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252期 >2023-06-20编印

我国首个模拟标准化儿童患者模型在渝发布
刊发日期:2023-06-2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重庆日报记者云钰
  6月19日,记者从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获悉,由该院牵头承担的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标准化儿童患者模型关键技术与应用”取得阶段性成果,建立了我国首个模拟儿童患者真实诊疗过程的标准化患儿模型。该模型通过大数据技术、自然语言处理、虚拟数字人、语音语义交互等人工智能技术,可为基层儿科医生能力提升提供高效、大规模和低成本的应用和评估服务。
  该项目由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联合清华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9家单位协同开展,主要聚焦基层医生儿科能力培训、评估和改善工具缺乏的重大需求,开展标准化儿童患者模型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实现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与系统应用的突破。
  重医附属儿童医院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一年半时间攻关,目前该模型构建了具有近20万例数据的标准化儿童患者病例库,覆盖90%的儿科指南库;构建了70例不同病情、不同复杂程度的基于智能终端的虚拟标准化儿童患者,完整覆盖基层医疗机构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相当于我们模拟了临床真实环境,虚拟患儿的病情能根据医生的治疗干预,发生不同的变化,从而提升基层儿科医生能力。”
  “我们还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标准控制体系,可以用于医疗能力提升评估,以验证该产品的应用效果。”该负责人介绍,今年下半年,该虚拟标准化儿童患者模型将在我市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试点应用,根据反馈和专家评估,再进行更新完善,最终将在全国不少于10省、不少于600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验证其有效性、可靠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