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看重庆总第235期 >2023-05-26编印

四面山水 人文江津
刊发日期:2023-05-2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图片1

图片1

  

  这里,是聂荣臻元帅的故乡、陈独秀晚年寓居地。
   这里,是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富硒美食之乡、武术之乡、楹联之乡、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这里,可以观四面山水、访长寿秘诀、游千年古镇、忆抗战烽烟、仰贤达鸿儒、寻悠悠乡愁……
   这里,是被誉为“万里长江之要津”的城市——重庆市江津区。

□新渝报记者谢凤
  5月15日至5月19日,第十四届地市新媒体创新发展大会暨“百名总编看江津”大型采访活动在江津区举行。来自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市级主流媒体负责人、有关学术研究机构专家共160余人齐聚江津,探析互联网发展趋势、分享媒体融合经验、共谋融媒发展新篇。
  活动期间,与会人员还前往四面山、珞璜临港产业城、陈独秀旧居陈列馆、会龙庄、白沙工业园等地采风,实地感受江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开放前沿 活力迸发
  江津是万里长江入渝“第一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支点、重庆辐射川南黔北的重要门户。
  近年来,江津区立足自身要素、区位、交通、产业等综合比较优势,深
  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决策部署,全
  力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主枢纽。
  来到江津区对外开放的最前沿——珞璜临港产业城,采风团探寻着江津连通世界的答案。
  珞璜临港产业城是重庆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主要承
  载地之一,集聚了国家级开放平台——重庆江津综合保税区、
  重庆四大长江枢纽港之一——珞璜港、国家级铁路物流中心
  ——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省级特色工业园区——重庆江津珞璜工业园,具有大枢纽、大通道、大平台、大产业优
  势。从这里,向东沿长江黄金水道可贯穿长江经济带,实现江海联运;向西可通过中欧
  班列(成渝)国际大通道连接中亚及
  欧洲地区;向南可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
  辐射至东南亚地区。
  近年来,珞璜临港产业城坚持推动“通
  道+经贸+产业”联动发展,积极对接RCEP经贸规则,
  深入推进与泰国、老挝、越南等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和经贸往来,重点打造中国西部—东盟产业合作平台、基础设施联通平台和政策对接平台,努力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去年,珞璜临港产业城规上工业企业达167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约585.7亿元,同比增长7.2%,实现外贸进出口额约200亿元。

四面山水 资源富集
  千瀑千姿“飞流直下”、赤壁丹霞“灿若沃丹”、高山湖泊悠然灵动……独具一格的四面山水,造就了完美生态。
  四面山,位于云贵高原大娄山北坡余脉、渝川黔“旅游金三角”核心圈层,是渝川黔地区罕
  见的旅游资源富集之地。
  作为全国首批“中国森林氧吧”,四面山地处地球同纬度最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总面积达180万亩,森林覆盖率96%,每立方厘米空气的负氧离子达2.9万个,饮用水源呈天然弱碱性,被国际生态学会专家誉为全球植被最丰、水质最洁、空气最纯的地区之一。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在普查中发现,四面山旅游度假区及周边地区的土壤中富含硒元素,自然出产的果蔬畜禽70%以上都能达到富硒农产品标准。
  四面山先后获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重庆市级自然保护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中国气候康养地”等荣誉称号。
  从举办“七夕东方爱情节”到承办“生态五项国际挑战赛”;从建成全国首家户外沉浸式光影体验乐园,到积极拓展学生研学旅行……在国家战略的定向导航下,四面山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日趋完善。
  整个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域规划面积约38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为13.84万人。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走在了渝川黔“旅游金三角”度假区的前列。近5年来,四面山年平均接待旅游人数134.62万人,旅游综合收入实现46.23亿元。

文脉绵长 人文荟萃
  江津始建于南齐永明五年(公元487年),是开国元勋聂荣臻的故乡、陈独秀先生晚年寓居地,涌现出了明代重臣江渊、“中华联圣”钟云舫、爱国诗人吴芳吉等一大批名人。在重庆评出的100位历史文化名人中,江津籍占了10人。近现代史上,邓稼先、周光召等18位两院院士曾在江津出生或在江津有过求学经历。抗战期间,寓流江津的政治名流、社会贤达、鸿儒学者达60余人。
  如今,这些名人文化已成为江津文旅融合发展的一张特色名片。
  活动中,采风团走进陈独秀旧居陈列馆,通过参观陈独秀生平事迹,深刻感悟到其“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的坦荡襟怀。
  陈独秀旧居陈列馆位于几江街道五举村,占地20951平方米,核心展厅面积3300平方米,馆内现有藏品141件(套),其中二级文物1件、三级文物32件(套),主要是陈独秀寓居江津期间使用过的生活用品。该馆常设“独秀一生”主题展,年均推出临时展览8个,服务观众50余万人次。
  除了名人文化,历史悠久的江津还孕育了长寿文化、楹联文化、古镇文化、抗战文化等特色文化,是重庆首个市级历史文化名城。
  活动中,采风团还前往享有“西南第一庄”之称的会龙庄,探寻其奥秘。
  会龙庄位于四面山镇双凤场,是清代川东地区典型的城堡式庄园建筑,在功用上集民居、宗祠、防御于一体,2009年被评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会龙庄颇为神奇的是它的排水系统,其利用水流动力冲走管内残渣以保数百年畅通的设计十分先进。庄园内有一鸳鸯亭,未见水源,但池水常年不枯。这座恢弘建筑的建造者是谁、都经历了些什么……这些谜团至今吸引着人们探究它、解读它。

沃土美酒 香醉世界
  江津拥有珍贵富硒土壤,风土气候适宜酿酒、种植酒用高粱,是正宗川派小曲清香的发源地。知名酒企“江小白”正是从这里出发,深耕十年,打造出了集生产、生态、生命于一体的诗酒田园。
  走进重庆江小白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小白酒业”)农庄所在地——永兴镇黄庄村,清新怡人的自然气息扑面而来,上万亩的高粱种植基地与上千亩的酒庄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新兴酿造生态谷。
  基于酿造生态区和自然酿造理念,江小白酒业在白酒酿造的育粮蒸粮、摊晾下曲、入窖发酵、蒸馏出酒、入库窖藏的每一步,都与自然生态环境深度链接。
  每年,江小白酒业基地的高粱收割烘干后,被直接运往江记酒庄生产车间,由酿酒师酿制成酒,销往全国各地;高粱收获后,基地会播种下与高粱错季生长的油菜花,发展乡村休闲旅游。
  依托一、二、三产业融合优势,江小白酒业生产基地提供岗位1000余个,每年发起的返乡就业活动惠及2000余人;原料基地推行“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周边2000余户村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江小白酒业已培育出了百亿产业链,包括高粱种植基地江小白·金色黄庄、生产酿造基地江记酒庄和江小白酒业集中产业园等板块,“江小白”“梅见”等核心品牌酒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根据江津区消费品工业“十四五”规划,未来将充分利用清香型高粱酒发源地和标准制定优势,以江小白酒业等为龙头,积极促进白酒产业工、农、文、旅、商协调融合发展,打造“重庆酒城”产业生态圈,到2025年力争实现白酒产业营业收入100亿元。
本版图片由江津区融媒体中心提供