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培育高质量创新主体
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着力壮大高质量创新主体,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对引领支撑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重庆启动实施了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科技型企业超过6.7万家;到2027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在2022年的基础上实现“双倍增”,分别超过1.27万家、8.6万家。
目前,通过“孵、育、引、提”科技企业,重庆新增科技型企业11642家,同时,已向科技部报备高新技术企业1824家。山外山、西山科技、智翔金泰在科创板上市,天箭惯性上市申请已被受理。
重庆加快构建全周期、全链条、市场化的成果转移转化体系,积极支持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建设,加快打造一批科技企业高质量孵化载体,启动建设重庆市技术转移研究院、金凤科创园等重要的成果转移转化和大学城创新创业平台,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以此孵化培育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的企业。预计今年全市科技型企业突破5.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7000家,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700亿元。
集聚优秀科技创新人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近年来,重庆把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人才资源总量超过600万人。
为集聚高水平科技人才,重庆依托科技型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引育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实施《重庆市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若干举措》,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积极为人才松绑,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
为培育青年科技人才,重庆在全市范围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从“挑大梁、增机会、减考核、保时间、强身心”5个方面着手,为青年科技人才营造更加宽松的科研氛围、积极有力的成长空间。
构建人才集聚的“强磁场”,重庆将进一步打好人才工作“组合拳”,遴选支持一批杰出人才、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引进一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同时,持续开展为青年科技人才减负的专项行动,完善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机制,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和创新能力。
营造协同高效、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
重庆位于“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近年来抢抓国际科技合作发展重大机遇,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正在加快形成开放的科技创新合作局面。
截至目前,重庆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已与60余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创新主体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科技交流合作;承办科技部发展中国家培训班10余期,招收来自40余个国家的学员300余名;实施国家及省(市)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80余项,布局建设“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9个、其余国际科技合作平台近40余家;先后引进比利时鲁汶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乌克兰基辅理工大学及泰国皇家理工大学等来渝联合共建研发机构。
今年2月,科技部复函支持《成渝地区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实施方案》,标志着全国首个“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正式获批建设,将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新的更大机遇,推动成渝地区协同创新全面提速、整体成势。
由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和川渝两省市政府共同主办,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支持单位的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于11月6日至7日在重庆举办。以此为契机,重庆将继续深化科技交流合作,更高水平营造协同高效、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新突破,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为科技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据《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