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要闻总第341期 >2023-10-31编印

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将于11月6日到7日在重庆举行
刊发日期:2023-10-3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上接1版)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这次大会的举办,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持续扩大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科技交流和创新合作,加快打造辐射西部、支撑全国、面向全球的‘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张安疆说。

11个国家大科学装置、5个国家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在川渝落地建设
  成渝地区正在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对此,郑备表示,近年来,四川省和重庆市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坚持“四个面向”,全面深化科技合作,主要从4个方面着力,并取得了积极进展。
  强化创新平台的共建共用。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高起点谋划创新体系,协同推进西部科学城、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11个国家大科学装置、5个国家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在川渝落地建设,有的已经产出了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天府、金凤等省级实验室挂牌运行,创新策源的功能不断增强。
  强化科技攻关同频共振。突出原创性、引领性攻关,注重从源头上、基础上解决共性技术问题,我们联合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科技创新合作计划,合力增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去年,川渝共研发首台套产品182个,3项科技成果入选中国十大科学进展。
  强化创新主体协同共育。注重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先行先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和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大力培育高精尖特企业和“隐形冠军”,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川渝已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45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均超2万家,呈现出科技创新体集群引领带动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强化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我们深化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协同创新,高水平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建成“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3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09个、引才引智基地108个,全球科技创新资源正不断在川渝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