治小屋”,开展小院“云坝会”服务活动,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过去一年,荣昌区通过梳理核心业务、推动数据归集、谋划“一件事”场景,坚持“小切口、大场景”,鼓励镇街围绕基层治理难题探索惠民有感的智治场景,不断推进基层智治最佳实践。
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新征程上,荣昌区将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持续推进“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将工作重心从建机制、建平台全面转向用机制、用平台,扎实推进镇街“一中心四板块”实质化运行,用好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深入开展党建统领网格治理“最后一公里”不畅问题专项整治,细化落实镇街、村社、网格三级事项清单,深化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着力提升基层治理的数字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