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天下大足总第311期 >2023-09-11编印

法治乡村建设的“播种人”
——记大足区司法局龙水所所长、龙水镇调委会副主任徐璞
刊发日期:2023-09-1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虽是“80后”,可他已在基层扎根近20年;虽也曾向往大城市,但他仍旧选择回到家乡的土地上。他就是重庆市大足区司法局龙水司法所所长、龙水镇调委会副主任徐璞。这些年,他风里来,雨里去,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在辖区的每个角落。走访了多少居民,调解了多少矛盾,他数不清;帮助过多少家庭,处理过多少难事,他记不清。他只记得,当事人在受到帮助后脸上露出的灿烂笑容,那是他内心深处最满意的慰藉。徐璞曾先后被评为“重庆市人民调解能手”“重庆市优秀司法所长”“大足区优秀共产党员”,荣获个人三等功两次。

做矛盾调解的“有心人”
  龙水镇是大足区辖区内的大镇,人口众多,矛盾纠纷多发易发,急难险重任务常有,但徐璞总能迎刃而解。“百姓的事务必挂在心上,矛盾调解务必用上全力,要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徐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法律专业出身的徐璞善于分析、总结。面对租户因为自身原因造成房屋毁损的火灾事故纠纷,他机智提出“以建代赔,减租代补”的化解方式,即以租户重新修建的方式代替赔偿房主损失,以房东减租的方式适当补偿修建款,妥善处理纷争。面对时有发生的校园纠纷,他深感心理辅导的重要性,为此自学心理学,并通过了注册国际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在调解的同时修复当事人的心理创伤。多年来,徐璞先后成功化解矛盾纠纷900余起,其中重大矛盾纠纷600余起,涉及金额5000余万元,为农民工争取合法权益3000余万元。
  2016年年底,当地政府按政策关闭了两家大型煤矿,几百名工人因工资和工伤赔偿问题与煤矿主产生纠纷。徐璞临危受命,立志啃下这块“硬骨头”。
  为了尽快解决纠纷,徐璞放弃了与妻儿约好的元旦假期,连续几天把自己关在办公室整理资料,分别就两家煤矿30多名工人的工资和工伤等情况进行清理核算,各种资料堆满了整间屋子。
  之后的时间里,徐璞顾不上休整,连忙根据核算结果,组织煤矿方和工人就工资给付、工伤赔偿等各种事项进行调解,组织签订调解协议并进行司法确认,每天加班加点,忙不停歇。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仅围绕这起纠纷的调解就多达160余件次。最终,在徐璞和同事的努力下,绝大部分工人都在春节前领取到了工资和工伤赔偿款,共计900余万元。虽然辛苦,但看到工人们能安心回家过年,徐璞总算松了口气。然而没人知道的是,这期间,徐璞的父亲因肺癌复发在医院治疗,而他却因为工作顾不上照顾,内心愧疚不已。
  这样废寝忘食调解的经历,对于徐璞来说已是家常便饭。2021年徐璞生日那天,原本计划下班后和家人一起庆祝的他,早上刚到办公室就接到通知要协调一起上访事件。徐璞二话没说便去调解,终于在第二天凌晨促使双方达成了协议。当他带着调处成功的喜悦和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家中时,已是凌晨2点,只看到未曾点燃的生日蜡烛和在一旁熟睡的儿子。

做法治精神的“传播者”
  多年的调解经历让徐璞看到,群众中仍存在“信访不信法”的思想。要想改变现状,必须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氛围。于是,他带领全所工作人员穿梭田间地头、深入企业厂矿、走访商铺店面开展普法宣传,先后开展法治讲座1600余场,送法上门1.1万余次,提供法律咨询2万余人次,发放法治宣传资料百万余份。
  在纠纷调解中,徐璞注重释法说理、以案说法,增强当事人法治意识。
  2022年6月,龙水镇某工程项目在某村埋设管道占用土地,被占用土地的20余户村民与未被占用土地的50余户村民因补偿款分配问题产生纠纷。某一天,双方面对面发生争执,如果不能及时妥善解决,一起群体性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徐璞得知情况后立即赶往现场,一边说服当事双方撤离现场,一边以《重庆市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实施办法》等相关规定进行释法和劝导,并结合实际案例向村民说明造成伤害将引发的法律后果。随后又召集双方代表与村委班子一道商讨分配方案,进一步明法析理,最终成功化解了双方争议。
  同时,徐璞坚持公平公正,让群众明白,即便是调解,也应根据责任程度进行合理赔偿或补偿,绝不能为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和稀泥”。
  2021年6月,徐璞在家正准备吃饭,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电话那头告诉他,辖区内一茶馆发生意外死亡事件,家属将尸体停放在茶馆门口要求赔偿,希望他尽快前往处理。
  徐璞深知,发生这样的事件如果不及时处理,矛盾很容易升级。他立马驱车赶赴现场参与处置调解。到达现场,徐璞看到双方你一言我一语吵得不可开交。
  “人是在茶馆里死的,茶馆必须赔偿损失!”
  “他是意外死亡,我们没有任何责任,坚决不赔!”
  双方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
  徐璞见状,询问双方是否认可公安机关关于死者意外死亡的意见,双方都表示无异议。徐璞又说:“‘赔偿’的前提是有过错,既然死者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那么茶馆便没有过错,因此也谈不上赔偿。我建议,大家可以围绕‘人道主义补偿’来好好协商。”一番话,让现场的气氛立即缓和了下来。
  接下来,徐璞“背靠背”做双方工作,跟他们讲明其中的法律责任关系,终于在晚上12点左右促使双方达成了协议。不到一天的工夫,一起死亡纠纷顺利化解。

做协同发展的“探路人”
  先后在重庆五个镇司法所工作过的徐璞,深知川渝推进司法行政协同发展的重要性。2020年,为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司法行政系统联席会议在四川省达州市召开,时任中敖司法所所长的徐璞,作为重庆市基层司法所唯一代表参加会议,并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在担任中敖司法所所长期间,徐璞带领司法所突破地缘限制,以接边的村(社区)为中心,打造了邻壤联调维稳大防控圈,以联心、联动、联调、联治为重点,组织各接边村(社区)落实“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多种手段、协调作战”和“自防为主、积极联防、团结互助”的联防方针,坚持群防群调、齐抓共管,对各类矛盾纠纷进行分析研究、协调调处。
  徐璞还积极推动重庆市大足区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两地建立联调联防机制,筹划组织召开两地首届边界工作联席会,签订了联调联防协议,并率先与接壤的安岳县两板桥镇、忠义镇和重庆市潼南区五桂镇成立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边界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后,在实践中逐步建立健全了党政领导、部门联动、各方参与、快速反应的联动机制。边界联合调委会本着“边界纠纷无小事,小事当作大事办”的原则,对边界的大小纠纷都积极参与调处,创造了“四无”佳绩,即“无重大边界纠纷构成、无群众纠纷治安灾害事故、无群体性突发事件、无民事转刑事案件”。
  从青葱少年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业务能手,徐璞用全部的热情投入到调解和基层法治建设一线,维护了辖区社会稳定,播撒了法治建设的种子。如今,徐璞正聚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新时代调解工作的创新发展和“枫桥式”司法所的创建工作。他相信,只要不停向前走,只要心怀希望,就会看到法治的种子不断开花、结果。
  新渝报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