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看重庆总第393期 >2024-01-12编印

“多条腿”走路、“抱团式”发展、“现代化”治理——
万盛经开区点燃村集体经济“新引擎”
刊发日期:2024-01-1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万盛报记者刘亚兰
  2023年10月,万盛经开区关坝镇凉风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喜事:村集体经济分红,全村500余户1700余人,人人有份。通过发展渔业、果蔬、农家乐等项目,凉风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50万余元,除部分被留存用作后续生产外,该村将其中的1.7万元按10元/人分别发放给每一名村民。
  近年来,万盛经开区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创新探索破解农村增收难题,通过产业带动型、观光体验型、协作共赢型、服务创收型等发展模式,助推村集体经济跑出“加速度”。

经历破壳消薄:集体经济发展提速
  “虽然脱贫了,但底子依然薄弱。这里土层薄、缺水严重,没发展起像样的产业。”回想起两年前刚来星台村的情形,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下派到石林镇星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赵赟不禁感慨。
  “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不说,村集体经济基本处于‘空壳’状态,发展没有方向,村民没有奔头。”面对村子的实际情况,赵赟带领驻村工作队进行市场调研,邀请专家来村指导,最终将目光投向了耐旱农作物——高粱。
  “高粱具有耐旱、产量高等优点,是酿酒的重要原料,以订单式种植、保底收购的方式,可以有效增加农户收益。”有了产业发展方向,赵赟自信满满地说。
  星台村村民朱子平是2022年首批带头种植高粱的大户。2023年,朱子平将种植规模扩大到80亩,仅靠种植高粱,他的收入就超过了4万元。
  近两年,高粱的市场价格持续走高,签订收购合同可保障种植的低风险、高收益,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的种植积极性。
  2023年,星台村将撂荒地复耕与产业发展有效结合,积极探索“村集体+大户+农户”发展模式,进行“高粱+油菜”轮作,发展高粱产业200余亩,亩产量达300斤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5万元。
  不只是星台村,“基础弱、底子薄、体量小”也曾是金桥镇三台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痛点。
  2020年,三台村创立发展“裕村珊台”农家大米,产品上市两个多月就实现了销售额5万元的良好开局。
  在此后的几年中,三台村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发展油菜种植100余亩,带动邻村新木村种植油菜100余亩,并成立“裕村珊台”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农户+集体”经营模式,打造“裕村珊台”牌非转基因物理压榨纯菜籽油,实现了农产品商品化和品牌化发展。
  这一举措不仅给村民带来了稳定、可持续的收入来源,也实现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2023年,三台村的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90万元。其中,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累计销售菜籽油3.2吨、“裕村珊台”农家大米2.1吨,实现产值9.27万元,“一米菜园”、民宿、承接政府项目等其他经营性收入达90万元,纯利润达15万余元。

因村布局产业:探索多种发展模式
  放眼万盛,虽然各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基础条件不同,但在发展模式上却有路径可循。目前,万盛经开区已探索出多种发展模式,包括产业带动型、观光体验型、协作共赢型、服务创收型、项目拉动型、专职经营型等。
  每年秋季,南桐镇王家坝村漫山遍野的金丝皇菊竞相绽放,放眼望去,一朵朵金黄色的花朵硕大饱满,摇曳生姿,好似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黄金甲”。只要采摘期一到,金丝皇菊种植基地就会引来大批游客,高峰时,每天不下千人。
  然而,几年前的王家坝村还是另外一番景象:仅以传统种植业为主,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不足。
  2019年4月,王家坝村经过多方考察,决定种植金丝皇菊。经过四年多的时间,王家坝村的金丝皇菊形成了从种植到生产、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目前,该村每年亩产干花约50斤至100斤,年产值约20万元。
  仅2023年,金丝皇菊就为全村20余户村民增加了4.8万元收入,为村集体带来约30万元的经营性收入。
  “村民不仅能得到土地流转费,还可以到基地务工增收,育苗、锄草、施肥、剪枝、摘花都需要人工。”王家坝村党支部书记陈光其说,“金丝皇菊”帮助该村解决了25名村民就近就业。
  菊花产业让村民尝到了产业振兴的甜头,也打开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
  近年来,王家坝村依托区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了国防教育文化长廊、室外军事体验场、列训场、训练跑道等;打造了古树山庄、古道驿站等特色民宿及农庄,研发了桃酒、桃干、金丝皇菊饮品等特色产品,打造出了一条文化、旅游、农业、国防教育产业链。
  王家坝村走的就是“产业带动型”集体经济发展路子,主要鼓励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结合特色优质资源,发展一批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覆盖面广的特色产业。
  以抱团发展为特色的“协作共赢型”也是村集体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式。
  在这一点上,金桥镇星河村很有发言权。该村以村集体经济循环产业为主线,以各村开展撂荒地治理为契机,以合作共赢为目标,在高粱种植、高粱酒宣传销售和肉牛养殖等方面与各村建立互利合作的抱团发展模式。
  如今,星河村与新木村、金堰村、青山村等达成高粱种植代种代购合作协议;与三台村裕村珊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金桥山货平台、渝优购平台达成漺河酒销售合作协议;与新木村、三台村达成技术交流和服务共享合作协议。
  如何形成自己的品牌?星河村注册了“漺河酒”商标,目前已形成漺河1号、2号、3号和甘草酒等系列漺河酒,高粱酒年产可达10万斤以上,在全市、全区的各大展会上频频亮相。
  在抱团发展模式下,星河村集体经济发展势头突飞猛进。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村集体经济收益突破100万元大关,为辖区600余户农户分红超过18万元。
  “服务创收型”集体经济主要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农户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业生产性服务,从而为集体经济创收。
  丛林镇绿水村通过组建全区首家提供农机服务的专业合作社,采取“村级党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通过开展农业机械、农产品生产、销售、运输及其他相关服务,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不断做强做大村级集体经济。2023年,专业合作社实现年经营性收入80万余元。

鼓起集体“荷包”:持续赋能乡村治理
  村里的鱼塘定期需要购买鱼苗,杨梅园、梨园也需要专人管护,钱从哪来?“主要靠村集体经济收入。”万东镇五和村党总支副书记封世利介绍,村集体经济收益的一部分会用在扩大再生产,投入发展前景好、辐射带动强的产业项目,帮扶困难村民等方面,为村级治理进一步注入“活水”。
  村集体“口袋”里有钱了,村子发展劲头就更足了。地处渝黔交界处的关坝镇凉风村也将村集体经济的一部分收益用在乡村治理工作中。
  以打造“积分超市”为例,该村村民可以从“人居环境”“乡风文明”“诚信服务”“产业发展”“创业致富”“支持配合工作”等方面获得积分,每季度凭积分卡到“积分超市”兑换所需的生活物品。凉风村村委会副主任梁小刚介绍,在积分治理的激励下,现在,村里参加志愿服务的村民越来越多,村子也更加干净整洁了。
  去年初,青年镇板辽村投入资金50万元,引种“五月脆”李子树苗5000余株,将125亩荒山变成了“宝地”,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促进村民增收。
  与此同时,该村还依托小龙虾垂钓养殖基地、草莓采摘基地等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进一步延伸村集体经济产业链条。目前,板辽村共发展草莓种植、小龙虾养殖、红槽房酒厂等集体经济项目10余个,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0万元。
  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后,又可反哺村子建设和村民生活。近年来,板辽村采用“1+ 4+5”模式,即集体产业收益中的10%用于扶持困难村民、40%用于全村分红、50%用于产业再生产,不断壮大村集体产业。
  “集体经济壮大了,改变了以往村集体无钱办事、服务欠缺的窘迫局面,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万盛经开区农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优化乡村治理的关键突破口,有助于加快全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