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渝报讯(记者毛双)近日,记者从大足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了解到,为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统筹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该局制定了《重庆市大足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大足区成矿带集中分布于成矿地质条件较好的西山背斜核部,北东走向沿相应层位呈带状分布,已发现矿产19种,矿产地、矿化点共计86处。已查明的资源储量规模达到小型及以上的矿种主要有煤、锶矿、镓矿、石膏、建筑石料用灰岩、建筑用砂岩、玻璃用砂岩、砖瓦用页岩等共8种,其中锶矿是重庆市的优势矿产、特色矿产;地热、石灰岩、砂岩为区内优势矿种。
据了解,到2020年底,大足区已开发利用的矿产主要是煤、锶矿、建筑石料用灰岩、建筑用砂岩、砖瓦用页岩、地热等5种(含亚矿种)。由市、区两级发证各类矿山19个,其中大型矿山2个、中型矿山10个、小型矿山7个。
《规划》指出,在2021至2025年期间,随着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基础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大足区内矿产资源消耗规模将继续加大,产销供需形势仍较严峻。鉴于“十四五”期间大足区矿产资源开发与矿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大足区提出产品结构调整、矿山优化调整、开发利用方向调整、高矿产资源勘查及保障程度、进一步加快绿色矿山建设等新要求。
本次规划贯彻生态优先的战略布局,按照国家资源政策“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要求,依据《重庆市大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的目标,依法推动矿产勘查、矿业结构调整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进一步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具体目标包括:完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提高地质工作程度及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调控矿产资源开采总量,增强矿产资源持续供应能力;转变开发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矿业科技进步,完善矿业科技创新体系;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初步形成绿色生态型矿业体系雏形。
《规划》以2020年为基期,以2025年为目标年,展望至2035年。2035年远景目标是全面建立稳定开放的资源保障体系,基本形成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矿业发展格局,基本实现节约高效、环境友好、矿地和谐的矿业发展模式,全面建立竞争有序、富有活力的现代矿业市场体系。
据了解,《规划》体现了大足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开发利用总量调控、结构调整、布局优化、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