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渝报深度总第393期 >2024-01-12编印

大足:发展出题目 改革做文章
刊发日期:2024-01-1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铁山镇中药材特色种植基地。新渝报记者蒋世勇欧柚希摄

铁山镇中药材特色种植基地。新渝报记者蒋世勇欧柚希摄

  第九届中国(重庆)大足国际五金博览会,采购商与商家正在洽谈。
  新渝报记者瞿波摄

  第九届中国(重庆)大足国际五金博览会,采购商与商家正在洽谈。   新渝报记者瞿波摄

大足黑山羊产业。新渝报记者瞿波摄

大足黑山羊产业。新渝报记者瞿波摄

大足电商产业园里,主播正在直播带货。
  新渝报记者欧柚希摄

大足电商产业园里,主播正在直播带货。   新渝报记者欧柚希摄

  

□新渝报记者何美林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源。2023年,大足区向改革要动力,构建全区“116N”改革工作体系,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通过全周期管理,确保每个改革项目有始有终,着力开创大足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年来,大足结合全市“三个一批”重大改革项目、大足区承接的国家级市级改革试点和自主探索的改革内容,入库改革项目94个,形成制度创新成果78项,探索出不少改革特色做法,切实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一年,大足升级打造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数字经济增加值17.46亿元,增速2.5%,占GDP比重2.8%,数字重庆建设有序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信用重庆”升级版、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等重点领域改革经验获国家级肯定5次、市级推广121次(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重点改革取得实效;实施农村“五合一”综合改革,制发全市首张确权确股保利益证书,完成入市3342亩、腾退宅基地5054亩、新增耕地1481亩,为城乡融合发展贡献“大足经验”,自主创新蹄疾步稳……
  一个个举措、一项项成果,见证了大足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力度,蹚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改革发展之路。新的一年,大足将步履铿锵启新程,担当实干谱新篇,全力以赴,在推动新发展阶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展现更大作为。

改革求变
跑出“强村富民”加速度
  乡村发展,是历史命题,也是时代课题。近年来,大足区创新实施“大丰大足·共享共富”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行动,把产业振兴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头戏”,着力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党建联建引领、主导产业带动、各方协同推进、振兴全面发力的新路径。
  “联盟党委抓统筹统揽、联合党委抓谋划推进、联合支部抓具体落实。”大足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大足构建起“1+4+47”党组织体系(1个区级产业联盟党委,下设大足黑山羊、“稻+”“粮+桑”“粮+中药材”4个产业联合党委,成立47个产业联合党支部),建机制、强执行、抓落实,形成合力推动产业优质发展,集聚资源要素和专业人才,擦亮大足黑山羊、“稻+”“粮+桑”“粮+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金字招牌”。
  数据统计,大足黑山羊存栏19.62万只(其中种羊7.6万只),累计出栏12.07万只,同比分别增长3.9%、11.1%;“稻+”产业不断壮大,大足2023年粮食播种面积93.91万亩、总产粮食41.39万吨,产量增加2.89%,“稻渔”综合种养面积4.9万亩,同比增长104.16%;“粮+中药材”产业持续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2.2万亩,产量1.64万吨,产值1.76亿元,培育中药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中药材加工企业4家,加工产值超2.5亿元;“粮+桑”产业已建成标准化桑蔬基地1.8万余亩,覆盖大足9个镇25个村。
  产业的兴旺撬动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大足区所有村的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均已超过5万元,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超过70%。
  在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路径方面,国梁镇创新探索建立全区首个政府主导的以基层供销社为载体的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化合作平台。
  镇供销社作为国梁的“乡村运营商”,依托平台成立了镇级产业联合党委和6个产业党支部,力促产业内部资源共享、发展共谋、利益共享,带动全镇做好农旅文商融合发展文章;通过承接项目运营的方式实现盈利分红,带动集体增收;先行先试涉农改革,推进“三变改革”、股权化改革、宅基地改革,有效盘活全镇资源要素,释放改革红利;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延伸服务链,为乡亲办实事谋幸福。
  国梁镇“以镇带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的有效实践助力乡村振兴走上发展“快车道”。2023年,大足出台《加强党建统领·实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强村富民”计划》,7个镇街开始了进一步的实践探索。
  当前,大足掀起“五星村庄”评选热潮,通过对“五星村庄”精准画像,为镇村明确乡村发展方向,提高乡村振兴工作的针对性、精准度,激发镇村干事创业热潮,推动实现产业富村、人才兴村、文化润村、生态靓村、组织强村提质扩面,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在传统乡村的蜕变之路上,大足以“强村富民”为目标,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交织出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斑斓画卷,在大足这片广袤田野上正徐徐铺展开来。

改革求新
创立全市首个综合性商会服务中心
  2023年5月19日,大足创立全市首个综合性商会服务中心投入使用。这是大足以党建统领商会建设,探索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举。
  “夯实商会发展基础,抓好阵地建设为先。”大足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大足区充分利用行政机构改革闲置国有房产,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向区级财政争取一部分、旧城改造资金支持一部分、总商会补贴一部分、商会自筹一部分,先后投入资金280余万元。
  据介绍,该中心集全区民营经济发展成果展示、宣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商会规范化建设示范及商务办公、洽谈、民营经济服务、政企沟通于一体,建有总面积4000余平方米的办公大楼及附属设施(含停车场)。
  目前,该中心聚合了大足龙水镇辖区7个商会(即1个综合性商会——龙水商会,6个行业商会——五金、物流、现代木业、市场、网商、福源装饰市场商会)入驻集中办公,直接服务于全镇2万多个民营市场主体,让企业有了一个稳定的“家”。
  在党建统领作用下,中心引入三方服务资源、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强化政策赋能,推动商会资源整合迸发新活力,政商沟通有了新平台,产业组团发展实现新突破……商会“1+6>7”的综合效果日益显现。
  大足区五金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重庆鑫聚会计服务有限公司、重庆兵帮劳务有限公司先后入驻平台,已累计服务500余家民营企业;先后召开3次联席会议,就加强商会服务中心共建共管、共享片区企业供求信息、推进制造行业高质量发展等达成共识,向党委政府提交报告、提案、建议6件;五金商会破解行业原材料“卡脖子”问题,与攀钢集团下属的“重庆攀中伊红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共同投资2亿元建设“大足区钢材加工配送(成渝)基地”,为用钢企业节约采购成本5%以上……
  此外,该中心注重以商招商,通过商会党支部广泛联系、反馈信息,引领9家企业回乡投资,促成投资50亿元建设大湾区创新谷;引进总部企业3家,创造税收超400万元;引进产业链配套企业11家,构建区域电梯产业集群。

改革求质
“千年五金”产业走上新发展之路
  大足五金传承千年,面对以往五金产业家庭作坊式生产、产品同质化严重、行业发展散乱等突出问题,如何推动传统产业走好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路子,成为大足拥抱新时代需要直面的产业发展命题。
  实现什么样的产业发展?怎样实现发展?
  在“链”上发力,夯实高端化发展之基。大足区按照“一群多链、聚链成群”思路,编制设计现代五金、现代家居、农机装备3条五金产业链,逐一绘制产业链发展图谱,推动五金企业集中园区、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产业集群发展,实现技术提升、产品提质、企业提效、产业提速。同时,补齐原材料供应、设计赋能、核心工艺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短板”,进一步延伸“品牌链”,树强品牌,推动大足五金产业实现由“散”变“聚”,由“聚”变“大”,由“大”变“强”。如今,大足依托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率先打通“市场采购贸易+中欧班列、中老班列、跨境公路、江海联运”出口新线路,新注册市场采购贸易经营主体80家、市场主体225户,“大足五金”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在“云”上提速,集聚智能化发展之势。大足立足本地五金行业实际,突出区域特色,建设全国首个五金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全国首个五金制品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推动535家企业入驻平台,138家企业稳定接入五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企业平均降低库存21%、交货周期缩短27%、生产效率提高12%。同时,围绕企业智能化改造,政银企同向发力,为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引导五金行业221家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建成数字化生产线48条、车间12个,培育“两化”融合贯标企业33家,企业生产成本平均降低10%。另外,物流作为推动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重要一环。目前,大足已整合制造、电商、物流等企业组建五金产业快递分拨中心、快递电商物流中心,推动建设43.5万平方米专业市场及仓储、物流项目,进一步提升物流智能化水平,引进京东集团打造“京东云仓”互联网商贸物流平台,即将建成全国制造业与快递业融合发展先行区。
  在“绿”上增效,铺就绿色化发展之路。大足加快构建五金绿色产业体系,制定大足区扶持存量企业高质量发展36条专项政策、五金产业10条扶持政策,为五金产业量身打造规模近2亿元的绿色信贷产品“五金产业贷”,引导企业加快绿色低碳科技应用,全力满足五金企业设备更新、技术研发、产业升级等绿色转型资金需求。同时,全面整治“散乱污”企业1925家,累计关停高能耗、高污染等企业56家,淘汰钢铁等落后产能125.55万吨,对五金产业废旧金属、机械设备等进行集中回收、破碎提炼,构建五金产业“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回路闭合循环链。目前,已具备年处理废旧钢材等200万吨能力,100万吨再生钢、20万吨再生铅等再生利用能力,有力推动加快构建五金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2023年1月、2月,大足推动“千年五金”产业发展再次传来喜讯:获批全国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国先进钢铁材料制品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
  大足已建成西部最大、配套最全、辐射最强的五金生产加工基地和产品集散地,现有制造企业17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270家,从业人员近20万人,产品涵盖10余个门类、200余品种、2000余款型,辐射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当前,大足紧跟全市构建“33618”现代产业集群的步伐,狠抓五金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走出一条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五金发展之路,“千年五金”实现“脱胎换骨”、再现辉煌。
本版图片均为新渝报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