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看重庆总第383期 >2023-12-28编印

渝北:一座“数”造未来的幸福之城
刊发日期:2023-12-2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渝北时报记者杨荟琳
  在仙桃数据谷,无人驾驶小汽车可以带你去你想去的地方;在渝北区政务服务大厅,许多事项已经实现“零跑动”“立等可取”;在渝北区兴隆镇新寨村9社的智慧种苗工厂,生产主管周亮亮每天只需用手机登录系统,温湿度、光照、水肥量自动控制,田间地头的风吹草动尽在掌握……
  随着数字重庆启动建设,今年以来,渝北区积极扛起大区担当、勇挑大区重担,通过高位谋划推进、集中力量攻坚、建设应用场景,发展数字经济,努力在数字化发展的时代潮流中扬帆前行,努力把渝北打造成为一座“数”造未来的幸福之城。

高位谋划
加速推动数字重庆建设
  2023年初,当全市吹响数字重庆建设的号角,渝北区也按下了数字化建设的“加速键”。
  今年2月,渝北区举行“以数字化助力赋能现代化新渝北建设”专题培训活动,邀请市内外多位数字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带来干货满满的授课内容,参训人员纷纷表示“受教、管用”。
  类似这样的培训,渝北区举办了不少。“数字化变革是迈向现代化的关键变量,要抓好这个关键变量,优先做好顶层规划是应有之义。”渝北区数建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此,在推进数字重庆建设中,渝北区坚持高位谋划,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积极推进组织保障标准化,严格对标落实数字重庆建设部署,渝北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定期调度推进数字重庆建设及专班工作。
  截至目前,渝北区下设7个专题组、成立100多人的工作专班,定期调度推进数字重庆建设工作;通过“集中学习+送教上门”相结合的方式,全区分7个批次组织各级各部门进行核心业务梳理培训,并统筹制定《渝北区推进数字重庆建设总体方案》,以及基层智治体系、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等8个子方案;出台《“三张清单”论证审查办法》《“三张清单”推动体系重构流程再造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确保项目推动有章可循。此外,渝北区还印发《规范话语体系》《术语释义》等宣教文件,统筹开展一揽子建设培训活动,累计培训超过1万人,在全市区县中名列前茅。
  如今的渝北,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文化等各项建设如火如荼开展,各个领域营造了敢闯敢干、唯实争先的浓厚氛围,形成了比学赶超、你追我赶的良好态势。

夯基垒台
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数字化成果
  走进洛碛镇基层治理指挥中心,一块智慧大屏映入眼帘,通过这块屏幕可以实时查看全镇各处路口、森林河道、公路铁路等多个监控点位高清画面,让基层管理人员及时掌握辖区情况。
  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是数字重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渝北区坚持问题导向、落实惠民有感,加快建设多跨场景应用,积极争取市级试点应用落地。在建设中,渝北区通过积极探索中心“一网统管”机制,实现了区级中心全覆盖部署,通过完成数据驾驶舱、数据工作台、掌上指挥室能力开通,在全市率先实现区级中心地图与基层智治中心的挂接跳转,完成区县专题集成页面开发。从今年8月启动推广使用以来,渝北区基层治理中心使用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已处置事件2.7万余件,办结率达到99.9%,线下“一中心四板块”建设实现全区镇街全覆盖,强化三级中心流转能力。同时,渝北区还在全市先行先试市级物联感知系统。目前,渝北区已接入55类感知设备、72万条数据,物联感知系统正试点升级为市级系统。接下来,渝北区还计划在全市建设城市级三维地图基础上,争取试点建设三维城市数字底座,并以此实现“一户一码”精细化管理,目前已初步建成仙桃街道精修实景三维模型及仙桃数据谷等区域精细化单体模型。
  如今,随着数字重庆建设不断提速,渝北人越发感受到“数字调度”在生产建设中迸发的“数字力量”。
  深耕农业产业十多年的周亮亮,过去没有想到,如今育苗也能如此轻松。如今的他,一个人在兴隆镇新寨村9社的智慧种苗工厂,打理着150亩种苗基地。借助数字化的力量,作为生产主管的周亮亮每天只需用手机登录系统,轻触按钮,滴灌、喷淋、施肥一键开启,温湿度、光照、水肥量自动控制,田间地头的风吹草动尽在掌握。周亮亮如今逢人便说,装上“数字大脑”,再也不用过“靠天吃饭”的日子,效率也比过去提高了30%,种苗存活率和挂果率也更高。

数字赋能
培育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走进长安汽车渝北工厂,你会看到,一台台工业机器人挥臂作业、物流小车来回穿梭、自动传送有条不紊……“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运用,让车间生产自动化率在90%以上。”长安汽车渝北工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对传统汽车工厂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生产线上少了一半多人工,为企业节约了制造成本,缩短了制造周期,让制造有了更高的精度。
  长安汽车智能化改造不是个例。从事高端摄像头模组研发、生产的天实精工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数字化改造,建成2个数字化车间、1个5G+创新智能示范工厂等以5G为引领的六大场景,使生产运营效率提升2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5%,空压机能耗降低12%。
  渝北是重庆先进制造业核心区,在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领域集聚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为了把握“换道超车”机遇和智能化发展新风口,当前,渝北区乘着数字重庆建设的东风,正加快构建“2335”现代制造业体系,全力推进汽车千亿级“头部产业”迭代升级。
  传统产业加速转型的同时,渝北以“满天星”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也在释放活力。
  在离江北国际机场1.5公里外的两港大道188号,一栋栋普通楼宇里,上百名技术人员正埋头工作。这是重庆今年首批“满天星”示范楼宇之一国盛IEC·重庆数字创意产业园。该产业园还是渝北区重点打造的重点特色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楼宇。如今,这里聚集500多家数字经济企业,实现直接就业超3000人,去年总产值达5亿元。
  这样的产业园,渝北可不止一个。今年以来,渝北区通过持续实施软件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推动“一核两区”产业空间发展布局,优化完善“芯屏端核网”全产业链、“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让数字化建设为产业发展“赋能、赋值、赋智”。如今,在仙桃数据谷、腾讯云(重庆)数字经济产业基地、普瑞泽·数智产业园、北京大学燕园科创园等优质楼宇(园区)资源里,正在加快聚集一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相关企业,形成协同联动、错位发展的良好格局。
  开车穿行在城市中,各类交通信息实时传递给驾驶员;社会保障、医疗健康、安全缴费、电子证明等民生事项“一站式办理”;坐在办公室,楼宇自控系统实时调节室内温度、照明……未来,随着数字重庆建设的加速推进,渝北将结出更多数字化硕果,为渝北人的幸福生活蓄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