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龙水湖总第344期 >2023-11-03编印

赓续“三线精神三线精神””传承红色血脉
——《红岩车魂赋红岩车魂赋》》引发读者强烈反响
刊发日期:2023-11-0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图片1

图片1

扫码阅读《红岩车魂赋》原文

扫码阅读《红岩车魂赋》原文

  

【编者按】
10月20日,本报第8版“龙水湖”文学副刊刊发的《红岩车魂赋》(请扫描下方二维码阅读),在全国各地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不少读者致信、致电本报,表达他们阅读后的感想。大家纷纷表示,《红岩车魂赋》厚重磅礴,文采飞扬,既全景回眸了上世纪建设、发展川汽厂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又深情赞颂了一代代川汽人“甘于奉献、艰苦奋斗”殷殷报国情和“不负使命、无愧时代”的三线精神,读来酣畅淋漓、荡气回肠,是一篇难得一见的精品力作。
此赋的作者布谷夫,本名刘东,著作丰硕,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前不久,他参观了重庆红岩重型汽车博物馆。虽然两次参观总用时不到70分钟,但三线建设者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深深打动了他、震撼了他。万千思绪和无限感慨中,《红岩车魂赋》一气呵成。他说,“甘于奉献、艰苦奋斗”的重汽文化,既是红岩精神、西迁精神、三线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足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期望能以作品《红岩车魂赋》为这些宝贵精神和大足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尽一己之力。
今日,本报特从众多读者来信中先期撷取重庆、四川、广东等地的读者短评,以飨广大读者。因来稿甚多,下一期“龙水湖”文学副刊将继续刊发,其中包括江苏、福建、江西、湖南、四川等地的读者评论,敬请期待。

张从辉(重庆)
  品读《红岩车魂赋》,仿佛一幅波澜壮阔、声势宏大的历史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三线建设,是国家和民族面临严峻考验时一次艰苦卓绝的奋斗传奇,是亿万人民固化在历史岁月中的爱国主义文化印痕。
  纵观历史,任何一次重大历史事件,都会有重大的历史背景。正如布谷夫在赋中所写:“寰球狼烟,美苏霸权。神州疆土,四面受敌。苏军伺机南侵,美帝封锁岛链。蒋帮叫嚣反攻大陆,印度接连挑衅叫板。国家安全险象环生,中共中央决策果断……战略转移,好人好马上三线。祖国发号召,儿女心花放。毅然放弃优越环境,挥泪告别温馨港湾,或孤身往,或举家迁……”作者以精简的文字,描述了这是一场关乎国运的战略决策,书写了中华儿女报效祖国的豪迈情怀。
  “……‘七十一条街’百业兴起来,读书声歌声笑声响起来。蔬菜店裁缝铺林立,理发店铁匠铺常开。看样板戏下象棋,露天电影大众爱。茶铺里听评书,吹拉弹唱伴奏;棚户炊烟飘袅,锅碗瓢盆交响。”作者真实还原了当时重汽人艰苦创业、甘于奉献、乐于奉献的精神风貌。
  “壮哉!承周总理顶层运筹,继川汽人拼命苦干。……热火朝天大会战,劳动竞赛比奉献……”“壮哉!燃情岁月,报国情浓。创业坚守情未了,献了青春还扎根……”
  作者更是妙笔生花,连用两个“壮哉”,用简短生动的文字还原了一段筚路蓝缕、荡气回肠的艰苦历程,呈现了一段牢记初心使命、无私奉献、责任担当的筑梦轨迹。
  “……岁月既老,时光无痕;红岩人归三线精神,合体的人车叫车魂。功泽后世兮,德润子孙兮,生生不息,代代传承也!”
  作者创作《红岩车魂赋》的真正落脚点就在于此,文章的精妙所在,就是用生动的生活化的场景来诠释“三线精神”的内涵:艰苦创业是“三线精神”的基点,无私奉献是灵魂,团结协作是核心,勇于创新是精髓。“车魂铸梦,创启未来”,让三线建设的历史功绩和“三线精神”在传承中发扬光大。

李联川(重庆)
  偷得浮生半日闲,且沏香茗一两盏,于茶香氤氲中品读布谷夫先生《红岩车魂赋》,一种感佩偷偷爬上心间:布谷夫勤耕文苑频谱布谷曲,红岩厂根植棠城再铸红岩魂。
  布谷夫先生笔耕不辍,数百万文字流出笔端。此篇《红岩车魂赋》,把大足写入史诗,将精神揉进思念。如若回忆是一种温暖,那么此赋就在清寒的深秋为我们带来了一片明媚的春天。
  回望红岩奋进路,一路挥汗一路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为了保证国泰民安,万民同心建设三线。落户大足,川汽觅得家园;传承精神,厂名敲定红岩。
  从此后,大足人迈开大脚板,红岩厂再铸红岩魂。到后来,重汽碾出崭新画卷,热血沸腾最美青春。即使改制更名,纵然搬离棠城,土地上依然浸透忠诚,记忆中依然贮满深情。
  感谢作者勾起了我们温热的回忆,从大足众多精神中拣出了驻扎在心灵深处的红岩魂。
  作为大足教育人,我们一定永远让红岩魂在心底流淌。
  棠城风光如诗如画,大足教育光耀八方。昌州垂范,海棠飞香。黉门明道,庠序兴邦。岁越千禧,政通人和;喜建新区,百业益昌。南山吐翠,绘棠城同庆盛世;濑溪欢歌,颂万民齐奔康庄。尊师重教千家蒙庥,立德树人百花齐放。当此时:幼儿教育如雨润之园,桃李飘香;
  基础教育似长风驱柏,郁乎苍苍;高等教育如破茧之蝶,妙舞翩跹;职业教育似顺水行舟,扬帆远航。
  一篇《红岩车魂赋》,激励大足教育人记其旧事,扬其根魂,承其精神,开来继往。我辈自当滋兰树蕙,催艳百花千卉;育桃培李,再创教育辉煌!

林河毅(广东)
  在这片富含历史底蕴、深厚情感的土地上,《红岩车魂赋》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辞藻,勾勒出“红岩汽车人”充满挑战与奋进的峥嵘岁月。深入解读这部作品,我仿佛穿越时空,亲身体验了那段历史的波澜壮阔,感受到了那些为国家的建设事业无私奉献的先烈们的伟大与崇高。
  我被“红岩人”的艰苦创业的精神深深打动。在当时偏僻荒凉的西南、西北的崇山峻岭中,四百多万精英人才为了国家的安宁和工业、科技革命,无私奉献,精忠报国。其中的四千多“红岩人”挥汗如雨,削山填沟,白手起家,肩挑背扛,建设起了一个个厂房、科研所及“安乐窝”。这些画面让我想起了我们广东人敢闯敢拼的精神,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也曾经在荒芜的土地上建设起了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
  在当今比较物质化的社会氛围中,这种精神特别需要被铭记和传承。正如作者所赞扬的:“功泽后世兮,德润子孙兮,生生不息,代代传承也!”弘扬这种精神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期许。
  《红岩车魂赋》如同一座历史的石碑,唤醒了沉睡已久的记忆。前辈们英勇奋斗,创造人间奇迹,谱写时代壮歌。红岩车承载着民族精神,见证着国家的希望与未来。在那段燃情岁月中,“红岩人”铸就了雄魂,留下了永恒的足迹。让我们心怀敬仰,传承红岩人精神,共同创造美好明天。

覃国佳(重庆)
  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巴山蜀水埋忠骨,红岩精
  神代代传。
  《红岩车魂赋》是一篇令人深思的赋文作品,以其深刻悠远的主题和引人入胜的描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精彩绝妙的文字,将读者带入了那一段灼热的青春岁月;细致入微的描写,勾勒出了生动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故事中,亲身感受那个时代燃烧的激情和高尚的灵魂。
  赋文意蕴深远,讲述了前辈们坚韧不拔、不断拼搏,最终成功建造出中国第一辆重型军用越野车cq260的故事,突显了中国人民在面对极端困难时的坚韧、顽强和执着追求。
  与此同时,作品还探讨了科技创新的主题,强调了创新和技术发展对满足国家国防需求的重要性。这一主题对于当今中国以及全球的科技发展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此外,作品的每个细节都各具特色,每段故事都使我感受到了一种团结协作、不懈追求的力量,激发了国人强烈的自豪感。
  这是一篇令人深受感动的作品,这是一篇值得反复咀嚼的佳作,她不仅让大家在情感上受到强烈触动和共鸣,还让大家对中国的军事历史有更深刻的了解,也为大家有着闲暇时的阅读享受,更为他们带来深
  刻的回望和沉思。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有幸能够通过《红岩车魂赋》更深入地了解历史和文化,学习、缅怀和继承前辈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这篇赋文让我们更深切地理解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壮怀激烈,无愧为激励中华儿女精忠报国的现代版名篇。

马海燕(四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红岩车魂赋》再现的三线精神,是支撑我们中华民族走过艰难岁月、从百废待兴走向百业俱兴的精神支柱之一。透过饱含深情的文字,我们从历史时空、文学维度体会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来之不易,感受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巴蜀一衣带水、血脉相连,作品描绘的三线图景、三线精神,在川渝更是激荡着心手相牵的共情和共鸣。1966年,国家在四川省射洪市布局了20余个项目,3536等军工厂在迁走之前的近30年中带动影响着射洪的现代工业建设,如今留下的3536“三线城”曾有近万名职工和家属,俨然一座小城。拜读《红岩车魂赋》,重访3536三线城,拼命苦干大会战、卧薪尝胆破难关、削山填沟建小城、人人和睦百业兴等画面在文字和现场交相辉映、交替回响。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今天在射洪已转化为“想大事、干大事、成大事”的射洪精神。经济连续两年上榜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文化以召开文艺发展大会点燃热情,人们幸福指数节节攀升,掩饰不住的喜悦由心而发。这是精神赋予一座城市的灵魂和风貌。《红岩车魂赋》表达的精神,联结了大足和射洪的三线情怀,相信两地将在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万千气象中更加璀璨夺目。

舒梦棋(重庆)
  文学是审美的艺术,兼有形象性、情感性和超越性的特征。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为人提供独特的精神力量,它承载着作者的情感,亦激发出读者的共鸣。《红岩车魂赋》笔风洒脱,以行云流水之势,写大气磅礴之章,予人荡气回肠之感。
  初读《红岩车魂赋》,眼前犹见上世纪汹汹世事,所绘“神州疆土,四面受敌”之图景,真是骇浪惊涛,祸机迫切。叫人攒眉蹙额,忧心如焚。幸而上有万全之计,下有万众一心。精兵强将西南下,红岩车魂由此生。“凤凰西飞,鸿鹄南翔”的形象化描写使那段三线建设的岁月跃然纸上,在展现真实历史的同时兼具文学之美。
  细读《红岩车魂赋》,又惊叹先辈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之意志,感慨人定胜天、事在人为之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白手起家,重型武器运输竟无“中国造”;万人操弓射一招兮,始见军车成就一座城,川汽美名天下闻。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作品寓情于事,细腻笔触将川汽厂建设背景条件之艰辛勾勒得淋漓尽致,情感基调却始终昂扬向上,作者不仅是在赞叹川汽人,更是向读者、向社会集体传递出团结包容、无私奉献的精神内容,促进了社会情感交流。
  再读《红岩车魂赋》,更觉扑鼻梅香始于冬雪浸染,当今康庄大道全由赤脚踏出。文学是对社会道义的弘扬,是对完美人性的追求与超越。本文主题鲜明,歌颂的是上一辈悠悠赤子心,激励的是这一辈拳拳报国情。正如毛主席诗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回望川汽厂建设发展史,难免百端交集。岂不惜“披星戴月催人瘦”,英雄壮士面已皱?为着那“杂草丛生兽乐园”,终飘出袅袅炊烟。展望华夏之未来,心中感慨万千。虽不必饮稻田水、宿茅草屋,但须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国产大型客机C919于今年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昭示着中国大飞机终于实现从0到1的突破。要知道曾经在国际航空业会议上,我们的代表每到关键部分就会被请出场。
  此刻彼刻,同样是面对着国外的技术封锁,我们同样以艰苦奋斗的姿态实现了攻坚克难、破茧成蝶。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读罢《红岩车魂赋》,久久不能平息。忆昔凤凰投火势燎原,忠情燃不尽,车魂代代传。当知筚路蓝缕,前辈既开其先;发扬光大,我辈宜善其后。久久为功,我们一直在路上!

罗玉秀(重庆)
  《红岩车魂赋》展现了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的豪情壮志和艰苦奋斗。从国际形势的严峻,到国内建设的艰辛,再到红岩重汽人民的团结奋斗,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赋予了强烈的感染力和视觉效果。比如在描述全国人民支援三线建设,千里远赴祖国大西南重庆双桥的生动事迹中,使用了“凤凰西飞,鸿鹄南翔”这样的形象比喻,既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豪情壮志,又体现了他们对于祖国的深挚热爱、对革命事业的满腔热忱。
  在表达对于川汽厂的赞扬和对于工人们的敬仰时,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入人心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身感受那种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作品提到的“突破重型武器运输无‘中国造’,时代赋予川汽责无旁贷重担”,如同一面历史的镜
  子,无论是昨天的红岩重汽,还是今天的5G、芯片、量子计算等核心领域科技突破,都表明中国致力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人民不怕个别国家大肆编织的科技铁幕、加码的技术封锁、竖起的科技高墙,把发展的主动权、把国家的安全与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红岩车魂赋》是充满激情和感染力的作品,通过对于那个时代的历史记忆,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风貌。

秦秋琳(四川)
  初读《红岩车魂赋》,实觉文字通俗易懂,朗朗
  上口。细一品,当年大批知识分子、技术精英,纷
  纷舍小家、为大家的画面映入眼帘。作为一名“三线人”孙辈“八五后”,没有经历祖辈们当年的奔赴,也没能亲历他们当年的艰辛,但透过作者的美文佳句,看见了他们背负行囊,千里辗转跋涉,来到在巴蜀大地上当时偏僻荒凉的一角艰苦创业,白手起家,肩挑背扛,用一双双勤劳智慧的双手,完成祖国交付的任务,建造自己的新家园。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灿灿亦漫漫。克服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岩重卡驰骋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奔出国门漂洋过海,我们的“外乡人”用心血和汗水,无中生有建起了一座“红岩城”。
  如今,我们要接过前辈们交出的接力棒,继承和弘扬他们艰苦创业、无私奋斗、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听党的话,跟随党走,担当时代重任,练就过硬本领,砥砺品格修养,在青春赛道上跑出自己的“加速度”,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实现自己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