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273期 >2023-07-21编印

"五合一"改革让大足长虹村消灭了撂荒地
刊发日期:2023-07-2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重庆日报记者周雨
  目前正是水稻扬花时期,记者在大足区拾万镇长虹村看到了两块很特殊的稻田:周边的水稻都已挂满了稻穗,这两块稻田里的水稻才插栽不久。
  这两块稻田平均3.5亩左右大小,其中一块估计已插秧一个多月,秧苗已经分蘖,涨势旺盛,郁郁葱葱;另一块估计插秧没几天,部分秧苗歪歪斜斜,还没有在稻田里扎稳根须。
  “这里过去都是闲置园林地。”村支部书记李云仲告诉记者,今年4月,大足区委、区政府率先在长虹村启动实施“五合一”综合改革,村里闲置多年的288亩低效园林地经综合整治后,重新整理成耕地。
  整治这片园林地前后耗时3个月,错过了水稻栽插时间,重新整理形成的耕地,大部分都种植了辣椒、番茄等蔬菜。另外少部分重新整理成耕地,他们则从大足袁品农业公司找来用于种植试验的秧苗,种植了这两块稻田。整理一批耕地就种植一批耕地,这两块稻田的栽插时间也不一致。
  李云仲告诉记者,通过实施“五合一”综合改革,全村2600亩田、1000亩土地已实现满栽满插,彻底消灭了撂荒地。

叠加五项改革,作为全区改革工作的“一号工程”推进
  何为“五合一”改革?
  大足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罗晓宏告诉记者,“五合一”改革,就是在大足区原有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的基础上,叠加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农村宅基地腾退、农村土地承包精准确权等4项改革,这也是大足区改革工作的“一号工程”。
  大足区为此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政府区长任双组长,区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相关区领导和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委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农村“五合一”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沉区规资局、区农业农村委、鑫发集团人员组建三个镇街工作专班。
  今年2月起,大足聚焦整村试点、实施连片推进,首批选定基础条件较好的拾万镇协丰社区和长虹村、棠香街道和平村和惜字阁村、宝顶镇香山社区和东岳村等6个村(社区)开展试点,编制完成了乡村规划和实施方案,于今年4月正式启动实施。
  罗晓宏说,大足区实施“五合一”改革的目的,就是推动政策聚集、资金聚集,从而解决过去各部门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各自为政、力量分散、效果不佳的问题。
  2015年,大足区在全市率先启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工作。2018年至2021年,大足区依托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政策,将腾退宅基地指标异地入市至大足城区和宝顶山石刻中间位置的棠香街道五星社区,并叠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政策,建成了31亩12栋民宿,种植了1000亩荷花,形成了有名的“十里荷棠·山湾时光”景区。
  “五合一”改革则是“十里荷棠·山湾时光”的升级版。不同的是,各村(社区)腾退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将只用于本村(社区)发展经营性项目。

虽严重缺乏劳动力,但却实现耕地满栽满插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长虹村与我市大部分农村地区一样,均面临着青壮年大量外出、劳动力缺乏的情况:全村3600人,在家不足1000人,且大多都是70岁以上老人和妇女、儿童。这样一个村,为何能实现耕地满栽满插?
  李云仲告诉记者,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农业基础较好。2021年、2022年,全村完成了19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农田小改大和改水、改土、改路,使农田达到“宜机宜耕、能排能灌、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标准品质。
  二是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业经营主体。长虹村引进的大足区袁品农业公司,主要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袁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种植试验,目前共在长虹村试验种植航天育种、杂交水稻组合选育、新品种试验示范和超级杂交稻高产栽培等300多亩。该村还引进王章华、刘波、杨杰等业主,发展了600多亩稻虾、60多亩稻鱼、150亩稻药。村集体则成立苗盛农业综合服务社,种植了500多亩水稻和300多亩玉米、蔬菜,稻田实施水稻、油菜轮作,周边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其提供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服务。
  三是“五合一”改革。该项改革在该村实施以来,迅速启动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低效林地和园地整理、耕地提质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农用地综合整治,使低效园林地和荒地全部实现复耕,从而使全村彻底消灭了撂荒地。

不好找地方种地,却好找地方建房
  “过去我们有田不想种,现在想种都找不到地了!”谈及村里的变化,76岁的唐应全告诉记者,业主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大部分土地流转经营后,每户人只剩两三分地用于种植蔬菜,大家现在都抢着种地,连房前屋后的边边角角都种满了蔬菜,几乎看不到一块空着的田土。
  对于这种“幸福的烦恼”,唐应全感到非常知足。他说,日子比之前不止好了一点点:一是土地租金比较可观,田每亩600元,土每亩300元,自己种地也不一定有这么高的利润;二是务工收入比较可观,唐应全尽管已经76岁,但因身体好且有着丰富的务农经验,仍是各业主竞相聘请的“香饽饽”,80元一天的工资,他一年能挣2万多元。
  “关键是轻松。”唐应全说,过去自己种地时,每天起早摸黑,现在给业主打工,每天按时上班、按时下班,只干8个小时。
  长虹村实施“五合一”改革以来,还大力推进低效利用建设用地整理,通过对农村闲置、废弃的宅基地或其他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整理,对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以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和强度。
  截至目前,长虹村已腾退闲置宅基地16亩。加上即将腾退出来其它闲置宅基地,项目组将把这些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三部分:一是在该村设立两个微集中居住地点,总面积约9亩,提供给村民集中修建房屋;二是建设一个农村集市;三是建设高标准民宿。
  该村村民唐志亮在获悉消息后,立即找到李云仲,要求在微集中居住地点建设房屋。他家房屋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砖瓦房,紧邻县道。多年前,他就想原址修建房屋,但按规定新建房屋必须退离县道10米以上,而他家房屋后面紧挨着别人的房子,根本没有地方可退。想找其他村民买地建房,成本又非常高,因此,多年的建房愿望一直无法实现。
  而“五合一”改革给他带来了机遇,他打算微集中居住地点一旦完成规划选址,他立即启动新房建设。
  根据规划,这6个村(社区)完成“五合一”改革后,预计可在试点区域腾退宅基地91亩,新增耕地702亩(水田262亩),旱改水155亩,恢复耕地821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