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渝报记者张琦杨琢文/图
“数据建模达人陈新润,软硬件结合专家姜云杰,编程大师王世驭,3D建模高手陈明洪,研判能手吴丹、郑旭龙,人像工程师冉顺利,bug测试尖兵夏雨竹……”近日,记者走进大足区公安局“刘奔劳模创新工作室”,听着工作室带头人——大足区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副支队长、一级警长刘奔的介绍,一度以为自己来到了一家互联网“大厂”。
在刘奔的带领下,一群志同道合的民警通过实战发现问题,再针对性研发新技术,从而提升警队战斗力。
前不久,大足区街头发生一起抢夺案,街边商铺的监控正好拍下经过。以往,办案民警会将监控视频拷贝带回,再进行视频研判寻找犯罪嫌疑人踪迹和线索。而这次,民警只用一个“黑匣子”连接商铺监控设备,相关视频直接传回了公安局办案民警的电脑里。“将这个‘便携式多功能视频采集回传器’和现场监控机进行有效连接后,我们可以在办公室对现场的监控机进行远程操作,大大节约了我们办案研判的时间。”刘奔说。
采用这种方式,案发后仅10分钟,警方就锁定犯罪嫌疑人,半小时后就将其抓获,追回被抢夺财物。
为什么会想到研发这一设备?
“社会监控品类众多,传统视频采集设备功能不齐,上手难度高,那我们是否可以研发一个高度集成的采集设备,通过简易的操作,在快速稳定采集视频的同时,还能实现远程传输,又要保证信息的保密安全?”
民警们多年办案中遇到的难题,提出的猜想,让刘奔觉得可以一试。
从外观设计、硬件集成、软件编写,到后台数据库搭建……刘奔与同事们运用5G、嵌入式开发,OpenCV、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训练等多种技术,实现了多种环境下的现场视频采集、视频校时、点位采集、远程视频回传、远程控制现场监控机等强大功能,改变了以往调取现场监控“拷不了”“来回跑”的困境,并能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远程操控现场监控机,按需拷贝回传特定时段监控至专网,且实现了专网和监控机网络的物理隔离,保证了信息安全。
“我们平时办案就是在与时间赛跑,节约哪怕1分钟,就有可能对案件侦破起到关键作用。”刘奔说。目前,这项成果荣获公安部“智慧公安我先行科技创新大赛优秀奖”、重庆市“智慧公安我先行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重庆市一线科技工作者岗位创新争先二等奖”等荣誉,并已申报多项国家专利。
“刘奔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22年4月,这里的新型警用装备从数据建模、编程、3D建模到最后的成品,都是刘奔带领团队成员自行设计、手工制作而成。除了“便携式多功能视频采集回传器”,工作室还自主研发了反诈类微信小程序“断卡助手”,搭建了“车辆卡口时空异常筛查模型”“流动人口统计模型”等服务实战的数据模型,并在“重庆公安视频图像智能化应用比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2023年,团队协助视频勘查传统警情1512件,抓捕各类犯罪嫌疑人381人,其中,利用照片AI修复技术,还帮助刑侦民警在外地将30年前的命案逃犯抓获归案。
“在科技强警中运用好前沿技术是团队的追求,确保创新成果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是团队的责任。”刘奔说,“希望通过不断的探索创新,为警情研判效能和质量提升贡献力量,更大程度提升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