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时报记者杨青
软件产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近300亿元;新增楼宇储蓄面积15.07万平方米;新增软件企业606家;新增从业人员6496人……以上这组数据,是今年前三季度渝北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交出的“成绩单”,这份成绩单是渝北推进重庆市“满天星”行动计划的生动实践。
自“满天星”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渝北区持续在育主体、聚产业、建平台、促应用、优生态上下功夫,全力推动软件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加速园区培育 推进集群发展
传音研发中心的上千名员工在造型魔幻的“指环王”大楼埋头开展新技术的研发;长安软件在汽车智能化赛道上不断突破;腾讯云基地几百名数字技能人才正在进行实操……初冬时节,走进仙桃数据谷,在面积2平方公里的园区内,充分感受到科技创新和数字技术带来的经济活力。
作为渝北“满天星”计划的主要承载地之一,仙桃数据谷集聚了以腾讯、中软国际、传音通讯为代表的软件产业集群,以ARM、黑芝麻、物奇科技为主的百亿级IC设计产业园,以长安、中科创达、光庭信息、北斗星通为代表的汽车软件产业基地,成为重庆市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
当前,园区正以汽车软件为核心创建中国软件名园,在基础软件(软件交付)、工业软件(汽车软件)、应用软件(数字内容)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下一步,将聚焦元宇宙和汽车软件两大方向,力争在5年内,聚集软件从业人员5万人,实现年营收300亿元。
仙桃数据谷不是个例。近年来,渝北区利用仙桃数据谷、北斗星通智能产业园、重庆数字创意产业园等11处优质楼宇(园区)资源实现软件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协同联动、错位发展的良好格局。
以全市首批“满天星”示范楼宇之一国盛IEC·重庆数字创意产业园为例。该产业园是渝北区重点打造的特色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楼宇。如今,这里聚集了500多家数字经济企业,实现直接就业超3000人,去年总产值达5亿元。
在各楼宇(园区),龙头企业林立其间,也带动了软信产业集链集群发展。在仙桃数据谷,以长安软件为龙头,带动长安安驿联合吉利、蔚来、中汽创智等组建数据联盟,打造中国首个自动驾驶领域联合采标服务基地,并完成全国首笔自动驾驶数据共享与交易的商业模式验证及第一个联合采标技术闭环验证。在北斗星通产业园,以北斗星通为龙头,聚集导航、自动驾驶等企业89家,成功入选工信部2023年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市软件领域唯一)。
渝北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渝北区正加快构建“2335”现代制造业体系,按照计划,渝北区将全力打造500亿级软件信息产业集群。目前,已围绕汽车软件、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等重点领域,培育“启明星”入库企业6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8家企业入选全市首批国家鼓励软件企业,正全力申报“中国软件名园”。
以人才兴产业 以产业聚人才
软件人才是软件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如何吸引人才?产业引入、本地培育都是关键。近年来,渝北区吸纳大批优质软信企业落户,让企业成为天然的人才“吸铁石”,为渝北吸引了大批优秀软件人才。
在仙桃数据谷,通过集聚1400多家软件企业,目前园区汇聚了8000多名软件人才。“我们通过引入长安软件、北斗星通等软件龙头企业落户,加速带动园区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仙桃数据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园区引入一批软件产业龙头企业并整合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形成了以技术研发为核心的软件人才集聚地。“满天星”计划实施一年多来,园区既通过软件企业引入大量人才,又受益于人才聚集,反哺企业实现更好发展。
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也是渝北培养软件人才的重要抓手。当前,依托重点企业、培训机构等,全区已形成年培养上千名软件人才的培训能力。
11月22日,“满天星”专项培训行动——腾讯云(重庆)数字产业基地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定向培训班开班,该培训班针对渝北区“专精特新”软件企业腾讯云基地的数字技能人才缺口,聚焦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未就业青年群体等定向开展的“岗位+培训+就业”“3+”组训模式职业技能培训。在渝北,越来越多年轻人通过技能培训走上理想岗位,成为软件高技能人才。
“当前,渝北区许多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重点企业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面临数字型人才的大量需求,近两年的大数据工程技术人才缺口将达3000人,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未就业青年群体中的很多人又缺乏专业技能,搭建培训平台可以有效推动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精准匹配,实现定向就业。”渝北区就业和人才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了加快软件人才培育,当前,渝北区以打造软件人才“超级工厂”为目标,组织软信企业进高校、进市场,助推川渝高校与软信企业校企合作,建立“政企校三方共建,产教融合共享”模式,并支持重邮研究院、北斗智联等三组联合体申报“超级工厂”,开展软件人才定向、订单、定岗培训。今年以来,组织30余家企业赴重大、重邮等高校开展招聘6场,举办直播带岗等20场,提供就业岗位1200余个,推动6所高校与4家软信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
聚焦场景驱动 加速产业升级
渝北作为制造业大区,依靠软件赋能,悄然上演着软件业、传统行业的“双向奔赴”,数字化、智能化已惠及越来越多的企业。
在泰山电缆生产区,一辆辆蓝色小车自动把电缆轴送到既定位置,机械臂卡好线轴后启动设备,线缆开始自动缠绕,一盘整齐的电缆线逐渐成形。
这样的自动化源于泰山电缆与浪潮云洲打造的电缆排线智能检测与控制装备。泰山电缆副总工程师、制造部主任毕远明说,机器视觉技术能够充当设备的“眼睛”和“大脑”,设备有了“眼睛”就可以感知周围的环境,设备有了“大脑”就可以智能化地进行生产作业,有效解决了人工排线成本高、效率低,排线质量低造成成本浪费,生产存在安全隐患,质量问题溯源困难等问题。
不止泰山电缆,中海达、国器智眸等元宇宙产业在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场景深耕发展,已助推OPPO、腾讯云等在语义语音助手、自动驾驶等场景布局。事实证明,在大力发展软件产业的大浪潮下,渝北区传统制造企业的生产更为高效,企业数字化转型正成为制造业企业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
今年,渝北区数字化转型再次迎来新机遇:作为全国首批、重庆市唯一入选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的区(县),渝北将获得1亿元中央扶持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带动一批中小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为此,渝北区专门成立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领导小组,结合实际,精准地为300多家企业进行数字化诊断,并确定了汽车零配件、智能装备、消费电子、服装及其他日用品等4个细分行业作为试点方向。“计划到2025年改造企业350家以上,规上企业转型覆盖率超90%,试点企业数字化水平达到二级及以上,转型能力、服务水平、服务体系取得显著成效。”渝北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