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看重庆总第303期 >2023-08-30编印

“一村一品”多胜景奏响乡村致富曲
——万盛经开区发展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工作小记
刊发日期:2023-08-3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万盛日报记者叶露通讯员李辰辰
  在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上,万盛经开区丛林镇绿水村榜上有名。截至目前,万盛经开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4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5个,特色产业包括猕猴桃、蜜柚、茶叶、食用菌等。根据政策,它们在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方面将获得优先扶持。
  据了解,“一村一品”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
  近年来,万盛经开区积极鼓励引导各镇村充分挖掘农业资源和自然生态优势,聚焦食用菌、猕猴桃、茶叶、蜜柚等特色产业,通过政策扶持、改进种植技术、优选农业品种等举措,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为乡村振兴开启了“新引擎”、激发了“新动能”。

一村一品 村村有当家产业
  丛林镇绿水村,一朵朵蘑菇、一簇簇金针菇在光雨浸润下长势喜人,经当地种植户采摘后运往各地,成为食客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太阳才刚刚升起,绿水村食用菌种植户张书容已结束当天的采摘,背着一大背篓平菇从大棚回到库房。她介绍说,她家种植有平菇、香菇等10余个大棚,日产七八百斤,主要销往重庆中心城区。因为品质好,近期以来每天都有客商上门收购,村民种的食用菌都不愁销路。
  丛林镇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规模庞大。一直以来,该镇以食用菌产业作为优势特色产业加以培育,依托区位、资源、气候优势,引进了一批食用菌生产企业,打造特色显著、竞争力强的食用菌品牌,持续推动食用菌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点。
  同时,立足“西部地区食用菌生产销售基地和产业集聚中心”这一目标,牢固树立食用菌生产工厂化带动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植大户发展的思路,通过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模式,提高单产和品质,为丛林镇食用菌产业贴上高科技的标签。
  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截至目前,丛林镇从事食用菌生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家,其中龙头企业3家,专业合作社3个,家庭农场及种植大户24户,解决富余劳动力1500余人就业,实现年产各类鲜菇6万吨、产值6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28.9%,特色效益农业效果明显,质优价高,品牌优势逐渐呈现。
  绿水村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只是万盛经开区推进“一村一品”建设的精彩缩影。
  青年镇的“滴翠剑名”茶叶、黑山镇的猕猴桃、万东镇五和村的黄花梨、关坝镇凉风村的生态鱼……万盛经开区按照“规模、品牌、市场、效益”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以发展品牌农业和建设现代设施农业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探索“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培育出一批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形成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发展新格局。

一户一业 户户有增收渠道
  近日,在金桥镇星河村升级扩建的星河酒厂里,一股浓浓的酒香扑鼻而来。在厂房的一角,村民杨波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把刚刚酿好的高粱酒倒入坛中准备封存,供应市场。
  今年48岁的杨波曾是村里的贫困户。以往,他上要为年迈的父母患病担忧,下要为两个孩子学费犯愁,全家的收入来源就靠种植几亩水稻,日子过得紧巴巴。自从村里办了酿酒厂,他就在酒厂打工,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工作稳定还能照顾家庭。
  “在这里上班的同时,我还种植了2亩多红高粱,按照每公斤6元的价格收购,去年光种植高粱我就增收近3000元。”杨波说。
  星河酒厂为盘活村集体经济,走出一条产业发展新路子。星河村党支部书记杨秀文告诉记者,村里采取“公司+农户”的订单种植合作模式,村集体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免费为农户提供高粱种子,于今年升级扩建了酒厂,收购村民种植的高粱,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在此基础上,村里的养殖户还利用秸秆酿酒产生的酒糟,搞起了肉牛养殖。
  杨秀文说,公司坚持订单种植、合同收购,每公斤保底收购价不低于6元,这相当于给种植高粱的村民一颗“定心丸”。村民在酒厂打工,按每月2400元计算,每人每年收入近3万元。
  杨秀文说,今年,星河村将继续围绕“一村一品一基地”,打造“漺河酒”和高粱基地,力争实现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同时,结合高粱产业和肉牛养殖业,走出一条上游原材料生产、中游白酒加工和下游牲畜养殖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之路,真正实现销售有渠道、酒厂有效益、农民户均增收的目标。
  “一村一品”为村民创造出更多就业创业机会。位于丛林镇绿水村的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解决了该村不少村民“家门口”就业问题。“我已经在公司工作两年多了,以前在外务工,生活成本高,压力也大。回家就业这两年,不仅能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存款也渐渐多了起来。”绿水村村民陈锦珠说。

全域布局 优势农业增产增效
  “巍巍群峰满眼绿,遍地茗茶溢馨香。”阳春三月,走进位于青年镇板辽村的重庆翠信茶业生产基地内,茶树成排延伸,像五线谱般跳跃在“茶梯”上;纵横交错的生产便道,将一片片茶林连在一起;杀虫灯、黄板、捕食螨等绿色防控病虫害设备一应俱全,一幅规范有序的现代化农业图景跃然眼前。
  如此景象在万盛的茶山随处可见。目前,全区有种植茶叶1.6万亩,有商业茶叶基地8000亩、精品示范茶园800亩、散户茶园2600亩,形成了“茶香苗寨”“雪芽映塔”“湖清茶浓”“板辽问茶”“名贵青春”5个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
  万盛经开区农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万盛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适宜茶叶生长,有着悠久的茶树种植传统和灿烂的茶叶文化,是全市茶叶生产基地和名优茶产地。近年来,万盛经开区立足区情,巩固提升茶产业效益和规模,在政策扶持、标准化茶园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品牌打造与市场开拓等方面不断发力,大力发展茶叶生态富民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之路。
  不只是茶香四溢,放眼万盛,从城区到高山,从城周边到边远地区,山地上刮起的特色农业“生态旋风”,吹出阵阵蔬菜花果香。近年来,万盛经开区按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培育和标准化生产思路,大力实施优势产业提升计划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加强“一村一品”建设,重点培育食用菌、猕猴桃、茶叶等农业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两品一标”农产品,打造一批万盛出口农产品品牌;从农业标准化生产入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体系,牢牢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推进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在一系列有力举措下,万盛经开区农业综合素质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正逐步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022年,全区累计发展食用菌、猕猴桃、柑橘、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10万余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其中市级9家、区级24家;新培育家庭农场2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创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个;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6.7%。
  下一步,万盛经开区将积极探索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同时,扶持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农业“接二连三”,深化市级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持续做大做强做优食用菌产业,全力打造中国·西部菌谷,确保新的一年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