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看重庆总第252期 >2023-06-20编印

直播成为“新农活”,万州如何“破圈”?
各方助力多元发展
刊发日期:2023-06-2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万州区首届农广电商直播带货大赛现场。

万州区首届农广电商直播带货大赛现场。

  

核心提示>>
  据万州区商务委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万州区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7.2个亿,开设各类直播活动超2000场次。线上销售成为助力乡村发展的重要手段。直播卖货效果如何?线上消费助农,光靠主播够不够?如何构建长效机制,让直播转化为百姓口袋里实实在在的收益?近日,记者采访了带货主播、基层干部、直播平台和业内人士,对直播卖货的现状与前景展开探讨。
  □万州时报记者应凤林文/图

农村电商竞相发展
  2020年,对于石碾村的林欣来说,是一次改变,她从一位普通的农民成了电商主播。
  这一年,通过电商和网络直播,她家种植的200亩李子被轻松卖到全国。“卖得多的时候,一天就卖出1000多件。”林欣说,通过电商,不仅打开了销路,还省去了中间商,赚得更多了。
  林欣是分水镇石碾村发展电商受益的种植户之一。
  近年来,石碾村主动接轨互联网,在合作社带动下家家户户开淘宝、设微店、直播带货,很快发展起500家网店,开启了李子销售新路径。
  “有了电商,果农的地位改变了。”村支书舒权辉表示,以前卖李子走传统批发销售模式,果贩处于优势,拥有定价权,同时受限于果贩采购能力,李子容易滞销积压,种植户收益不高。而经由自家网店销售,果农有了定价权,也没中间商赚差价,收益更多,发展信心更足。
  如今,分水境内有顺丰、邮政、申通、中通、韵达等9个知名快递物流公司设点26个,年寄运李子5000吨,占了总量的三分之一。
  电商的兴起,将万州区青脆李、柠檬、玫瑰香橙、古红桔、榨菜、生态高山茶、中药材、畜禽等山地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出去,由此打开了致富新大门。统计显示,2022年全区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7.2个亿。
  电商的发展离不开主播的培养,近些年,万州区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寻找、发现乡村主播,从流量倾斜、技术培训、运营协助等方面,力争培养出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正能量网红,助力当地脱贫、增收、致富。
  “效果很好,我们培养的这些乡村主播已经能够独当一面,在互联网的舞台上大显身手了。”作为乡村主播培训主战场的万州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负责人漆建波表示,从去年开始,由万州区委组织部、万州区农业农村委、万州区乡村振兴局、万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多部门联合,已经分两期为全区培训了100余名直播带货主播。
  直播带货,看似门槛很低,但想真正做好并非易事。一方面,主播们要触网懂网,了解网络售卖的规律特性,加强学习、找到消费增长点;另一方面,更要创造条件,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仓储、物流等方面下功夫,并做好农产品的标准化工程,培育好电商人才,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万州在这方面可是下足了功夫。
  “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区升级版创建,围绕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万州区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农村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农产品网销基地建设、农产品品牌打造等6个方面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水平,提升电商公共服务能力。”万州区商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共实施建设项目16个,截至12月底建设完成项目10个。
  完成区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升级改造,配置了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直播中心、电子商务企业孵化中心、电商综合服务中心、农特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中心由专业电商运营团队管理,极大提升了万州区电商公共服务水平。依托中国邮政万州分公司提升区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拓展观音岩3000平方米区级农村电商公共物流配送中心,在条件较好的村建设示范型村级综合服务站点,实现行政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建成重庆晴方好和聚万优特色农产品直播基地2个,建成农特产品专属直播间5个,孵化销售农产品账号6个,自去年10月建成使用至去年12月底,共开展农产品直播90余场,帮助万州区柑橘、稻米、葛根粉等农特产品直播销售超120万元。
  练好内功的同时,万州区还积极与山东济宁等地联手助推万州农产品走得更远卖得更好。截至目前,万州区共开展了10场“山海同心济万同行”第一书记直播带货活动,每场直播的观众人数均在10000人以上,10场直播累计销售额近20万元。

卖得好还得靠货品好
  “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前提是“酒香”。记者发现,“直播带货”促销效果立竿见影,但网上推销重点解决的是“巷子深”。就拿万州的玫瑰香橙来说,今年春天一度供不应求,不光有带货主播们的原因,关键还是产品够“硬核”。
  曾经,万州玫瑰香橙主要品种只有量大、果品参差不齐,又短期集中上市,极易遭遇滞销。为了解决品种单一、加工比例低、种植不科学等短板,万州这几年“下了很大一盘棋”。
  后来,万州果树专家们针对玫瑰香橙“种植模式、精准施肥、控旺长促花、整形修剪、绿色防控、安全越冬”等技术重点和难点,创立了玫瑰香橙冬季防落果关键技术、保优提质核心技术,集成了产业技术体系并大面积推广应用。
  近年来,万州玫瑰香橙产业严格按照地方标准指导生产,将病虫害绿色防控,以及整枝修剪、精准配方施肥都贯彻在其中,形成了一套完备的集成技术,来应对整个生产。因此万州玫瑰香橙的产量有保证,品质有优势,价格自然不在话下。
  通过加强技术力量投入,截至目前,万州玫瑰香橙的种植面积达14万亩,产量约12万吨,产值8亿元。
  不只是柑橘,去年万州科学谋定“7+ 5”现代化农业体系,明确提出坚持绿色发展、提质增效、产业融合、市场引领方向,聚力促进农业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做强精品粮油、优质蔬菜、特色水果、高山茶叶、道地药材、生态畜禽、珍优渔业7个高效产业链,打造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三峡贡米原产区、特色产业链优势区、农产品加工聚集区、乡村旅游近郊体验区5个先行示范区。力争到2025年,全区农业产地、产业、产品全环节绿色发展,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互动,产业链条更加现代化,7个高效产业链总产值力争达到650亿元。

产业升级不能限于“直播间”
  农民“直播带货”之所以“吸睛”,离不开互联网时代的新鲜感,其作用在于打开销路。但打开销路不仅需要新方式,还需要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推动生产标准化、产业数字化、产地品牌化转型升级,成为比直播更重要的“功课”。
  “万州农产品丰富、特色产品多,但不少农产品还囿于传统销售半径问题,并没有走向全国。”业内人士分析,要重点为万州培养本土农村电商人才,“如果每一个农民都能自己拍摄、修图、上货、发货,万州农产品就有了新上行模式。”
  “产业是基础,品质是保障,品牌才是竞争力”——这是记者采访时听到的一句话。“万州虽然有很多地理标志产品、名特优新产品,但还没有真正享誉全国的品牌,高质量种植仍存在不少难题和门槛。比如推广新品种面临成本高、种植管理技术要求高等问题,在加强种植技术培训、推动产销对接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同时,农民的种植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变的。比如用有机肥种植的果子口感会好很多,但很多人已经习惯了之前的种法,接受新技术需要一个过程。
  产业链提升的趋势已经显现。在万州采购了多年玫瑰香橙的安徽经销商张余说,近几年柑橘产业已发生变化。以前农民种柑橘、李子等水果只考虑高产和种植方便,质量退而次之;采购商只管能否赚到钱,品控基本不在意。如今农民已有科学种植意识,采购商也更在意品质。
  受访者普遍认为,标准化种植、专业化生产、品牌化塑造和一体化经营,在生产、销售两端改革发力,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也是“直播带货”成为农产品销售长期动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