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综合总第343期 >2023-11-02编印

双桥经开区
秸秆“再用”守护蓝天
刊发日期:2023-11-0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工人正在处置秸秆和园林废枝等。

工人正在处置秸秆和园林废枝等。

  

□新渝报记者犹骥文/图
  作为一个产城高度融合的中心城区,双桥经开区核心地带以及周边闲置用地较多,仅企业服务中心周边5公里范围内,就有征而未用的闲置地5600多亩。正是这些地块,让早已进城上楼的城市居民,又拿起了锄头扁担。这导致露天焚烧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带来了不小挑战。
  然而2023年,这样的情况迎来了一个大反转。据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数据,截至10月16日,双桥经开区发现并处置露天焚烧火点数302起,同比减少了83%;空气质量优良总天数242天、同比增加5天,PM2.5累计平均浓度27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3.6%,无重污染天气发生。
  2022年以来,双桥经开区整合力量、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紧抓PM2.5超标突出问题,致力串联管控端、收运端、利用端“三个端口”,推进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体系建设,全面强化秸秆露天焚烧管控。
  在以民为本、疏堵结合、资源化利用的思路指导下,双桥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带领生态环境局等有关部门,依托本地企业,按照“收运—加工—利用”流程实现秸秆垫料化、饲料化、基料化“三化”利用,构建起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长效机制。
  对秸秆消纳量最大的是垫料化利用模式,双桥经开区依托重庆槿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污泥处置中心项目,将秸秆、园林废枝等作为垫料生产园林绿化营养土,今年来已经消纳农业秸秆约300吨、园林绿化废枝约1000吨。
  饲料化利用的两个方向是青储饲料和秸秆换肥。5月以来,双桥经开区共收集有农业秸秆约300吨送至秸秆青贮饲料初加工场,为区域内两个养牛场提供了纯天然、便宜的喂养饲料。而通过33口田间池,老百姓已收获有机肥200余吨。
  而基料化利用计划依托菌菇种植基地,利用秸秆作为基料生产食用菌。
  三条措施实现了促农节支、增效,双桥经开区秸秆、畜禽粪污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闭环基本形成。根据综合测算,目前双桥经开区秸秆年消纳量能力达6万余吨。
  其实,对秸秆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也并不是新近出现的“高新技术”。制约该模式推广的一大因素,在于收集、运输、存储等前端处理带来的资金压力。
  为了破解这个难题,双桥经开区积极发动群众参与,通过宣传引导,鼓励老百姓主动将秸秆收集放置到33个临时堆放场上。同时配套加工场地,先后改建了1500平方米的秸秆青贮饲料初加工场、4000平方米的秸秆及绿化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场,降低企业场地、加工成本。重点保障前端收运,通过采购第三方运输服务将各临时堆放场的秸秆进行打捆,集中转运至初加工场进行破碎、打包处理,纾解企业运输成本高的困难。
  大气污染防治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双桥经开区将持续在建强收运体系、撬动社会投资参与资源化利用等方面不懈努力,让蓝天白云成为“日常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