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时报记者杨青文/图
屋顶建“电站”、晒着太阳“减碳”,车间“无人”、提产增效……在重庆娃哈哈昌盛饮料有限公司,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节能降耗,找到了一条盈利和节能减排双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低碳升级。
光伏发电自产自用
初夏时节,从空中俯瞰重庆娃哈哈昌盛饮料有限公司厂房,25000平方米的屋顶上光伏板连线成片,在阳光照射下,一排排湛蓝色的光伏面板闪闪发亮,就如同一座座小型发电站,源源不断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绿色电能,场景蔚为壮观。
年产值约3.7亿元的重庆娃哈哈昌盛饮料有限公司位于渝北区回兴街道,可生产纯净水、茶饮料、营养快线、发酵奶等40多种产品。该公司每年耗电约1960万千瓦时,电费支出约1241万元。
“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可以充分利用屋顶闲置资源,实现自发自用,在满足生产的同时,还能积极助力‘双碳’目标达成。”该公司生产技术科科长汪全伟说。
夏季电力紧张,利用屋顶光伏“向天借电”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据了解,2022年,晶科电力科技公司投资1100万元,在重庆娃哈哈昌盛饮料有限公司建设分布式光伏,占建筑物屋顶面积总计约25000平方米,安装5500块光伏组件,总装机功率2.7兆瓦,每年预计发电量200万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24.58吨,减排二氧化碳1162吨,是渝北规模最大的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
“在夏季高峰时,自发自用部分每小时最高发电量在2500千瓦时左右,发电量相当于企业用电量的30%以上。”汪全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利用光伏发电后,每年可为企业节约用电成本30多万元,助力企业节省成本、降低能耗。
智能改造节能增效
制水、配料、制盖、制瓶、吹瓶、灌装、套标……在娃哈哈生产线上,一瓶瓶纯净水和茶饮料快速而有序地飞过。只闻机器声,不见劳作人。
从原料投入到成品包装,需要经过12道工序,如今,这些工作均由高度自动化的设备和机器人完成,生产线上几乎看不到员工的影子。
对于娃哈哈这样的饮料企业而言,每年的夏季是产销旺季,需要加足马力生产,与此同时,作为用电大户的企业也需要充分平衡生产和节能增效这两端。
如何平衡?娃哈哈给出的答案是:智能化改造,提升能源利用率。
“我们打造的数字化管理车间,通过对生产过程中数据的采集、分析、利用,实现对生产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和实时管控。”汪全伟介绍,这些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可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用能成本。
自动吹瓶机是生产线上的能耗大户。记者在现场看到,通过传输系统把一个个瓶坯上传到导轨中,通过加热、高压挤吹成型。汪全伟介绍,传输时,高压系统温度高达50℃以上,企业通过技术改造,降低高压气温度,减少高压气的用量,每日可减少8%的用电量,这一项技术也在全国的娃哈哈生产基地实现推广应用。
尝到了“甜头”后,企业对用电量“大头”能动机房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能动机房一天24小时运行,为生产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占了整个企业用电量的50%以上。而在能动机房中,核心耗电设备是空压机和制冷机,它需要大量的能耗来维持生产设备的气源供应和设备降温,满足生产工艺要求。汪全伟介绍,由于原有的管道都是独立运行,每个水泵功率都在40千瓦左右,能耗非常大。通过对供水端管路优化和管路平衡改进,将管道串联在一起,实现恒压供水后,每天节电量约为1000千瓦时,一个月节电量高达3万千瓦时。
如今,看着再次忙碌起来的生产线,汪全伟感慨地说:“绿色低碳发展已经不是‘选择题’,而是企业的‘必答题’和‘抢答题’。”
据统计,该企业目前年节约用电量290万千瓦时,为公司节约能源成本上百万元,大大缓解了夏季高峰用电压力。在绿色低碳生产的同时,企业生产经营数据“一路飘红”,饮料的产能较去年同期增加了8%。
企业开启“省电模式”
“在迎峰度夏用电高峰期到来前,企业主动利用新技术和新产品节约用电,这是一种非常值得鼓励的绿色低碳生产方式。”渝北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渝北是工业大区,像娃哈哈这样的工业企业是全区的用电大户,如何统筹兼顾企业生产经营和电力供应保障,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经济平稳运行,是一个大挑战。
为此,渝北区提出了迎峰度夏节约用电倡议,鼓励企业开启“省电模式”。
“我们鼓励各工业企业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分时电价政策,优化调整生产计划,通过错峰生产、调班运营、租用发电设备等方式,支持缓解用电高峰时段供电压力。同时,大力推动工业企业建设分布式光伏、储能等综合能源管理项目,推广使用节电节能新技术、新产品,逐步淘汰高耗电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切实保障全区电力有序供应。”渝北区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渝北区经信委联合国网重庆市北供电公司主动作为,走进园区、深入企业,向广大企业宣传节约用电、错峰用电,义务为企业开展节能诊断,提出合理化节电措施和方案,帮助企业节能减排,共同营造良好的用电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