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日报记者罗莎
近年来,巴南区抢抓重庆中心城区唯一的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城郊区位优势,大力挖掘“土特产”,着力打好“都市牌”,走出一条都市现代农业高品质、高附加值“双高”发展之路,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助力乡村振兴起到强力助推作用。
据悉,今年上半年,巴南区第一产业增加值达21.8亿元、居中心城区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03元、居全市第二。
据介绍,为了做响“巴南造”品牌,巴南区坚持走“小而美、小而精、有特色”都市农业品牌发展之路。一方面做靓“精品花木”名片,分别在金澜众创、盘龙花间、界石新玉、“双石”田园观光旅游带、巴县老院子等地布局“花卉+”全产业链。同时依托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提升做靓定心茶园、沱茶产业园、原乡艺术园等旅游景点,打造周边休闲度假最佳选择地。另一方面,同步打造“精品粮油”基地,开展水稻、玉米、油菜、甘薯等“百亩方技术集成大比拼”,打造40个技术集成示范点;实施贡米产业计划,依托“石滩大米”品牌,打造优质水稻生产基地5万亩、黑稻0.5万亩。
此外,唱响“精品果蔬茶”品牌,巴南区全面优化替换品种,以中坝岛为核心打造设施蔬菜基地1万亩,推动一品草莓、接龙蜜柚、鱼洞乌皮樱桃成为近郊采摘网红水果。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巴南区“耘间·农业产业互联网平台”正式上线,这也是巴南区智慧农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今年,巴南区依托“数字+产业”高水平生产技术,全力打造了“耘间·农业产业互联网平台”。该平台集合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大宗农资数字化调度、生猪活体抵押贷款、“猪周期”数字保险、农机智能调度、社会化服务等于一体,实现农事技术服务、基地与企业、农户与消费者线上对接。同时,创新推出“我有+”数字认养农业,利用数字平台搭建起“市民下乡,产品进城”云渠道,并以“我有一亩田”为牵引,打造“耘农·我有+”认养农业品牌,实现消费产业链由“产供销”变成“销供产”。当前,全区已发展认养地块1.4万亩、畜禽2万头(只),产值达3000万元。
此外,巴南区已建成智慧梨园、智慧茶园、智慧水产、智慧粮油、智慧鱼种场、智慧养猪场等六大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平均产值提升15%,为农业数字化推广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国数字乡村试点终期评估中,巴南排名全国第八。
“今年以来,我区还积极打造都市集群农业和都市生态农业,推进生态低碳农业建设,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巴南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该委将按照“五年重大进展、十年显著见效、十五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目标,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数字赋能,深化农村制度改革等。到2025年,巴南区力争全面完成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各项改革和建设任务,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