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看重庆总第324期 >2023-09-28编印

突破“边界”思维
秀山借三个“边城”打开武陵山朋友圈
刊发日期:2023-09-2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华龙网记者陈攀羊华
  许多人认识秀山,是从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开始的。
  城在“边”上,也在“腹心”。拉拉渡轻摇,贵州、湖南泛舟可达,周边“好朋友”围绕,秀山突破“边界”思维,用“一脚踏多省”的区位优势,构建重庆链接渝鄂湘黔的“枢纽”。
  日前发布的《重庆市推进以区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到积极培育专业功能区县。而秀山已然找到了一条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文旅“边城”
画里走出新秀山
  一河两岸,鸡鸣三省,“边城”烟火气生生不息。
  由四川过湖南去……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这是沈从文先生起笔穷尽了温柔秀美的《边城》。重庆秀山和湖南花垣交界处,两地共同打造边城文化,在秀山洪安古镇,记者随后退的清水江看见书中画面,船上的老人黎正中攀沿着铁缆,牵船来回摆渡游人,还未到岸便听一声:“快!去看一脚踏三省。”
  这道靓丽风景演绎了文字走进现实的浪漫,十余年摆渡两岸,黎正中成了“寻梦边城”的线索,沿着这一线索,来人听到现实版边城故事。
  “以前干泥水工,现在是风景中的人。”
  “以前载的是赶集走亲访友的居民,现在都是远道而来的客人。”边城文化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改变了一座城。
  借沈从文先生的笔,还原书中田园牧歌的美好,秀山旅游也从书中走进现实。
  踏着洪安古镇青石板一路深入,“寻梦边城”“盖揽川河”“踏歌武陵”“赏灯秀山”,这些热门打卡地共同组成秀山精品旅游线路,人们为心中的边城而来,却为旖旎风光沉醉。
  去年,有2135万人次来秀寻找书中边城,今年上半年,秀山全县接待游客同比增长22.56%,其中过夜游客同比增长37.31%。
  “起于洪安,兴于川河。”在秀山文旅委党组书记、主任喻涛看来,充分运用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秀山用一个“边”字串联起极具特色的边城文化、花灯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把品味边城故事,体验民族风情,欣赏三省美景融入全域旅游,从而挖掘出画里秀山的潜力。
  一脚踏三省,三省共一城。同属边城故事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页,借助区位优势发力旅游,秀山与周边“朋友邻居”开展协作,从2010年起,每年端午龙舟赛事,与湖南省花垣县、贵州省松桃县轮流主办边区龙舟赛。
  这一举动,在还原边城故事的同时,共同擦亮了“边城”这张旅游名片,筑起文旅融合的“朋友圈”。

商贸“边城”
大山崛起电商城
  “边城”不边,秀山抢抓机遇,成为相邻省市的商贸物流中心。
  翻越武陵重山,一入秀山反而豁然开朗,这片宽广的土地,为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空间,在武陵山绝无仅有,也给况刚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带着火锅底料找“新家”,7年前,他把企业从重庆中心城区搬来秀山,还在本地建起了生产线和加工厂,把火锅底料卖出了过亿的销售额。
  为何要大费周章,跨越数百公里搬家?况刚强将视线投向秀山最繁忙的地带。
  武陵山区快递分拨中心,每小时有2万个快递包裹搭乘快递专线直达周边12个区县,即使南上北下,跨省发往广东广州、福建福州、海南海口等城市,也能实现次日可达。
  另一处,是况刚强企业所在的高新区物流园,一栋只有五层楼的大厦,却聚集了300余家电商企业,订单声接连不断。
  “营商环境好,产业基础好,这对电商企业成长来讲非常友好。”一次“搬家”活了企业,对况刚强来讲是难忘的创业经历,对于秀山来讲,产业兴却是十余年的厚积薄发。
  在武陵大山深处,秀山先后投资数十亿元,建成12个专业批发市场,农产品和加工品通过公铁联运,在武陵山区大进大出。
  直到2013年,互联网的东风吹进武陵山,秀山敏锐地捕捉到互联网技术变革带来的机遇,把电商与物流结合起来,大山里做起了电商买卖,武陵特产通过线上快进快出。
  “刚开始,电商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全年仅发出61万件快递包裹。”秀山高新区物流园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五大体系”的构建,电商企业逐渐聚集,快递包裹的“进”与“出”在2017年上演大反转,以1320万件的数量首次超过发进来的快递包裹,不到5年的时间,这一数据快速上升至3000万件。
  距离高新区不远处,火车一声长鸣传来,秀山另一处繁忙地带映入眼帘,西部陆海新通道武陵山班列从这里始发,满载武陵特产出海,可通过北部湾联通全球107个国家地区、311个港口。
  最近,从秀山出发,武陵山还首次开通中缅国际公路大通道,时效比海运快30多天。物聚武陵,又跨越武陵,秀山在短短几年实现华丽转身,成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商贸物流的繁荣,也让秀山真正具备了辐射周边的服务带动作用。至此,秀山把武陵山“朋友圈”从旅游拓展至商贸物流。

教育“边城”
宜居宜教筑高地
  宜游宜商,为秀山带来了人气,科教人文的“边城”也正式出圈。
  人们来到秀山,不仅为如诗如画的美景而陶醉,还为城市的功能配套的完善而选择长久地定居。
  秀山的教育,是另一张极具吸引力的名片。近300所各级各类学校遍布城市,秋季开学季的9月,宽敞的街道车流逐渐多了起来,这一独特的“风景”和从前不太一样。
  “以前这个时候,秀山人坐着火车送孩子去外面求学,现在很多学生来秀山读书。”秀山高级中学一位家长表示。对这一感受,数据也很好进行了印证。
  “周边区县及外省市近万名学生来秀山就读,还有约30%的外户籍到这里落户定居。”秀山教委彭勇介绍,教育质量关乎民生,更关乎一个地区发展大计。
  说起秀山教育的破冰,不拿赢得社会赞誉的城市教育举例,彭勇却转而说起洪安镇中心校,这所人们印象中的“薄弱学校”。
  从远处看,这所小而美,小而优的校舍伫立山水间,走进学校画室又是另一番风景,吊脚楼、拉拉渡、还有老人与翠翠,天马行空的笔触创作出孩子们心中的边城,700余幅作品让校舍瞬间充满“元气”。
  注重特色化发展,软硬兼施,洪安镇中心校结合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把乡村学校校园校舍等“硬环境”与精神文化等“软环境”结合起来,3年时间里,不仅教书育人的校园文化环境得到优化,学校吸引力、凝聚力也得到增强。
  洪安镇中心校的蜕变正是秀山开创“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素质教育新格局的一个小切口。为了加快教育发展步伐,建设武陵山区教育高地,秀山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作,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夯实教育基础、提升教育质量。
  如今,秀山已建成国家级特色学校28所,市级特色学校49所,还建设了一批以“书画艺术、体育健康、科技创新”为办学特色的学校。
  风景秀美有特色,城市开放包容有活力,这样的秀山很难让人不爱。人流、物流、信息流汇聚,武陵山发展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也加速这座“边城”走向“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