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渝报记者崔晓玲曹栋文/图
大寒时节,走进大足区玉龙镇玉龙村的中药材基地,阵阵药香扑鼻而来,漫山遍野的川芎、石菖蒲映入眼帘,运输机、除草机的声音相互交织,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昔日的撂荒地如何“摇身一变”成为中药材种植基地?这得益于玉龙村坚持产业绿色转型。2021年,针对农村劳动力短缺等现象,玉龙村党支部通过反复考察论证,决定在全村发展中药材产业。
“要想致富、产业铺路。我们立足农耕资源和富硒土壤优势,通过党员干部带头换土,采用‘支部+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因地制宜地发展中药材3100余亩、柑橘300余亩、林下赤松茸50余亩,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玉龙村党支部书记王弟刚介绍道。
近年来,玉龙村中药材基地依托地处巴岳山下的独特地理、气候优势,大力发展药材产业,打造了“百草玉龙度假村、玉龙药香小镇、玉龙镇中医药文化度假园”,形成了一条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
产业发展起来了,周边村民也实现了“家门口”就业。3000余亩的中药材基地为当地100余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每年约800吨的收成,既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又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
“自从有了这个中药材基地,我天天有事做,每天有空就过来给这些药材除草、施肥,在家门口就能轻松赚钱。”玉龙村村民王蕾高兴地说。如今,玉龙村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良方”。
玉龙村有了这个支柱产业,接下来,村里便又转身投入到人居环境整治中。“要想富、先修路。为了着力实现玉龙村安居乐业,我们开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彩色步道,新修泥结石路10公里,安装路灯85盏,搭好了产业致富‘直通车’。”王弟刚说。同时,村里还沿玉黄公路、玉圣公路栽种花草1000余株,让“推窗见绿、抬头赏景、起步闻香”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23年,玉龙村以“建好一支骨干队伍、发展一个支柱产业、实现一村安居乐业”为抓手,成功评选为大足区首批“五星村庄”之一。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评选为契机,继续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把中药材生产加工销售、赤松茸培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把我们玉龙村打造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示范村庄。”王弟刚说。
“五星村庄”的评比,不仅让当地农户更有干劲,也增强了辖区群众的环保意识,“自扫门前雪”也成为了大家生活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