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0月20日,本报第8版“龙水湖”文学副刊刊发的《红岩车魂赋》(请扫描下方二维码阅读),引起多地读者讨论。不少读者致信、致电本报,表达他们阅读后的感想。有读者表示,《红岩车魂赋》厚重磅礴,文采飞扬,既全景回眸了上世纪建设、发展川汽厂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又深情赞颂了一代代川汽人“甘于奉献、艰苦奋斗”殷殷报国情和“不负使命、无愧时代”的三线精神,读来酣畅淋漓、荡气回肠,是一篇难得一见的精品力作。
此赋的作者布谷夫,本名刘东,著作丰硕,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他说,“甘于奉献、艰苦奋斗”的重汽文化,既是红岩精神、西迁精神、三线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足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期望能以作品《红岩车魂赋》为这些宝贵精神和大足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尽一己之力。
今日,本报撷取江苏、江西、山西、安徽、山东和重庆等地的读者短评,以飨广大读者。
杜仁彬(江苏)
《红岩车魂赋》于赋文体而言,超级长篇也。沉雄健拔,荡气回肠。作品深得赋体含蓄优美之艺韵,直探隐而不发之奥区,让人产生深沉的历史沧桑感。仍觉有些意犹未尽,对作品的意旨意蕴不吐不快,简评数语。
作品全面表现了三线建设者、川汽红岩人艰苦创业的“精气神”。作品以“寰球狼烟,美苏霸权。神州疆土,四面受敌”开篇,把读者拉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上世纪60年代,新生的共和国面临着日趋险恶的国际环境,美军及其喽啰封锁第一岛链,蒋介石政权跃跃欲试、叫嚣反攻大陆,凡此种种。党中央在如此险象环生的环境下果断决策,实施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军民工业重心、技术人员与先进设备的战略大转移,五湖四海的数百万人才大军支援三线建设,即赋文所表的“凤凰西飞,鸿鹄南翔”。主要来自东部地区的党政军干部、科技精英、能工巧匠,或抛家舍业,或挈妇将雏,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奔赴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沟壑,披荆斩棘,筚路蓝缕,艰苦创业,支撑起了如今全球产业链最齐全的工业脊梁。“燃情岁月,报国情浓。创业坚守情未了,献了青春还扎根。”三线建设人、川汽红岩人从青丝变白发,献了青春献子孙,直至长眠于斯,在深山老林或安于一隅守望相助,潜心打造大国重器。他们的血汗不会白流,共和国不会忘记,中华儿女不会忘记。这种“精气神”在我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列强频繁对我国进行科技封锁、脱钩断链、金融逼战、贸易打击、政治施压、军事围堵之激烈震荡的态势下,成为定海神针般的护国神器,理所当然是全民传承与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激励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业的强大动力。
作品用精湛的语言形象地描述川汽红岩人艰苦创业的“三线情”。“红岩重卡,鱼贯出厂。驶向疆场,奔出国门。”四川汽车制造厂的落成,标志着我国重型军用越野车生产基地诞生,开启许多“新的首次”之序幕。仅隔一年多的1966年6月,第一代红岩CQ260重型军用越野车横空出世,为我国军队装上了“风火轮”,装备改良,如虎添翼,翻山越岭,冲上老山前线。继而完成产品结构调整和第二次、第三次创业,自主设计研制的迭代升级军民两用重载卡车相继问世,不断刷新我国更高吨位级重卡纪录,为民族工业增光添彩;各种专用车如百花盛开,飘香至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赋文既简明叙述了川汽红岩人建厂创业的历史,又形象展示了红岩人造车报国的远大志向,还深情颂扬了川汽红岩人造车报国、三线建设者打造大国神器的情怀。
作品用富有哲理、启人心智的语言深刻地表现了三线人实业报国的“魂灵韵”。作品直言“一辆军车成就一座城,小村庄蝶变‘成渝之心’”,正是像红岩人一样的无数三线人艰苦卓绝的奋战、奉献,有建设者牺牲在基建、安装事故中,还有专家倒在试验一线,还有技术骨干废寝忘食而累倒在工作台前。正是他们用血肉之躯,给作者、读者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那么,究竟什么是川汽红岩的魂?如何感受三线建设者高洁的心灵?怎样探究这篇大气磅礴、文字优雅的赋作之意韵?依笔者浅见,是三线建设们一次次支撑起共和国的柱和梁,为当今取得全面小康伟大成就浇筑了坚实的根基,为我们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增添了无穷的正能量,此乃川汽红岩之魂;敢于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献身祖国军工产业、科技事业且无怨无悔,此乃三线建设者之灵;意在笔尖、意在言外,回味隽永,千字赋文高度凝练,成为一部荡气回肠的史诗,此乃《红岩重车赋》之韵。
作者用富有哲理和深意的诗句直抒胸臆——“岁月既老,时光无痕……生生不息,代代传承也”,点明了全文的主旨。我相信,三线建设者、川汽红岩人用精气神铸造的民族工业之魂、高尚纯洁之灵和三线文化之韵,必将代代传承,鞭策我们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向更为高精尖的科技高峰攀登,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迅速打破西方国家的科技经济封锁,铸造更多大国重器,为我军增添日益强大的护国神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顾煜荣 张顾固(安徽)
我们姐弟远离家乡,身处长江头尾,在重庆、南京的大学校园里遥相呼应,就《红岩车魂赋》隔空交流,十分惬意,实在是一抹难忘的青葱靓色。合作此文,聊作青春之歌的一节铿锵音符。
作品诗意飞扬的辞藻夹带着历史花瓣碎,让我们强烈感受到时代感、厚重感;美妙如歌的旋律迸发出的是雄狮般怒吼!我们望见了前辈们心中燃烧着对事业、国家挚爱的火焰,这是他们不懈动力的源泉,靠人力、凭双手创造出人间奇迹,谱写出经久不衰的时代壮歌!川汽厂工人阶级的精忠报国和远大理想,深深地感动、感染着我们!作品告诉我们,激情和奋斗是推动时代发展的强大动力;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钢铁勇士不会退缩,反而以坚定的信念、无畏的精神去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每一次失败、成功都是为了实现更高的目标,为了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幸福。
这是一部饱含激情、使人热血沸腾的作品,真是久违了。独特的叙述手法,展现出他们在特殊历史时期的光辉历程、重大贡献,他们是和平时期的英雄群像!“白手起家,肩挑背扛;削山填沟,三通一平;厂房矗立,窝棚连片”接连六个四字词,淋漓尽致描绘出我国重型汽车工业的艰难开端,生动形象展现了他们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这是对梦想的追求,对事业的执着,对国家、民族的无限热爱。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是文化的核心因子。一个民族的复兴,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强大支撑;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文化的繁荣为鲜明标志。作品所再现的三线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火炬的传递,是这幅使人铭心刻骨的“史诗画卷”的点睛之笔。
“功泽后世兮……代代传承也”,表达了对后代传承功德、文化的期望与祝愿。“功泽后世兮,德润子孙兮”期望前人的功德、恩泽能够延续到后代子孙,使他们得到润泽和庇护;“生生不息,代代传承也”强调了文化传承的连续性、永恒性,希望三线精神和红岩汽车文化流芳百世,并且不断发扬光大。一言以蔽之,这幅历史画卷留给我们的,是对那个时代的致敬和缅怀,是对奋斗精神的教化和启迪。
黎耿(重庆)
拜读《红岩车魂赋》,既惊叹于布谷夫先生深厚的文字功底、文学造诣,千字赋文,展现出一部恢宏史诗;又惊叹于他对红岩车魂的研究之深、感悟之切,让生于斯长于斯的吾辈们为之汗颜;更惊叹于他博古览今、古为今用,为我们层层展示红岩车魂之瑰美。赋文体本是书写起来束缚作者拳脚的特殊、古老之文体,他依然运用自如,得心应手,笔锋所至,诗意盎然。这既是一场文学盛宴,又是一场精神洗礼,让我们既享受悦目的视觉冲击,又享受赏心的文化传承,在余音绕梁中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红岩车魂之起源,在于保家卫国之迫切。开篇“寰球狼烟,美苏霸权。神州疆土,四面受敌”抓慑读者心魄,道明三线建设因保家卫国之亟需、因势应时而生,乃上自党中央高瞻远瞩、果断决策之英明,亦为下自祖国四面八方响应号召、众志成城、集才聚力之产物。四百万众,民族精英,凤凰西飞,鸿鹄南翔,1945家大中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青睐巴岳山麓龙水湖畔,推动工业革命烈火燎原,让军工“共和国独生子”——四川汽车制造厂应运而生。
红岩车魂之成型,在于筚路蓝缕之坚毅。“白手起家,肩挑背扛”道出了当年生产工具之简陋、生产力之低下的现实,但就是在一穷二白的背景下,祖国的英雄儿女们,不畏辛劳、艰苦奋斗,靠人力,凭双手,创造人间奇迹,谱写时代壮歌,气吞山河,史无前例,将“荒凉偏僻人烟稀,杂草丛生兽乐园”打造成“厂房矗立,窝棚连片”“同步建汽车研究所,异地建五个厂配套”“‘七十一条街’百业兴”,一辆军车成就一座城,小村庄蝶变“成渝之心”,中国独一无二,世界叹为观止,体现了创业之艰辛,展现了车魂之不易,铸就了时代之辉煌。
红岩车魂之传承,在于振聋发聩之省人。“创业坚守情未了,献了青春还扎根”,道出了红岩人艰辛造出红岩车,人车合体,铸成雄魂;功泽后世,德润子孙,生生不息,代代传承!如今,“外乡人”已成红岩人,他们扎根开枝,他们开花结果,他们开拓传承。他们中有魂归巴岳山的第一代,同时仍有躬耕不息的第一代;他们中有子承父业的第二代,同时还有青出于蓝胜于蓝的第二代;他们中有繁衍昌盛的第三代,同时更有红色基因辈辈相传的一代又一代!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红岩车魂铸就于“川汽人”,川汽人以坚如磐石之信念、昂扬奋斗之精神、时不我待之状态、坚韧不拔之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他们创造了经典,他们筑就成丰碑,他们传承着精神。
天道酬勤,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读罢《红岩车魂赋》,感慨万千,心绪久久不能平静。抚昔思今,我辈之大足儿女务必居安思危,始终坚持秉承三线精神和“红岩车魂”,励志图新、奋力拼搏、开山化石,加快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建强链接成渝的“两高”桥头堡,全力做好“国际文旅名城、特色产业高地、城乡融合示范”三篇大文章,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大足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邓娴(江西)
很多年轻人对“川汽厂”这个名字较为陌生。可是如果我告诉你她是中国第一辆重型军用越野车的母亲,她的蛮力儿子红岩汽车被指定为“神舟”5号返回舱运输专用车、被誉为“神舟之舟”,大家也许会在脑中闪现新的问号。什么样的企业能扛此重任?什么样的企业配扛此重任?《红岩车魂赋》就是最好的诠释。
为建设川汽厂,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几千名建设者以及几千名参加民工削掉了26个山头,太让人动容,愚公移山哦。要知道四川的一些山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之中的丘陵地貌可不一样,如果走过川藏线的朋友一定会对山的概念有一个新的认知,那是要用巨大的铁丝网网住的山,那时我们才真正理解了课本上那句“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有多么不容易。
川汽人用汗水、心血和智慧浇筑出三线精神之花,“艰苦奋斗,乐于奉献,不负使命,无愧时代”是她散发的芬芳,一年内试制出中国第一辆重型军用越野车、一座从无到有的中国重型汽车基地在祖国西部拔地而起,就是她结出的累累果实。向川汽人、红岩车、三线精神致敬!
“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窘境曾是西部地区民众最深重的回忆。而今,他们过上了好日子,踏上了新征程,离不开国家多年来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牵挂与谋划,离不开这些深耕西部土壤中的热血企业,正如著名的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说的“当我们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些与祖国并肩走过的奋进岁月,见证的沧桑巨变,开创的崭新气象,哪一笔不值得后辈学习和接力?再看今日之西部大地,一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接力赛,正在火热展开……
王希磊(山东)
《红岩车魂赋》短而精的文字吸引了我,油然升起对作者的文学功底、修养、造诣的崇敬,也有对作品所赋予红岩车魂的震撼。
作为“90后”工科男,我对三线精神不甚了了,但听前辈们讲,当年济南汽车制造厂大力支援创建四川汽车制造厂,作为骨干的他们从“山东人”演变成“四川人”,后来又演变成“重庆人”,历经艰难曲折,但他们听从祖国召唤到大西南艰苦创业的精神让我们引以自豪。我知道大西南是抗战的大后方,重庆是中国的战时首都,也叫陪都,没有被日本军机轰炸降服,是一座值得尊敬的城市。我顺着《红岩车魂赋》的指引按图索骥,了解到改革开放后,军工与民用融合,川汽厂作为军用重型汽车基地和龙头,加入了全国的“重汽联”,重汽联的总部在济南,川汽厂真是为“母厂”“故乡”争了光。由衷感谢《红岩车魂赋》的作者布谷夫先生。
透过《红岩车魂赋》,我加深了对重庆为何能成为中国汽车制造之都的理解。重庆已形成以长安系为龙头、多家整车企业为骨干、上千家配套企业为支撑的“1+10+1000”产业集群,在“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目标驱动下,正加快构建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从今年重庆汽车出口增量看,“重庆造”在海外市场越来越受青睐,且大部分增量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相信“重庆造”角逐国际市场也将展现更大作为。作为“一带一路”的参与者,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唯有增强自身本领,提升应对能力,勇敢迎接挑战,直面风险与挑战,发扬赋文深刻表现、倾心赞扬的“三线精神”,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黎飞(重庆)
机缘巧合,我有幸全程见证了《红岩车魂赋》的横空出世。布谷夫先生在短短7天时间里,1次日访和1次夜游博物馆,一个通宵达旦一气呵成,然后与亲历者、专家和老领导促膝深谈、交流研讨,六易其稿,终成此文。作者深为诸事繁杂、急于从中脱身而冷处理时间不够感到遗憾和自责。但作品仍然填补了三线精神挖掘中的一项空白,是重汽文化百年建设中浓墨重彩的华章!
位于大足区的双桥是中国重型汽车的摇篮。作为土生土长的大足人,我从小就对家乡有“川汽厂”这样的国防企业、有“红岩车”这样的著名品牌而无比自豪,却是随着红岩重汽博物馆的建成开馆,才对这一段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辉煌岁月有所感知。特别是《红岩车魂赋》,叙事宏大、思想深刻、脉络清晰、细节考究、朗朗上口、短小精干,迅速将读者带入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川汽人勇挑重担、直面挑战、敬业奉献,树起了一座座丰碑。作品寥寥千余字,述说了三代川汽人的奋斗,讲出了信仰的力量,入木三分、力透纸背!
作品讲述的是川汽厂立项、聚人、建设、发展、壮大的传奇故事,更是我们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时代体现。特别是红岩精神、西迁精神、三线精神、铁人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劳模精神、企业家精神在这里具化凝结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重汽精神,集中彰显了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彰显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
我们作为生在红旗下、长在强国路、建功新时代的新生代党员干部,更要常读《红岩车魂赋》这样有思想、有深度、有情怀的佳作。要继承、弘扬从建党精神到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到三线精神等精神宝库,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增强党性修养,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自觉立足岗位作贡献,以实干实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何剑柯(山西)
金秋时节,南方依然花红树绿,但北方已飘落叶,寒意升起。拜读布谷夫先生的《红岩车魂赋》,心中一片温暖,百感丛生,既有感于先生的豪放文风和对大国神器的赞叹,又惊喜于川汽“红岩”之精神气概。在我的印象中,“红岩”一直是以江姐为代表的革命烈士们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永不叛党的真实写照。读过《红岩车魂赋》后,我深切地感受到川汽的创业奋斗史同样是“红岩精神”的传承与赓续。
在那个“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在那个谱写人定胜天的时代壮歌下,川汽人承担起了建设新中国“硬机器”“铁国防”的历史重任:1966年6月15日,中国第一辆重型军用越野车CQ260从龙水湖畔驶出,刷新了中国重型军用越野车从无到有的辉煌历史。从作为对越自卫反击战重炮牵引车的“红岩神炮”,到35周年国庆天安门广场阅兵的导弹运输车铁流,再到被指定为“神舟”5号返回舱运输专用车之“神州之舟”,从重庆驶向全中国、亚非拉的红岩重型汽车在历史上留下了厚重的“脚印”,彻底扭转了我军无重型越野车的被动局面,成为名副其实的“共和国独生子”。
时光铭记精彩,担当书写华章。川汽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已然化作当代青年爱岗敬业、勤奋求实、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笃实行动。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我们这一代人要切实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代和欢(重庆)
“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耳熟能详的这句话,令我陷入沉思:当今的和平之国和幸福生活从何而来?似乎骤然间从《红岩车魂赋》找到答案。
作品主要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来自全国各地的技术精英们如何在特殊的历史时刻,在为我国实现自主制造军用重型汽车之梦的荆棘路途中如何实现突破、攻克难关的精彩往事;讲述他们在国防备战紧急需要之时,用青春热血打造出的卫国重汽驰骋疆场与敌军作战,不负众望、终取得胜利的苦难辉煌。集中凸显了重汽人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决心,以及他们对实现伟大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祖国深深的热爱。还深刻探讨了科技创新的主题,强调了创新和技术发展对满足国家国防需求的重要性。
赋文与小说的体裁、结构形式迥异,但《红岩车魂赋》不愧出自小说家之手,非常善于各种环境的烘托和人物群像的塑造。透过字里行间,读者强烈感受到那种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共同实现革命目标的神圣的精神力量!那个时代的浓烈氛围和生动画面,作品勾勒得活灵活现,使人身临其境、融入其中。作者还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隐喻,使文本更加生动有趣。这些文学元素丰富了阅读体验,使读者能深刻地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
有幸生于信息丰富的时代,《红岩车魂赋》这样优秀的文学作品为我们呈现出那段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历史,以及人们如何突破重重困境勇往直前、最终实现心中伟大理想的艰难历程。这不仅是一篇极富教育意义的美文佳作,也是一篇极力激励人们勿忘历史、不断追求进步的警世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