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理论总第278期 >2023-07-28编印

以“三戒三求”推动调查研究走深走实
刊发日期:2023-07-28 阅读次数: 作者:□袁耿林  语音阅读:
  

□袁耿林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调查研究重在求真务实,既不能调而不研,也不能研而不调,更不能不研不调。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遵循调查研究的客观规律,学好用活调查研究这个看家本领,始终带着问题与使命问计于民,切实做到戒伪戒虚戒躁,真正悟透求真求实求是,推动调查研究不断走深走实。
  戒“伪”求真,增强调查研究的针对性。调查研究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方面,从“真问题”出发。调查研究要以真问题为导向,容不得半个“假”字。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开展调查研究之前,要有一个贯穿整个调查研究过程的“真问题”。如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等。要始终围绕“真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以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为政府决策、社会发展、百姓福祉等提供实际支持。同时,也要时刻保持开放、包容、进取的心态,不断深入探讨问题,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有创新、求真、务实的解决思路,以确保调查研究取得有意义和卓越的成果,最终实现长远价值。另一方面,向“伪调研”说不。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伪调研”的错误认知与做法中解放出来,从“关注形式”转向“关注实事”,不搞那些光说不练、花拳绣腿的文章,较真碰硬、靶向发力,向“盆景式”“作秀式”等“伪调研”精准“亮剑”。同时,通过日常检查、专项督查等,及时发现藏于背后的隐性“伪调研”问题,多种手段、多重渠道,从根本上遏制调查研究中的形式主义,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沉到基层,去听真声音、获取真素材、梳理真问题,把事物的本质提炼出来,形成符合实际的决策。
  戒“虚”求实,提升调查研究的实效性。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平稳的心态,不能急功近利,要戒骄戒躁、求真务实。一是以“全”求实。调查的对象和内容必须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充分深入走访调查、实地考察和参与研究,实地了解可能遇到的障碍和困难,更加贴近实际,从而更好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必须通过多角度、多渠道、多方式收集和分析数据,不断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最终形成具有专业性和可行性的意见建议。二是以“深”求实。调查研究要以真研究为导向,容不得半个“虚”字。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既要做到“身入”,还要做到“深入”,更要做到“深刻”,不能以琐碎的、表面的现象掩盖深层问题。要深入探究实际问题,开展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调查和实地考察,及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操作指导,确保实践中的成果落地。三是以“新”求实。严格遵循科学精神,善于提出切合实际的新问题,这就要求调查研究的方法手段要创新,善于运用网络媒体、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查,在科学和价值的层面上不断突破创新,才能使调查的对象和内容尽可能全面真实。
  戒“躁”求是,把握调查研究的应用性。分析研究的目的是“求是”,这里的“求是”也就是“求索规律”“追寻原因”“寻求对策”。一是靠“理”求是。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运用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研究对策。二是靠“法”求是。党的政策制度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是经过长期实践后总结固化下来的经验结晶,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和心声的集中反映。因此,在分析调查收集上来的第一手材料、研究出台办法措施时,要有很强的法律意识、政策意识和规矩意识,使其既合理合情,又要合法合规。三是靠“民”求是。调查研究要以真解决问题为导向,容不得半个“躁”字。源自群众的调查最接地气、最客观真实;来自群众的经验对策最受欢迎,落实得也最彻底。既要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走好群众路线,还要在分析研究中贯彻群众路线。在分析研判时,要始终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做到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多向周围同志、专家学者、一线群众请教,使我们的调查研究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反映群众心声、回应群众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