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记者刘翰书9月18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水利局获悉,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该局聚焦中央水利救灾资金使用管理关键环节,提升全市抗大旱、抗长旱能力。截至目前,全市1361个抗旱应急项目已全面建成投用,有效保障了639万人饮用和100万亩农作物灌溉用水需求。
“今年夏天,我们这里没出现缺水、等车送水的情况,而且水质也变得更好了!”江津区柏林镇华盖村村民陈天容告诉记者,过去每逢旱季,她和周围邻居都会面临缺水窘境。就在今年,随着大碑湖水库竣工投用,以及柏林镇应急抗旱水源连通工程实施,这一困扰当地村民多年的用水难题得到彻底解决。
站在柏林镇东胜村海拔近1000米的大碑湖水库旁,放眼望去,三面环山的水库水质澄澈透明,蓝天白云在水面形成倒影,微风拂过引起阵阵涟漪。这是一座以场镇饮水为主,兼有防洪、灌溉等综合利用功能的小(2)型水利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974.50米,正常库容50.73万立方米,于今年2月底竣工投用。
“大碑湖水库建成前,我们的取水点主要位于贵州省习水县坭坝乡的一条小溪沟,若遇到连晴高温干旱天气,这个取水点就可能会干涸。”江津区柏林镇镇长李锡云告诉记者,水库建成后,每天可有效供应不低于700立方米饮用水,彻底解决了柏林镇场镇及沿线3000多人口的饮用水难题。为有效减少沿途损耗和污染,保证供水质量,他们还利用60万元中央水利救灾资金,修建起直径160毫米、6.8公里长的管网,从取水点大碑湖水库直接连通至重庆水务集团江津自来水公司镇级分公司柏林水厂。通过实施应急抗旱水源连通工程,柏林镇还初步将全镇5个千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和2座饮用水源水库形成互为补充之势,进一步提升当地群众饮用和农作物灌溉用水安全。
这是我市统筹中央、地方资金,大兴抗旱应急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水利局聚焦9.9亿元中央水利救灾资金使用管理关键环节,突出政策性、及时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下好资金“及时雨”。
“我们既严格按照专款专用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管理,也通过强化特事特办和项目定位,体现资金使用的及时性和精准性。”市水利局水文与水旱灾害防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及时性方面,他们仅用5天就完成了中央水利救灾资金在各区县及有关单位的下达任务,并先后派出市级20余批次工作组下沉施工现场,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难点、堵点问题。
在精准性方面,市水利局根据中央水利救灾资金使用范围、比例、绩效要求,明确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类资金占比不低于80%,物资设备购置类资金占比不超过15%,油电补助类资金占比不超过5%,重点建设缺水送水严重地区的水源互联互通、补水提水等缺稳定水源的保障工程,以及水源有保障、供水能力有保障的水厂管网延伸工程。与此同时,在前期项目把关、中期项目进度和工程质量、后期效益发挥等各环节,均主动对接纪检监察部门深度参与监督,并采取审计跟踪问效等方式,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性,确保救灾资金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