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记者左黎韵
1月2日,市林业局发布首批《重庆市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城口、梁平、武隆、奉节、大足五个区县上榜,将为我市各区县提供可推广复制的路径模式,引领带动同类地区推动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上榜的五个案例分别为:城口县推动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梁平区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提升林业三大效益、武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奉节县推进生态修复治理提升生态服务能力、大足区探索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模式。
其中,城口县立足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围绕“1155”工作思路,即搭建1个大巴山中医药产业区域合作发展平台;围绕道地特色优势药材产区规范化生产1项重点任务,抓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创建;推进优良种子种苗繁育中心、物流集散中心、检验检测中心、中医药产业数字信息中心、中医药产业科技研发服务5个中心建设;建立健全中医药产业组织、政策、技术支撑、考核评价、诚信5大服务体系,实施县域中药材产业重点聚焦,大品种、差异化发展战略,持续深化院县科技合作,推进“大巴山药谷”建设,培优“大巴山药谷”区域品牌,使现代中药成为城口绿色转型的重要引擎。
梁平区通过采取保留带和改培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治与马尾松林改培试点,在保留带按照“去弱留强、去病留壮、去松留杂”的原则开展间伐,降低郁闭度;改培带内保留健壮马尾松和阔叶树用于培养成大径材,补植时选择珍贵乡土树种、彩叶树种、防火树种等,降低马尾松比重,美化彩化林相,全面提升森林质量,使其高效经营效益实现最大化。
武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大仙女山”自然保护地协同可持续发展为立足点,积极探索政府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着力构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政策制度体系,实现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促进了经济社会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自开发利用以来,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已累计接待游客近2亿人次,带动相关产业收入30亿元,每年解决直接就业1000人,间接就业人数2万余人,辐射周边乡镇实现旅游增收致富。
奉节县以石漠化综合治理为抓手,推动青龙镇大窝社区封山育林弃“硫”还绿,种植经济林果,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建设绿色家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构建了极具推广价值的大窝生态修复治理和林业生态产品实现模式。2019年,大窝社区被评为首批“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森林乡村”。
大足区在林下中药材种植中,发挥大足区中药材产业联合党委的牵头引领作用,植入“互联网+中药材”发展理念,构建“联合党支部+科研院校+企业+基地”的发展模式,突出发展白芷、富葛等重点食药同源产业,顺应中药材自然生态习性,开发了适应当地种植的立体种植(生物群落层次)模式、景观种植(生态景观层次)模式和药用植物园生态旅游模式,实施全产业链和城乡融合双引擎驱动,推动中药材产业农旅文商融合发展,培育大足白芷、大足富葛等地理标志品牌。
接下来,我市还将聚焦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积极在林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价体系构建试点探索方面寻求突破,推动建立健全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助推巴渝和美乡村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