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天下大足总第238期 >2023-05-29编印

大足爱心人士助力天津绝症青年圆梦
跋涉2000公里了却观赏大足石刻愿望
刊发日期:2023-05-2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导游
导游((
右一
右一))
为小卢免费讲解
为小卢免费讲解。。

导游 导游(( 右一 右一)) 为小卢免费讲解 为小卢免费讲解。。

小卢一家(前排)与志愿者合影。

小卢一家(前排)与志愿者合影。

  

□新渝报记者毛双陈柯男李东张玮
  实习生宾振宇
  5月20日,星期六,本来是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工作人员覃洪萍休息的日子,她却穿戴整齐出现在了北山石刻景区。因为,她有一项“特殊的工作”需要完成。
  “小卢(化名),你好,我是覃阿姨,我的身后就是北山石刻。今天用视频拍摄的方式带你‘游览’北山石刻景区……”当天下午,历时2个多小时,在大足区融媒体中心的协助下,覃洪萍录制完成了北山石刻的讲解。
  第二天,5月21日,全国助残日。经过剪辑的讲解视频,送到了一位特殊的游客手中,让他的大足石刻之旅更加“圆满”。

渐冻症青年心愿未了
  这位特殊的游客正是小卢,28岁的天津小伙,他是一名渐冻症患者。
  “我的孩子得了绝症,医生说他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提起此行的目的,小卢的母亲周女士平静而克制。
  记者从周女士口中得知,小卢从小聪明可爱,6岁时不幸确诊渐冻症,12岁完全丧失行动能力。多年来,尽管周女士和丈夫竭力照顾,但小卢的身体每况愈下。
  如今,24小时离不开呼吸机的小卢只有眼睛和嘴巴能动。
  随着病情的加重,小卢告诉母亲,他还有一个心愿未了——去重庆看看大足石刻。
  “我儿子以前去过龙门石窟,他喜欢石窟寺文物,总爱在网上查找这方面的资料。”说到这里,周女士的言语间充满了自豪。她说,孩子非常喜欢历史,虽没上过学,但“肚子”里的文化可不少。
  从小到大,儿子的兴趣爱好,夫妻俩给予充分的尊重与支持。但是这一次,他的愿望却让父母有些犯难。
  天津到重庆,2000多公里,小卢的身体情况不允许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飞机、火车统统不行。重庆又是山城,道路多陡坡,这对依靠轮椅出行的小卢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计划、犹豫,再计划、再犹豫……历经长达半年的准备和思想斗争,最终,周女士夫妇决定为儿子“硬闯”一次。
  “不管最后能到哪里,毕竟我们努力了,也就不留遗憾了!”夫妇二人在网上搜索相关的自驾路线、梳理注意事项,为此次大足之行做足了功课。
  4月下旬,一家三口的大足石刻自驾之旅正式开启。怕小卢身体吃不消,他们每天只能开3个小时的车程。
  “我们每天不敢多开,对路况不熟悉,而且孩子戴着呼吸机,万一在高速路上出现什么问题,是不能停下来的。”就是这样走走停停,2000多公里,一家人足足用了20多天。
  5月中旬,周女士一家终于抵达大足。

父亲探路获暖心支持
  初到大足,平坦、开阔的路面让一家人欣喜不已。但石刻景区主要分布在山上,那里的路况如何?出行是否方便?一切仍是未知数。
  安顿好妻儿,卢先生决定先去宝顶山、北山两处石刻景区探路。
  5月15日下午,卢先生来到大足石刻游客中心咨询台,工作人员耐心地为他讲解了景区概况和游览路线。
  当班的覃洪萍得知其来意和小卢的情况后,立即决定为小卢一家开通绿色服务通道、减免票,同时联系景区志愿者帮助小卢进出。热心的覃洪萍把自己的电话留给了对方,并一再叮嘱:“确定哪一天来,提前给我打电话,我们把一切安排好!”
  听说北山石刻景区的台阶比较多,当天卢先生又来到北山石刻,沿着游览路线仔细走了一遍,一共有200多个台阶。
  “你放心,只要孩子来,一切困难我们都能解决!”走出景区大门,看到卢先生面露难色,北山石刻景区的工作人员当场向他表态。
  之后的几天时间,覃洪萍手机不离身,生怕错过了卢先生的电话。
  然而,接连两天,覃洪萍都没能等来卢先生一家的消息。“他们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这几天天气不太好,他们是不是打算放弃了……”她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懊恼中,“当时为什么没有记下卢先生的电话,他们走这一趟,来看大足石刻多么不容易呀……”
  泪水不禁模糊了她的双眼。

景区志愿者接力圆梦
  时间来到了5月18日,这天覃洪萍休假,去了外地办事。
  上午10点40分,手机铃声响起,当看到一串陌生的号码出现在屏幕,覃洪萍立即接听了电话。
  来电的正是卢先生。从电话中,覃洪萍得知,前两天小卢的母亲身体不适,游览计划只好暂时搁置。而这通电话也是思量再三之后才打的,“景区工作人员的热情给了我们莫大的鼓励,有了他们的支持,我们上山也有了信心!”
  18日清晨,半夜下起的雨一直没有停。看着雾蒙蒙的天空,周女士萌生了退意:“要不我们就算了?”
  “爸,你把车开到宝顶山景区,雨小了,我们就去!”小卢说话的声音很轻,眼神却无比坚定。
  车开到了大足石刻游客中心,雨渐渐小了,卢先生这才拨通了覃洪萍的电话。
  “你们先去检票,我马上安排志愿者过来,有什么问题随时联系!”覃洪萍放下手里的事情,立刻联系了大足石刻志愿服务站的志愿者庞勤勇和讲解员。
  庞勤勇是最早加入大足石刻志愿服务站的志愿者,15日听覃洪萍说起这事后,他也一直在“待命”。
  接到覃洪萍的电话时,庞勤勇正在自己的店里。来不及多想,跟隔壁的店主打了一声招呼,他便开车接上服务站另一个志愿者胡广才,一起赶往游客中心。
  随后,庞勤勇、胡广才,大足萤火虫志愿服务中队的陈勇、叶廷光,以及蓝天救援队的曾琴陆续抵达游客中心停车场,与小卢一家会合。
  虽然只能看到眼睛,但小卢清澈的眼神却让庞勤勇印象深刻:“我的孩子几乎和他同龄,看到这样勇敢的父母,这样坚强的孩子,心里酸酸的。”
  小卢的轮椅是特制的,根据他的身体情况,上面安装了一些特殊的装置和按钮,有些地方不能碰。卢先生介绍完情况,4个志愿者从底部试着抬了一下。
  “轮椅加上小卢的体重,我估计有200多斤。”庞勤勇说。
  11时许,一行人正式进入景区,摆在眼前的就是20多步向上的阶梯。庞勤勇、胡广才、陈勇、叶廷光,2人一组,左右各一组,卢先生在后面维持平衡,曾琴为小卢打伞。
  在大家的合力下,这支特殊的“游览团队”慢慢向前移动。台阶才走一半,大颗大颗的汗珠就从志愿者的额头滴落下来。不一会儿,几个人的衣服就浸湿了。
  此情此景,小卢一家不禁热泪盈眶,走在队伍后面的周女士甚至轻声抽泣了起来。
  “当时那种感受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周女士动情地说,“我们与志愿者们非亲非故,他们这样无私地照顾我的孩子,这是大爱。”
  为了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欣赏到石刻原貌,卢先生小心翼翼地调整着轮椅的角度和高度。整个游览过程,小卢都听得特别仔细。那些崖壁上的石刻故事,让他着迷。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没想到,这台阶也一样。庞勤勇打趣地说:“下台阶,看不到路,容易打偏,不好使力,人更紧张,那汗水比夏天太阳晒起还流得多。”
  游览完宝顶山石刻已是下午2点多,细心的覃洪萍提前为大家准备了牛奶和饼干。
  看到素未谋面的覃洪萍,周女士紧紧握着她的手,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一天的舟车劳顿后,小卢一家带着满满的感动回到住处。
  临睡前,小卢主动提出:“我们不去北山石刻了,那里台阶那么多,我不忍心那些志愿者再这么辛苦了……”
  听闻这个消息,覃洪萍连夜致电周女士,反复劝说,希望不让小卢的大足之行留下遗憾。
  即便如此,小卢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于是,才有了20日覃洪萍前往北山石刻录制视频的一幕。
  收到大足融媒体中心剪辑完成的讲解视频后,小卢也录制了一段话:“感谢覃阿姨对我的照顾和帮助,让我看到了大足石刻,完成了多年的梦想。感谢覃阿姨为了我,特意去了一趟北山录视频,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文字和语言已经不能表达我的感谢,我给您鞠躬了!”
  蜀道难,爱却能填平所有陡峭,让旅行没有遗憾!
  (图片/大足石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