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看重庆总第264期 >2023-07-10编印

綦江:让“良田”回归“粮田”
刊发日期:2023-07-1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綦江区东溪镇永乐村的高标准农田。 綦江日报记者王京华摄

綦江区东溪镇永乐村的高标准农田。 綦江日报记者王京华摄

  

□綦江日报记者白釜汶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保护念兹在兹,多次强调“农田就是农田,只能用来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严守耕地保护红线,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在具体实践中,为让沃野粮田回归种粮之田,綦江区作何部署?有何进展?情况又是如何呢?

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势在必行
  在百度百科里,耕地的释义为:自然土壤发育形成的,能够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并具备可供农作物生长、发育、成熟的自然环境。也就是说,耕地的本来用途,是为种植农作物。但在日常生活中,耕地被挪作他用,“非农化”和“非粮化”现象却屡见不鲜。
  所谓耕地“非农化”,是指耕地被用于农业生产以外的生产经营活动;“非粮化”则是指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调整为种植经济作物和发展林果、养殖业等。
  綦江区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高涛介绍,耕地“非粮化”主要表现为: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从事林果业、挖塘养鱼、非法取土、闲置荒芜、违规建设等。耕地“非粮化”成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农村劳动力流失,导致耕地撂荒;二是种粮经济效益低,业主、农户选择在永久基本农田种植经济作物,发展养殖业或弃耕;三是为了牟取非法利益,在永久基本农田上违规建设等。

保证数量是基础
  耕地保护,保证数量是基础。数据显示,綦江现有耕地面积96.56万亩,其中水田42.39万亩,旱地54.17万亩。然而,根据綦江区规划自然资源局提供的耕地“非粮化”图斑数据和调查发现,全区现有耕地即将“成林成园”面积达17.36万亩,主要分为经作产业、弃管休耕、自然撂荒三类,推进“非粮化”整治,恢复耕地原貌,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耕地‘非粮化’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不容轻视,如果不采取措施整治,将影响綦江区的粮食产能,不能实现粮食生产供需平衡,粮食安全将无法保障。”高涛说。
  眼下,在石角镇千秋村,地里的高粱长势正旺,构成了夏日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然而,就是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几个月前,还处于撂荒状态。
  石角镇千秋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杨宗凤介绍,近些年外出务工人数越来越多,农村土地撂荒现象严重。“就我们村而言,撂荒土地就达2200亩,地势平坦容易复耕的仅374亩。”
  如何让撂荒耕地重新发挥效益,千秋村一直在苦苦探索。去年,綦江区启动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千秋村的撂荒地由此迎来新生。
  “去年我们抓住区农业农村委的复耕复种补助政策,将容易复耕的这部分耕地全都复耕复种,去年下半年就种植了油菜,亩产达到230斤,现在又种了高粱,村民家门口就可以务工,既照顾了妻儿老小,又增加了收入,效果非常不错。”杨宗凤说。
  撂荒地整治有没有效,群众最有发言权。“如果家附近就能挣钱,谁也不想出去打工。我以前就在外面打工,自从这个撂荒地整治过后,我就回来了。现在既能照顾老人小孩,又能就近赚钱。现在这种生活就是我想要的。”千秋村村民封伟真发自内心地说。
  千秋村只是綦江区耕地“非粮化”整治的一个缩影。根据安排,綦江区将用5年时间,对全区17.36万亩即将“成林成园”的耕地进行恢复整治,从2023年至2027年,平均每年恢复约3.5万亩。

提升质量是关键
  一块地,地力不同,种出来的庄稼数量和品质上也会有所不同。保护耕地,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还需要在提升质量上寻找突破口。而提升质量最管用的抓手,莫过于高标准农田建设。
  横山镇新寨村,海拔750米至1000米之间,是横山贡米发源地。尽管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在2019年时,新寨村却被定为集体经济空壳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究其原因,现有耕地未能发挥作用是关键。
  “新寨村耕地总面积3881亩,但因地处山区,耕地分布零散,种地收益少,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积极性不高,加之年轻劳动力外流,导致全村2000亩土地处于撂荒状态。”横山镇新寨村第一书记乔利有分析道。
  从2019年起,新寨村搭上高标准农田建设快车,对撂荒土地进行了整改,曾经撂荒的耕地焕然一新:地平整、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河畅通。高标准农田才刚建好,业主便接踵而至。
  “目前全村已盘活撂荒地复耕复种1500余亩。村集体经济主要有优质稻种植,另外还有4个种植大户承包500亩撂荒地。2020年以来,已经累计带给村集体77余万元收入,解决800余人次就业。”乔利有高兴地告诉记者。
  撂荒地整治不仅让村集体经济“扬眉吐气”,村民也是受益者。新寨村种植大户权斗均就是其中之一。“我今年在大队流转了100多亩土地,种植水稻、苞谷,大豆等。现在看来,长势很好,我对今年的收成信心满满。”权斗均笑着说。
  和新寨村一样,永新镇双合村,也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让良田重新焕发生机,并回归到种粮主业上来。
  永新镇双合村党总支书记牟万波介绍,“双合村从去年3月份开始至今,已累计整治撂荒地800余亩,并且引进业主,开始种植蔬菜等,长势非常不错,2022年仅油菜就收成3万余斤。今年年底前准备对剩余的1000亩撂荒地进行耕地‘非粮化’整治。”
  据悉,截至今年5月,綦江高标准农田和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提升面积已达53.67万亩。
  李岗表示,下一步,綦江区将组织开展“非粮化”整治专项行动,采取有力措施,全力解决耕地“非粮化”问题。一是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区、镇、村三级“非粮化”整治工作责任制,对整治不力的严肃问责。二是广泛宣传动员。向全区农民群众宣传政策法规,对弃耕抛荒一年以上的,不予发放地力保护补贴和实际种粮补贴,由村集体组织代耕代种,连续两年弃耕抛荒的,依法收回经营权。三是全面排查清理。对“非粮化”问题开展拉网式摸排清理,建立清单台账,实行销号处理。四是分类施策处置。对排查出的“非粮化”问题,实事求是分类制定整改方案,不搞“一刀切”,2027年前全面解决存量问题。五是健全长效机制。建立“非粮化”问题巡查制度,村组每季度巡查一次,及时发现和制止“非粮化”问题。有效杜绝“非粮化”问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