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看重庆总第342期 >2023-11-01编印

南岸:城市更新“微光计划”让居民看病更方便
刊发日期:2023-11-0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南岸报记者陈思易
  初秋清晨的南岸区南坪新街,依旧绿意葱茏。
  在这里居住30多年的冀凤瑛一如既往地早起,透过客厅窗户,一眼就看到了窗外亮着光的地方——南岸区中医院新院区。
  天凉了,冀凤瑛总感觉身体有些酸痛,不那么舒展。她把身上的外套拢了拢,走出家门,几分钟时间就走进了南岸区中医院新院区,“今天准备做个理疗按摩”。
  生活如此便利,得益于南岸区城市更新“微光计划”。

“做梦都梦到新医院建好了”
  67岁的冀凤瑛患有哮喘,这些年隔三差五就得往医院跑。
  “以前南岸区中医院虽然离家也不太远,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动作慢了,一路走过去也还是需要些时间。”冀凤瑛坦言,自己家住10楼,自身又患有哮喘,每次爬楼梯回家,心里就犯怵,“你知道,这病一犯一刻也耽搁不起,时间就是生命。”
  就在年初,一个消息让冀凤瑛有了新的期盼。“我们一直在关注小芳村酒店的动向。”虽然有围栏围住,看不到里面的施工情况,但家住南坪街道正街社区的居民都知道,小芳村酒店要改建成南岸区中医院的新院区。冀凤瑛打趣道,“我硬是做梦都梦到新院区建好了。”
  “梦”在今年3月成真了。
  新院区投入试运行那天,冀凤瑛还专门起了个大早,掐着表,看了看从家到医院的时间,“下个楼,过个马路,从家到医院,5分钟,一秒钟都不多。”冀凤瑛高兴地在家庭微信群里告诉家人们这个好消息,“那地儿沉寂了那么多年,如今新修成了医院,真让我们这些老居民享福了。”

“再也不是原来那个样子了”
  快半年的时间过去了,冀凤瑛对南岸区中医院新院区的功能分区已经了如指掌。
  “门诊、急诊、检验科、全科诊室、中医馆一应俱全,就连病房都宽敞得不得了。”冀凤瑛说,前两天邻居张老师还在医院里做了肾结石手术,“现在的中医院要环境有环境,要技术有技术,再也不是原来破旧的样子了。”
  中医院新院区由塔楼(共14层,地上13层、地下1层)和两侧裙楼组成,建筑占地面积超过2600平方米,设置病床近300张。走进医院,宽敞的大厅、舒适的候诊区、功能明确的诊室以及崭新的门诊大楼让前来就诊的患者及家属耳目一新。
  自助挂号、自助缴费、便民门诊等的投入和使用,方便了群众就医,极大缩短了缴费、就诊的时间。“医院的自助操作让我这个老太婆用上了高科技,跟上了潮流。”冀凤瑛的语气中带有一丝得意。
  居民高兴,南坪街道正街社区党委书记李波也喜上眉梢。正街社区里老旧散小区超过七成,老旧散小区里的老人也超过七成,“医院对于正街社区来说尤其重要。”在李波看来,社区里老人多,老人们又偏爱中医,小芳村酒店改建成中医院新院区,无疑充分满足了社区老人对于医疗卫生的需求,解决了老人们最关心的就医难题。

“变废为宝”把群众的需求当目标
  “作为全市首批城市更新零散类入库项目,闲置的小芳村酒店改建成为南岸区中医院新院区,在不改变用地性质的前提下,补齐辖区公共服务功能。”南岸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南岸城市更新“微空间”改造行动的最新成果,也是城市更新“微光计划”带来的温暖。
  在开展城市更新“微空间”改造行动前,南岸区住建委开展了大量实地调研,“越是细微处,越是彰显为民服务的温度。”终于在去年,南岸区中医院迁改建工程动工了,破旧的小芳村酒店不见了,气味难闻的垃圾堆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雪白的医院大楼,宽敞明亮、方便智慧的就医环境。
  南岸区中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南岸区中医院新院区在解决老院区住院床位不足、功能亟待完善等难题的同时,大力改善了医疗条件和诊疗水平,对提高医疗质量、拓宽医疗业务范围、满足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医疗保健的需求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直以来,南岸区住建委把群众的需求当作城市更新的重要指标,进一步将城市更新工作深入基层社区,开展南岸区微空间治理,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善。南岸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小修小补”关系到市民的日常生活,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看似小事,实则不小,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大事。
  如今,南坪新街上曾经废旧的“闹心地”成了居民心中温暖的“安心地”,说起这里的变化,南坪新街的居民都和冀凤瑛一样迫不及待地想要表达喜悦的心情。“现在,每当我在家,看到不远处新院区里亮着光,就感觉特别踏实,”冀凤瑛满意道,“这束光映在了我的眼前,更照进了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