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看重庆总第390期 >2024-01-09编印

巫山:庙堂水库的生态密码
刊发日期:2024-01-0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巫山报记者卢先庆
  冬日的巫山庙堂,山高峡深、水清天蓝。沿着一条挂在悬崖上的盘山路抵达,仍需3小时左右车程。

搬迁:算好了“三笔”账 一个乡从行政版图上“消失”
  “吃的三大坨,住的沟沟壑,烤的转转火,睡的包谷壳。”这是原庙堂乡最真实的写照。
  距离县城160多公里的庙堂,山高坡陡,交通闭塞,曾是“重庆最穷的乡”“中国十大贫困乡镇之一”。该乡幅员面积82平方公里,岩石占八成,石头缝里的旱地不到两成,还大多都是斜坡地。627户、2308名庙堂人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然而,这里位于大山深处,有原始森林、高山草甸、珍稀植物,以及各种野生动物,被誉为重庆的一方“净土”。
  为了保护生态,更为了让当地村民不再贫穷,2007年,巫山县决定对庙堂实施整乡生态扶贫搬迁——这一创举,在当时尚无先例。
  整乡生态扶贫搬迁,有三笔账可以算:“一是经济账,庙堂要彻底解决公路等基础设施,总投资至少需要近2亿元,而实施整乡搬迁,总投资不超5000万元;二是民生账,庙堂山高坡陡,致富门路少,搬出大山后可以找到更多的致富路子;三是生态账,庙堂位于五里坡自然保护区,与神农架为邻,实施整乡搬迁对于保护当地生态平衡的意义重大。搬迁后空出的宅基地、土地,还可以栽植高寒经济林木,集中发展中药材,实行产业规模化经营。”
  2008年,庙堂人搬出大山。搬迁后,他们有的选择到集中安置点,有的选择插花式安置。
  2009年,庙堂乡撤销行政建制,并入平河乡朗子村。目前,还留下来的20多人,自发地成为护林员、森林消防员,守护着这片大山。
  庙堂人搬走后,5个村的土地全部还给大自然。曾经“刀耕火种”留下的裸露岩石、贫瘠土地,历经10多年修复,现已绿树成荫。黑熊、斑羚、林麝、金丝猴、白冠长尾雉等珍稀野生动物也一个个现身。
  “我们后悔搬得晚了。”因交通不便,被毒蛇咬后不得不锯断腿的吴祖香,如今正居住在大昌镇,过上子孙满堂的好日子。她告诉记者,“如果早点搬走,我的腿也不会被硬生生锯掉……”“我儿子搬出来才找到媳妇,现在有两个孙子了。”
  走出大山天地宽。大山封闭了交通,也孕育了坚强的脊梁和不屈的性格。正是有了庙堂整乡搬迁的勇气和胆魄,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就此敞开。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千年古镇,万年文明在此延续;巫山机场、郑万高铁、长江黄金水道,现代化新巫山的飞速发展,全靠一代又一代巫山人在巴山蜀水之间披荆斩棘、奋勇向前。

民生:涵养水土 饮水安全才是最大的生态功能
  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不仅是生态,更是宝贵的资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科学利用才是发展之道。
  庙堂人虽然搬走了,但宝贵的生态资源仍然存在。这里属于后溪河上游,水力资源丰富,水质常年保持在一类,是巫山最好的水源之一。
  “巫山境内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保水储水能力较弱,季节性缺水问题突出。”巫山县水利局副局长何军介绍道,截至目前,巫山仅有中硐桥、中咀坡2座中型水库,16座小型水库,还满足不了全县群众安全饮水保障和农田农业灌溉的需求。
  巫山多水,23条河流遍布全县,后溪河就是这23条河流之一。
  为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管理,留住“一溪碧水”,造福一方百姓。巫山与重庆市水投集团签订了后溪河水资源开发利用协议,实施庙堂电站、后溪河电站、峡门口电站梯级开发。
  重庆巫山水利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波清楚地记得,从2013年到2016年,后溪河、峡门口水电站相继建成投运后,他们勘测发现,庙堂电站选址是巫山县长江以北、大宁河以东片区唯一具有成库条件,且具有城镇供水、农业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等综合利用功能的中型重点水源地。修建庙堂水库,保护生态、涵养水土、解决群众饮水安全和农业灌溉才是最大的生态功能。
  2019年,作为巫山最大的民生中型水库——庙堂水库建设项目批准许可,2020年12月,正式启动建设。
  在庙堂,生长着一株树龄1000多年的油杉树,被誉为亚洲第二。其树高28.6米,胸径2.3米,冠幅达400余平方米,有绿色“活化石”之称。
  在这株油杉树下方100米处有一道天然筑坝屏障,这里山峰对立,山体牢固,天然一道“山门”。在此处筑坝,既可以缩短工期,还可以减少投资。
  为了保护古树,巫山毅然决定更改方案,将大坝选址上移200多米,并将坝高从80多米增加到107米。
  “虽然增加了投资,但保护了珍贵的古树,值得!”亲眼看到这棵古树的人,都会如此认同。
  吴波还告诉记者,按照原设计方案,庙堂水库的供水采取明挖管槽方式。为减少对施工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他们又请设计单位更改设计,采用“隧洞+倒虹吸”方式,由全明管方案变更为明管与地下埋管相结合,变更后可减少土石开挖量4.25万立方,减少占地30.59亩。
  在投资与生态面前,巫山无疑选择了生态。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巫山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保护好生态环境,综合利用好生态资源,是巫山践行“两山论”的生动实践。

未来:迈出绿色发展的坚定步伐
  “第一次到庙堂时,才知道了什么叫大山、什么叫老林、什么叫天堑、什么叫山路十八弯……”在中国水电十五局庙堂水库项目部党支部书记李海斌的印象中,不到庙堂,你不会真正知道艰难险阻的含义。
  庙堂水库选址为剥蚀侵蚀构造高中山、中山与峡谷地形,河谷较为狭窄,呈不对称的“V”型。加上交通不便,运输难度大……他深知,修建庙堂水库,进场就要大决战,开工就是倒计时。再难再苦,也要创建精品工程。
  庙堂水库是重要的水资源保护区和生态保护地,环保的要求特别高,为施工增加了不少难度。
  自开工以来,庙堂项目部一直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施工理念,坚持低碳、节能的工作基调,将“绿色环保”深化到大坝施工的每个细节中。
  建设中,边坡开挖面绿网覆盖、洒水车洒水降尘,都列入了日常施工环保措施。同时,在生产生活营地专门布置污水多级沉降过滤系统,将废水污染降到最低,还庙堂一池清水。在污染较大的沥青混凝土拌合系统部分,还加装了粉尘二次回收系统,最大限度降低粉尘污染,还庙堂一片蓝天。
  “尽管是在深山里筑坝,但在庙堂项目,我们追求的是环保最大化——这是所有庙堂水库建设者一直在遵循的原则。”项目总经济师刘承栋说道,“正如当初为保护这株千年古油杉而改变大坝选址和坝型一样,虽舍近求远、增加投入,但这些付出相较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而言,都是值得的。”
  截至目前,水库大坝填筑已至高程1086米,距坝顶高程还剩35米,溢洪道混凝土浇筑正全面展开,2082米借水隧洞已全线贯通,1号、2号借水坝已完成开挖和埋石混凝土浇筑……
  据了解,庙堂水库属巫山县重点工程之一,是一座以城乡供水为主,兼顾灌溉、农村人畜饮水及发电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最大坝高107米,总库容1064万立方米。
  水库建成后,不仅可以提升防洪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有效提高当地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维护和改善五里坡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还能解决县城新区早阳组团、楚阳工业园区和骡坪镇龙河村、新华村,两坪乡朝元村、仙桥村、石龙村、七星村等6个村庄近10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以及沿线畜牧、农业灌溉等用水需求。
  现在,庙堂有个文佛庙。几年后,再有一塘碧水。那时,真正“有庙有塘”的庙堂,一定会在绿水青山中,迈出绿色发展的坚定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