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346期 >2023-11-07编印

重庆:链接全球资源打造“强磁场”释放“创新力”
刊发日期:2023-11-0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新华网重庆11月6日电(李元元韩梦霖)秋冬之交,重庆市九龙坡区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风景如画。走进公园旁的彩云湖污水处理厂,如同漫步在一座公园内,散尾葵、芭蕉、鸢尾等植物有规律地分布在约3000平方米的食物链反应器顶部。作为重庆首个花园式污水处理厂,厂区与湿地公园景观自然结合,融为一体。
  “彩云湖污水处理厂采用了食物链反应器FCR工艺,这种工艺通过创造高度多样化的生物群落,加强生物生态系统的水质处理能力,处理系统内的各种微生物以及水生植物群、动物群等物种超过3000种。”重庆渝隆环保有限公司水环境技术部总监漆渔江介绍。
  这一关键的技术工艺来自于匈牙利奥尼卡集团,该集团已在全球建设了130多座花园式污水处理厂。
  中国-匈牙利技术转移中心(重庆)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国内不少污水处理厂改建项目都面临用地紧张、环保标准严、景观要求高的难题。该中心了解到奥尼卡集团在污水处理方面具备的技术优势后,主动对接九龙坡区政府,推介其生态花园式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并与建设和设计单位进行前期方案交流,最终促成了FCR工艺在该项目的应用。
  彩云湖污水处理厂于今年4月正式投入运营,已经成为集工艺先进、环境友好、资源循环、清洁能源等特点于一体的花园式污水处理厂和生态环境科普教育基地。

全球视野
抢抓国际科技合作发展重大机遇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近年来,位于“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上的重庆,抢抓国际科技合作发展重大机遇,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积极拓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新空间,加快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推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科技创新合作。
  中国-匈牙利技术转移中心(重庆)就是科技创新合作的成果之一。该中心采取“政府搭建平台,专业机构服务”的工作方式,在重庆和布达佩斯分设办公,为两国企业及相关机构间开展科技人才、创新技术、产业资本交流对接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提供专业化配套服务。该中心成立以来,已累计举办14场大型项目对接会,组织各类洽谈合作130余次,促成23个项目合作签约,11个合作项目落地实施,拓宽了国际技术转移通道,提升了国际技术向西部地区转移服务的能力。
  据介绍,重庆通过建立起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机制,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与东盟、南亚、中东欧和拉美等国家创新主体开展联合研发、平台共建和人才培养等多层次的科技交流合作。
  前不久,在重庆举办的2023中国-新加坡国际科技交流与创新大会上,新加坡国立大学重庆研究院、新加坡国立大学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三方共建“新技术实验室”合作项目。三方将聚焦技术创新,围绕人工智能技术、智能汽车与ICT行业融合,以及新能源电池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我们作为一个研发型的院校,有技术储备,把学院在新能源车产业链上的优势以及科技优势带到重庆来,希望人才、技术科技都能跟重庆产业结合。”新加坡国立大学重庆研究院副院长徐晴吉表示。
  目前,重庆市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已与60余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创新主体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科技交流合作。重庆大学、西南大学、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等高校及院所围绕智能科技、生命科技、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实施国家及省(市)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80余项。重庆已布局建设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家;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9家,其余国际科技合作平台40余家。

内引外联
高能级科创平台成为创新“策源地”
  今年6月,一场为重庆市新型研发机构“量身打造”的技术成果产业项目对接大会在西部科技金融路演中心举行。来自39家新型研发机构的180余项创新成果进行了现场展示对接。
  “近年来,重庆市大力推动实施引进科技创新资源行动计划,持续推动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科学家团队合作,落地建设了新型研发机构39家(截至今年7月),高端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初步形成。”重庆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西部(重庆)科学城是重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主战场。2020年以来,除了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14所在渝高校,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国字号”院所、“央字头”企业纷纷落地西部(重庆)科学城,推动引进培育和建设大科学装置、大科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和研发机构,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在科学城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打造校地协同创新创业生态圈。
  这期间布局建设的多个高能级科创平台,正成为重庆乃至西部地区科技创新“策源地”。
  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在两年时间内创建了2个中心、14个实验室,发布10余项科技成果。其中,该研究院研发的北太天元数值计算通用软件是首款国产科学计算软件,实现了国产科学计算领域“根技术”的突破,为我国高校教学和科研、企业产品开发提供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链接国内外创新资源,越来越多的一流科技成果被带到重庆,与当地的重点产业实现精准对接、落地转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重庆企业也不断走出国门,建设科技合作平台,汇聚全球创新要素。作为重庆汽车产业链的“链主”企业,目前长安汽车已经布局建立了“六国十地”的全球协同研发格局,并在海外拥有了16个技术、产品研发中心。由来自意大利等国家组成的全球化研发团队,正为长安汽车打造数智新汽车新产品贡献研发力量。

双城联动
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在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川渝共建乡土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围绕乡土植物种质资源保育、种质资源创新、植物资源系统性评价、种苗繁育及产业化应用、景观及生态服务功能等领域开展系统性研究。
  种质资源是种业发展的“芯片”,川渝两地植物资源极为丰富。该实验室由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与成都市植物园(成都市公园城市植物科学研究院)联合打造,2021年5月,获得了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共同认定,成为首批川渝共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之一。自实验室建成以来,已收集保存植物种质资源2000余种,其中有国家一、二、三级保护植物130余种,应用推广乡土植物56种,丰富了川渝两地城市园林植物多样性,提升了城市园林景观品质。
  “我们计划用5年时间,初步建成川渝乡土植物种质保育及创新中心,成为西部地区集科研、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及应用示范于一体的产学研融合创新平台,在乡土植物种质资源保育、引种驯化、种质创新与利用领域的研究水平达到全国同类科研院所的领先水平。”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今年3月,科技部等12个国家有关单位与川渝两地政府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西部科学城加快建设的意见》,这是国家层面首个专门支持西部科学城建设发展的文件,为成渝地区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提供了政策支撑。
  以共建西部科学城为着力点,川渝两地进一步深化平台共建、项目共研、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大力推进科技和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前,成渝地区创新开放合作取得阶段性进展——两地政府联合印发《成渝地区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实施方案》,围绕科技创新签署“1+6”合作协议;两地科研单位联合组建了川渝技术转移联盟、科研院所联盟、大学科技园联盟等一批协同创新机构;共建投用金凤实验室、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西部车网等一批成渝合作创新平台,建设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6家,实施川渝联合重点研发项目160项;设立总规模300亿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金凤凰”“金熊猫”人才卡实现同等互认,试点建设川渝科技资源服务线下运营中心,累计共享总价值约131亿元的大型仪器设备1.32万台/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