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报记者张亦囝
每个周末的下午,家住江北区华新街街道华联社区的张嬢嬢参加完社区活动,就带孙儿去社区图书馆学习制作工艺,之后又在理疗室做理疗。她说:“生活消费都在社区的圈子,很方便。”
华新街街道立足禀赋资源和优势,打造“共享社·幸福+”服务品牌,围绕“共”字,实施阵地共建设、治理共参与、困难共排摸、解需共助力、岗位共倾斜、健康共保障“六大行动”。吸纳更多资源向“家门口”“家周边”汇聚,在发展“社区食堂+”,服务“一老一小一特”的基础之上,持续优化社区周边服务网点布局,创新社区服务场景,有效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共享社·幸福+商业
构建社区特色商业综合体
吸纳消费到社区,在华新街街道华联社区综合体“共享社”里,是最普遍的现象之一。“越来越多的商家入驻,从吃穿用度到休闲娱乐再到健康养生,都能满足需求,好方便。”张嬢嬢说。
社区商业一头连着经营主体,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既具有显著的经济特性,又带有鲜明的民生属性。“面对当下更碎片化的时间,社区消费成为一种消费选择新趋势,我们布局社区商业+公益,主要是把商业和公益相结合,将服务向健康养生讲座、药品优惠代购、用药指导等方面延伸,一方面能为周边居民提供便利服务,另一方面通过社区宣传,也能给我们带来更多客户资源。”建新南路万和药房负责人表示。
正因如此,随着更多消费业态集聚社区,“小而美”的社区商业在公益与商业之间实现平衡发展。桥北社区书记黄磊对此表示,桥北社区与华联社区一公里区域,覆盖周边2万名居民,目前“共享社”吸引到慈善物资30余万元,有30家商户加入便民服务圈,成功引进食堂、药店、超市、理发店、图书馆等多家便民服务店,采取公益+商业的运作模式,有效破解社区综合体可持续发展的难题。
共享社·幸福+医疗
打造残健共享爱的港湾
走进华新街街道华联社区渝馨家园,这里空间开阔,环境舒适。大厅右边停放着免费轮椅,方便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左边是服务台和居民健康监测点。72岁的王大爷在自助测量血压,他笑呵呵地说:“这里定期有江北区第一人民医院、爱尔眼科的医生来就诊,方便得很。”
与其他社区相比,华联社区周边医疗资源丰富。结合属地资源条件,社区融合了周边江北区第一人民医院、爱尔眼科、牙博士等医疗资源,引入专业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入驻阵地,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各类居家服务。同时,还组建入户专业康复护理服务团队,提供“腹腔引流管护理及换药”“成人留置导尿/更换尿管”“产后催乳”等专业康复护理收费服务的惠民服务。另外,引入了优医通开展远程医疗咨询服务、三甲医院陪诊服务、本市三甲医院相关科室远程医疗咨询服务等在线医疗服务。
除了引入复护理领域专业服务资源,社区还与每一家入驻的专业机构签订了共同培养对相关专业工作有学习意愿或是从业意向的低龄老人与残疾人,支持“银龄创客”与“残疾人就业”向专业康复护理、家庭服务方向发展。
共享社·幸福+文化
形成艺术生活相融的美学空间
在桥北到华联社区一平方公里区域,汇聚了茶、书、绣、琴、画等文化体验,院坝茶艺、书院咖啡、琴房妙音、蜡染编织、创意涂鸦构成了社区美学空间的文化统一性。桥北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始终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创新营造‘有颜值、有文化、有温度’的老城生活IP。”
当老巷遇上新涂鸦,当香国文化与潮流元素融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走进华新村,社区以“小巷微距”为主题,对小巷墙体进行了艺术改造,打造涂鸦艺术街巷。华新街街道是“香国寺”所在地,沉淀了许多历史文化资源,也收藏了华新人最厚生的乡愁。渝北十景之一的“香国长春”、见风云变幻的任家花园、历百年沧桑的董家溪皮件厂礼堂……在这里的老旧街巷里,这些文化都能见到,让居民“街角遇见艺术”。除此以外,到处能看到家风对联、牌匾,廉政文化墙上一个个传承好家风的“微故事”。用心的图绘、朗朗上口的文字,深刻诠释了廉政文化的内涵,小巷里清风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