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347期 >2023-11-08编印

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在渝闭幕
科技部组织举行二十多场部级双边会谈,签署十二项科技合作件
刊发日期:2023-11-0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重庆日报记者张亦筑崔力刘旖旎11月7日,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闭幕式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科技部副部长张广军、重庆市副市长张安疆、四川省副省长郑备分别作了总结发言,并发出2025年将在四川举办下一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的邀请。
  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举办了包括开幕式在内的10场重要活动,发布了《国际科技合作倡议》,启动了可持续发展技术、科技减贫、空间信息科技、创新创业等4个“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专项合作计划,国内外科技人员、企业负责人、政府官员和国际组织代表等800 多人出席大会。
  大会还成功举办了首届“一带一路”科技创新部长会议,来自24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创新部长、部长代表出席了会议。
  科技部还组织举行了20多场部级双边会谈,签署12项科技合作件。
张广军介绍,本次大会汇聚了创新智慧。共同探寻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一致认同科技创新在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支持各国改善民生和应对挑战中的关键重要作用。
  大会展现了共商共建共享。共同坚持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以自愿为基础,最大程度凝聚共识,一致认同科技创新合作应助力实现各方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
  大会深化了合作共识。共同讨论拓展科技创新伙伴关系的新领域、新模式、新内容、新路径,一致认同深化科技创新合作符合各方发展需求和共同利益。
  大会取得了务实的收获。共同构建高能级科技合作机制,启动4项科技创新专项合作计划,签署12项双边科技合作文件,并一致认同积极推进合作意向落实落地。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连接着历史、现实和未来,源自中国、面向世界、惠及全人类。”张广军表示,中方期待与各国伙伴携手,共同发展更加团结、包容、普惠的创新发展伙伴关系,共同培育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创新发展新动能,共同打造更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创新发展环境,共同谱写创新丝绸之路建设的新篇章。
  张安疆说,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参会国别广、规格层次高,各项活动精彩纷呈、高效务实。大家围绕主题,积极参与、深入探讨,推动大会取得丰硕成果。
  一是开展深度合作交流。举行全体大会,有关国家政要、国际组织代表、著名科学家发表主旨演讲。举办“一带一路”科技创新部长会议,举行双边会谈20多场,签署12项双边科技合作文件,达成科技合作共识。大会期间有70多位政府官员和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科技人文交流、科技助力产业等领域发表了演讲,共谋科技合作的策略。
  二是深化务实合作举措。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专项合作计划,实施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创业、空间信息科技、科技减贫等4项行动。发布《国际科技合作倡议》,提出坚持崇尚科学、创新发展、开放合作、平等包容、团结合作、普惠共赢的具体内容,携手共建全球科技共同体。
  三是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聚焦国家科技战略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发挥成渝地区特色优势,扎实推进资源共享、人才交流、平台建设、联合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8项重点任务。
  四是建立科技合作机制。组织中外嘉宾考察了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新成效,积极开展对接,重庆与蒙古、塞尔维亚等国家达成科技合作意向15项,探索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新路径。
  五是营造开放合作氛围。全方位、全视角宣传大会活动,56家中外媒体现场采访,近300家媒体线上参与报道,已经推出新闻报道1.6万条,让大会成为全球关注的盛会。
  张安疆表示,重庆将围绕“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持续扩大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合作交流,加快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
  一是打造科技交往中心。实施人才交流外国专家项目和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项目,举办高端国际学术会议和论坛,推动科研人员常态化交流互访。
  二是打造技术转移枢纽。共建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举办国际技术转移大会,搭建国际技术转移信息平台,促进技术成果跨国家跨区域共享对接。
  三是打造协同创新平台。支持建设“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合作建设国际联合研发中心,布局建设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构建国际协同创新机制。
  四是打造产创融合高地。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等优势产业,依托国家级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等产业发展平台,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园区,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