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365期 >2023-12-04编印

艺术的盛会 人民的节日
——川剧旅游文化艺术节的变与不变
刊发日期:2023-12-0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新渝报记者陈龙
  伴随着冬日的寒风,中国·重庆大足第三届川剧旅游文化艺术节暨首届双城“梅花”盛典(以下称川剧旅游文化节)翩然而至。12月2日,川剧旅游文化艺术节在大足区雍溪镇举行开幕式。“艺术的盛会 人民的节日”是川剧文化艺术节不变的宗旨。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可谓是连接群众生活与文化艺术的一座桥梁。
  川剧旅游文化节,是展示大足和周边区(市、县)优秀文艺成果的重要平台,在文化惠民和艺术普及方面“年年有创新”:舞台搭得更大了、传承的方式更新了、节会的效应更突出了……

守正又创新,突出传承弘扬
  伴随着180年历史的雍溪古戏楼传出第一声锣鼓,本届川剧旅游文化艺术节正式拉开帷幕。
  “花雨碎,散不尽南风惊红蕊……”主题曲《花谷醉》MV以川剧传承为背景,讲述了年轻一代在传承创新川剧传统文化时的历程。在通过戏腔的形式演绎出来,这部由大足区融媒体中心历时三年创作的主题曲,一下“引爆”网络,受到新华网、人民网、中国舆论场等主流媒体的推送。
  重庆川剧院院长沈铁梅表示,“川剧要守住传统而不守旧,要有现代人的眼界和理解。《花谷醉》对川剧的独特演绎方式,希望能引起更多年轻人的共鸣。”
  今年川剧旅游文化艺术节的一大特色,就是更加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体现大足在积极融入资大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国际文旅名城上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成果,今年的川剧旅游文化节更加重视传统戏曲、传统剧目、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展示。
  除了每天五场川剧巡演外,四川清音、喜剧小品、车灯、散打评书等传统曲艺节目轮番上演,不仅体现了川渝文艺工作者用传统戏曲讲好当代故事、创造戏曲新面貌的努力。

群众当主角,文艺走进万家
  12月2日下午,尽管寒风阵阵,却依然挡不住前来听戏的“戏迷”。
  川剧折子戏《拾玉镯》《贵妃醉酒》《杀奢》……一折折经典剧目轮番上演,婉转动听的高腔雅调在冬日里飘扬,吸引不少游客驻足欣赏。
  老老小小一起看戏的热闹场景,让当地村民邓广纯想起小时候。邓广纯是个川剧迷,时不时他都能跟着台上的角儿和上几句。在古戏台后面,四川蜀韵艺术院演员胡琴正在化妆、换场,“听着现场观众的吆喝声,我们更有干劲了!”
  在村民家门口搭台唱戏,让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进一步深化“以人民为中心”办节导向,本届川剧旅游文化艺术节更加重视资源向基层倾斜、成果由人民共享,把文艺精品创作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结合起来,让群众成为艺术节主角。
  除了在雍溪古戏楼开展巡演,此次川剧旅游文化节还开展了川渝优秀传统曲艺展演和非遗文化展演,将创新的曲目和艺术普及活动,切实推动文艺热在基层、火在基层。
  群众演、群众看,每一年的川剧旅游文化艺术节,都是一次群众乐享的盛会。14位“梅花奖”获得者不仅现场秀“绝活”,还参与相关歌曲MV的拍摄和制作,让大足市民在“家门口”就能“零距离”接触大咖。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节会还邀请了部分中央和市级媒体组成采访团队赴基层演出及活动现场实地采访,对艺术节新创剧目、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基层群文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深度报道,更好展示大足基层文化文艺工作成效。

多方来联动,精品闪耀舞台
  川剧旅游文化艺术节是大足原创舞台精品“大阅兵”,一大批区内外高质量剧目也接踵而至。川剧、喜剧小品、舞狮等形式雅俗共赏、美美与共,共同“扮靓”2023大足川剧旅游文化艺术节。
  当四川车灯《飞花令》遇上戏剧小品《学直播》,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述了正发生在当下的乡村振兴故事;曲艺故事《大爱无悔》与四川评书《英雄机长》相遇,向广大群众讲述了排雷英雄杜富国和全国道德模范刘传健的英勇事迹,表演生动形象、催人泪下;反腐偕剧《电话响过之后》携手散打评书《成渝地·巴蜀情》,他们的表演诙谐幽默而又充满哲理,让人拍手称绝……演出过程中,人山人海的剧院沸腾起来,掌声雷动,笑声、叫好声此起彼伏,观众发自内心的快乐在剧场弥漫,为寒冷的冬夜平添许多温暖。
  闪亮舞台,不止于现场。从11月27日开始,“我与川剧有个约会”短视频征集大赛于开幕盛典提前“登台”,“寻宝雍溪里”、非遗才艺秀、非遗集市……层出不穷的特色活动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大家在雍溪古镇里打卡拍视频,体验画川剧妆,穿戏服……拿起手机拍摄与雍溪、川剧相关的短视频,步入一场穿越古今的盛会。让川剧传承有了新的方式,让艺术节真正成为广大群众欢聚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