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要闻总第346期 >2023-11-07编印

推进义务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发展,重庆这样做
刊发日期:2023-11-0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重庆日报记者匡丽娜云钰
  11月4日,记者从市教委了解到,近年来,我市通过强化课堂主阵地、深入落实“双减”政策、创新资源配置、深化关键领域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编制《重庆市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
  课堂是义务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利用好主阵地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构建了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重要拓展和有益补充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编制了《重庆市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
  “在课堂教学质量方面,我们要求学校和教师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重视情境教学、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杜绝‘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同时,印发《分学科课堂教学指南》,完善了备课制度,要求学校和教师精心设计学科活动,推进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适时组织开展市级中小学学科教学竞赛,推广优秀教学模式、教学案例,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该负责人称。

校内外同发力,98.17%的家长对“双减”工作满意
  如何科学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据了解,我市鼓励有条件的区县探索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技术手段,协助学校和教师提高作业管理水平和设计水平,精准化练、讲、评,提高作业反馈的有效性。同时,我市要求各中小学校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合理控制考试难度,考试内容不超标超进度,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学生分班、排座位不得与考试结果挂钩。
  “为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与吸引力,我市开展了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优秀课后服务和作业设计典型案例评选活动,并择优在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展播。”该负责人介绍。
  “我们还坚持校内外同发力。”该负责人说,我市紧盯寒假、法定节假日、中高考前等关键节点,开展专项整治和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全市41个区县均上线“二维码随手拍”便捷投诉举报平台。推进全市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纳入教育部门监管进度,全面完成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审批工作。同时,还加强培训资金风险监管,全面推广“校外培训”App使用,落实培训机构预收培训费全额进入监管账户,牵住资金龙头,提升监管平台效能。
  该负责人称,目前,我市“双减”改革成效比较明显。相比“双减”前,79.49%学生的睡眠时间增加,87.11%学生的运动实践活动时间增加,98.44%学生对现在的学习生活满意,90.66%的家长表示“双减”后学生变得更加快乐,98.17%的家长对“双减”工作满意。

采用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等形式扩大延伸优质教育资源
  “我们还创新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该负责人介绍,根据城市空间布局、人口分布特点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完善和实施全市及各区县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年度计划;加大资源统筹配置力度,促进中小学教育资源在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均衡配置,切实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需求。
  “满足了‘有’,还要有‘优’。”该负责人称,我市还推动优质教育集群发展,鼓励、支持各区县与学校深化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城乡一体化办学、学区制管理、教育联盟、校际联盟等改革试点工作,以强带弱、以城带乡,积极探索以多种形式扩大和延伸优质教育资源。
  同时,我市还依托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各区县基本建成教育城域网,中小学校“宽带网校校通”开通率达100%;以重庆教育专网建设为牵引,支持区县、学校加强网络升级改造,推动千兆到校、百兆到班。此外,我市还建立全市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库,推动数字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向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学校精准辐射,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
  “我们还深化关键领域改革,切实保障教育公平。”市教委相关负责人称,在招生考试入学方面,我市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实施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落实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提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或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就读的比例。在中考改革方面,落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政策,优化指标生录取方式。加强中小学生学籍管理,严禁人籍分离、空挂学籍。
  同时,建立健全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从学生进步、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等维度强化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

引导校长教师在城乡间、校际间合理流动
  “我市通过优化师资配置、推进教师管理制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系列举措,以推动教师队伍优质均衡。”该负责人说。
  在优化师资配置方面,我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促进校长教师合理流动。利用绩效工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激励机制,采取挂职交流、定期支教、区域内流动、城乡一体化管理等方式,引导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在城乡间、校际间合理流动,并逐步实现制度化和常态化。
  在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方面,积极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改革,强化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统筹管理。探索实行学区(乡镇)内教师走教制度,重点支持音体美等学科教师开展走教,根据实际给予相应补贴。
  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我市持续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特岗计划”“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银龄讲学计划”等专项行动,缓解乡村学校骨干教师不足问题。同时,我市还建设了一批市级名师工作室,学员向农村一线教师倾斜,通过名师送教、组团式帮扶、教师工作坊等方式,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