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看重庆总第368期 >2023-12-07编印

酉阳:大闸蟹“西游记”
刊发日期:2023-12-0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东营·酉阳稻田养蟹产业园。

东营·酉阳稻田养蟹产业园。

  

□酉阳报记者冉川谢苏苏文/图
  我是一只蟹。人们都称呼我为“黄河口大闸蟹”。
  我的祖籍是山东省东营市,从小喝着黄河水长大,不仅是无数食客的心头好,还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用山东话说,我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俊俏后生”。
  按照祖辈们的生活方式,我会在黄河入海口度过平凡的一生。
  今年3月,随着“鲁渝协作”的不断深入,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我和伙伴们不仅一路向西,迁徙到了1700公里外的重庆酉阳,而且还有了一个更好听的名字——“桃花源高山大闸蟹”。

一次特殊的旅行
  那是一个晴空万里的午后,我正睡着午觉,突然被一阵急促的喇叭声吵醒。
  伙伴们说,我们即将开启一次长途旅行,从黄河入海口到武陵山腹地的酉阳。听说,那里是一处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
  世界那么大,我也想去看看。
  半小时后,几位农民伯伯熟练地把我和同伴们分装进泡沫箱,还仔细地进行了保温、保湿处理。
  接下来,我们自东向西,乘坐了三轮车、卡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可让我长见识了。
  不知过了多久,我们才搭乘一辆三轮车,晃晃悠悠地来到了目的地——重庆市酉阳自治县黑水镇平地坝村。
  沿着山路进村,只见起伏的高山被一条条白色的水泥路串联,四周都是茂密的森林。
  我们经过一座石桥,又穿过一排民房,眼前豁然开朗:和煦的阳光从山顶洒下,一条清溪从山腰缓缓流出,平整的蟹田铺满两岸——新家到了!
  此时,东营·酉阳稻蟹产业人才工作站的几位专家早已等候在这里,他们仔细为我们消毒,然后轻轻地将我们放进蟹田。
  刚刚下田入住,我便四处打望:有山、有树、有溪流,周围的风景真不赖。水很干净,我浅浅尝了一口,真甘甜啊!更让我惊喜的是,蟹田里到处都是我爱吃的美食。
  这新家我可太喜欢了!

一个重要的使命
  吃饱喝足后,我慢悠悠地爬上田边晒太阳。抬头望去,我发现不远处有一排大字:东营·酉阳稻田养蟹产业园。
  东营不是我的老家吗?我心里正好奇,一群人就朝着蟹田走了过来。
  人群里,一位个头不高、身形微胖的大叔蹲下身来,盯着我打量了许久,一个劲儿地夸我很有活力,个头也不小。后来我才知道,他是酉阳大闸蟹产业协会的会长彭世兵,是一名养蟹的好手。
  一位戴着眼镜的大叔说:“螃蟹小,使命大!你们这批小家伙,今后不仅是村集体增收的‘聚宝盆’,还是群众致富的‘摇钱树’。”
  说话的大叔叫刘斌,是专程赶来看望我们的“东营老乡”。
  ……
  听着蟹田边人们的议论,我既惊喜又感动。
  他们说,东营酉阳一家亲。现在,东营将黄河口中华绒螯蟹技术优势和良种优势,与酉阳的生态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在酉阳创新发展大闸蟹养殖产业。平平无奇的我们,奔赴千里安家酉阳,不仅承载着东营和酉阳的山海情谊,更肩负着帮助酉阳的乡亲们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振兴乡村的重要使命。
  小小的我也能做出如此大的贡献,真是激动啊!

一条致富的道路
  惬意的时光似水流年,转眼已是春去冬来。
  在大家的精心照顾下,我和伙伴们顺利完成第20轮蜕壳,身体愈发健壮。都说桃花源里日子美,这话真不假!
  在一个漫天星光的冬夜,伴随着明晃晃的灯光,蟹田边响起了阵阵脚步声。
  “养殖了8个月,长势真不错,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
  说话的人,体形偏瘦,留着一头短发。他是平地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胡青松,是蟹田的常客,经常和蟹农们趁着夜色,拿着手电筒,细致地为我们体检。
  “人努力,天帮忙。”同行的彭世兵自豪地说,今年全县15个大闸蟹养殖基地大丰收,预计收获100万只大闸蟹,总收益可达2000万元,将惠及1万余农户。
  听着这一串数字,我也感到很高兴。
  欣喜之余,我也愈发感觉我和伙伴们任重道远。因为,我们的目标不局限于眼前,还要全力参与打造西南地区规模最大、品质最优、知名度最高的大闸蟹产业品牌——“桃花源高山大闸蟹”,助力酉阳的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
  “山与海”的故事还在续写,“鲁渝协作”必将硕果累累。“东蟹西引”,从黄河之滨到武陵深山,我和伙伴们将筑起一条千里“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